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滴定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比较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滴定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60例既往未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羟考酮缓释片组和吗啡片组,每组30例。羟考酮缓释片组以羟考酮缓释片10 mg/次、1次/12 h行疼痛滴定,吗啡片组以吗啡片5或10 mg作为初始剂量按需给药行疼痛滴定,24 h后均转换为羟考酮缓释片,观察1周,记录疼痛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滴定期间羟考酮缓释片组日爆发痛次数、日给药次数明显少于吗啡组[(1.27 ± 1.53)次比(4.87±1.98)次、(3.37±1.78)次比(5.10±2.2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定后第1天羟考酮缓释片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吗啡片组[83.33%(25/30)比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滴定后第3天两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滴定后第1天羟考酮缓释片组爆发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吗啡片组[23.33% (7/30)比53.33%(16/30)],疼痛达到稳态率明显高于吗啡片组[86.67% (26/30)比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滴定后第3天爆发痛发生率和疼痛达到稳态率、疼痛达到稳态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滴定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与吗啡片类似,但较吗啡片更快止痛,并减少滴定期间爆发痛次数,减轻患者滴定过程的痛苦,具有时效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和随访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RAP患者临床资料,并1∶1比例匹配慢性胰腺炎(CP)患者作为对照,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比较两者临床特征的联系与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RAP从首次发病进展为CP的累计发病率。结果100例RAP和100例CP患者中男性发病率分别为69.0%、60.4%(P=0.
1例72岁女性患者因慢性心功能不全于7 d内误服地高辛40片(10 mg),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黄视、绿视,伴头晕。入院时心率38次/min,血压135/75 mmHg。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洋地黄中毒。给予氨茶碱200 mg口服,山莨菪碱10 mg肌内注射。2.5 h后心率无回升,给予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每间隔0.5 h后再分次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 mg
目的观察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光学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析TPRK 61例(12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60眼)术中将浸有0.02% MMC的海绵片覆盖于角膜切削区20~40 s。B组,31例(62眼)术中未用MMC。术后定期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眼部刺激症状B组较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2,
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组织修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纯化hAD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ADMSCs表面标志物CD90、CD29、CD34、CD45。将80只体重170~210 g 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对照组8只,其余每组24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腹翻动肠壁后关腹;ANP组采用开腹后牛磺胆酸
期刊
目的:分析奥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方式和奥硝唑合剂进行治疗,
AIM: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receptor 1 (VPCAP1-R) and VPCAP2-R mRNA in gallbladder tissues of patients w
目的 探讨1310 nm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成像特点及与RTV-ue100 OCT,Visante OCT对眼前节重要结构的成像能力的对比.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受试者6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