锻造工艺对Ti-1300合金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钛工业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mm1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α+β 锻造、 近β 锻造、 β 锻造3种锻造工艺对Ti-1300合金棒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工艺对Ti-1300合金显微组织影响较大.经α+β锻造后,Ti-1300合金棒材的初生α相为细小等轴状,近β锻造后多为短棒状,β锻造后为沿晶界分布的尺寸较大的块状α相.经不同工艺锻造的Ti-1300合金棒材热处理后,近β锻造和β锻造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α+β锻造,同时β锻造后棒材的断裂韧性最高,近β锻造次之.本实验条件下,经β锻造的Ti-1300合金棒材抗拉强度达到1390 MPa,断裂韧性超过70 MPa·m1/2,是最优的锻造工艺.
其他文献
采用球磨法和等离子活化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化硅纳米线(SiCnw)增强Ti60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SiCnw对经过900℃热轧后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60合金中添加SiCnw能够细化晶粒,减小原始β相的尺寸,增加晶界α相的数量.经过热轧处理后,SiCnw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晶界处并起到钉扎效应,晶粒细化效果更加明显.与Ti60合金相比,SiCnw/Ti60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在500、600、700℃时,其抗拉强度分别提升了9.2%
本文通过对LKJ、CIR系统设备及相关设备构成、工作原理、功能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LKJ/CIR一体化实训平台设计及实现方案,并根据LKJ、CIR、机车信号等车载设备信号输入、输出特点,以及设备连接情况,完成LKJ/CIR一体化培训系统设备初步柜体结构、设备连接电路图的设计,通过合理筛选超期设备中性能良好的配件,以地面柜体形式模拟搭建车载LKJ/CIR无线传输一体化实训系统,解决了机车工况、常用制动、紧急制动信号、速度信号、地面发码等机车车载设备条件的地面模拟,实现了LKJ、CIR设备一体化培训,并运
铁路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等四电工程与土建工程接口错、漏、碰、缺等冲突问题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非常常见,且直接影响主体工程质量.本文结合铁路工程建设实际,分析提出四电工程与土建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的接口管理常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和途径,为规范四电工程接口施工,确保铁路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将0.14 mm厚PtTi0.5Zr0.2合金片和0.08 mm厚Ti片依次叠放,经850℃/2 h真空热压烧结后,分别采用冷轧和热轧工艺制备PtTi0.5Zr0.2/Ti微叠层复合材料.研究了轧制工艺对微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热压烧结2 h,叠层复合材料界面形成冶金结合,并有少量Ti3 Pt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采用冷轧工艺,单道次变形量为10%~15%,累积变形量至50%后进行500℃/1 h中间退火,然后继续冷轧直至复合坯厚度至0.2 mm、总变形量超过90%,由此得
铁路营业线施工组织管理是保障铁路各类施工任务安全顺利进行,确保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目前,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还存在一些隐患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以期减少施工中由于管控不当引起的各类事故.为加强施工管控,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各类设备安全,本文提出施工方案审查及安全协议签订的相关规定、施工计划的提报原则、登销记注意事项以及解决组织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增强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质量控制能力.
液态氯化镁是Kroll法生产海绵钛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排出温度为820~890℃,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目前,镁电解是最为成熟的液态氯化镁回收工艺,但其高昂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限制了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大量的液态氯化镁经自然冷却后被低价出售.回顾了国内镁电解技术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液态氯化镁回收的最新技术,原位热解-热法还原方法以及液态氯化镁余热回收系统,讨论了2种工艺的特点,以期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钛合金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科修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外骨科用钛合金表面涂层制造技术及其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等离子喷涂、阳极氧化、热氧化、微弧氧化等处理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对钛合金表面涂层种类及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力学相容性等进行了分析.
为了去除废水中的4-硝基苯酚,制备了一种银-聚酰胺/聚偏氟乙烯(Ag-PA/PVDF)复合膜.首先合成聚甲基丙烯酸(PMAA)微球,然后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制备了PVDF/PMAA聚合物膜,再在其表面通过界面聚合和原位负载Ag纳米粒子催化剂构建分离层,得到Ag-PA/PVDF复合催化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等对膜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复合膜对4-硝基苯酚进行催化还原去除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由
为了有效处理染料废水,合成Fe3O4纳米粒子并将其掺杂到PVDF中,采用湿法纺丝制备Fe3O4/PVDF纤维,研究Fe3O4纳米粒子负载量、H2O2用量和溶液初始pH值对降解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Fe3O4纳米粒子和Fe3O4/PVDF纤维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的降解效率评价Fe3O4/PVDF纤维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Fe3O4纳米粒子负载质量分数为7%、H2O2用量为98 mmol/L和溶液初始pH值为4.14
为解决传统分离膜耐酸性较差的问题,基于紫外接枝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耐酸性复合聚偏氟乙烯(PVDF)纳滤膜.首先以自制PVDF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紫外接枝聚合将丙烯酸(AA)单体接枝于膜表面,先后与水相单体聚乙烯亚胺(PEI)和油相单体1,3-苯二磺酰氯(BDC)发生酰胺化反应和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具有良好耐酸性的聚偏氟乙烯/聚磺酰胺(PVDF/PSA)复合纳滤膜;采用IR、XPS观察复合膜表面化学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膜表面形貌,分析不同接枝时间、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