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残缺的家庭不容易幸福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咖啡厅做服务生时,留意到一对有趣的母女。
  女儿十二三岁,看书很快。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翻书,每本书翻十几分钟后,便站起来换一本。有一次,她拿下一本《性文化史》,厚厚的,红色封面,饶有兴趣地看着。母亲发觉她有段时间没有换书,好奇地问她在看什么,她将封面展示给母亲。母亲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无助地看着女儿,似乎左右为难,不知该说什么。女儿顽皮地笑了,嘴角上扬,有淡淡的嘲讽,似乎在说,别大惊小怪了,一边却自觉地站起来,伸长手臂,努力把书放在很高的书架格子上。母亲冲她笑笑,没说一句话,待女儿去洗手间,她站起来,匆匆忙忙地将那本书翻了一遍。
  这对母女的生活,在我看來既幸福又完美。她们总是手挽手进来,穿着风格相近的衣服,米色或者灰色的休闲装,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如果不看脸,你会误以为她们是年龄相差无几的闺蜜。离开的时候,她们也是手挽着手,两人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淡淡地微笑,淡淡地说话,淡淡地欣赏风吹过院子里的竹叶。女儿的脸上没有幼稚,母亲的脸上没有严肃。



  有時候,女儿会选取书中的某一个段落,读给母亲听。母亲听完,淡淡地说,写得真好,并不多加评论。
  一位同样注意到她们的客人,是心理医师。他赞叹这位母亲的聪明,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认同,而不需要表达。往往你表达得越多,越容易产生距离,因为父母与孩子,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想法。
  一天晚上,心理医师怀揣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悄悄蹭进咖啡馆。他努力想藏住它,却还是忍不住悄声告诉我,那位幸福的母亲原来是单亲妈妈,离异多年,最近去他所在的心理诊所就诊。
  “我一直以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瞧,连我都看走眼了。”他说。
  她现在就挺幸福的啊!我在心里回忆了一下母女二人之间那些温暖的镜头,更加确信她们现在的生活确实是幸福的。只是,母女之间那种心照不宣的亲密,的确带有某种刻意。
  谁说残缺的家庭不容易幸福?多少家庭,因为完整,反而使成员的相处过于随意,在不知不觉中彼此伤害。相反,有一点点顾忌,反倒容易让人去刻意经营,经营着来之不易的幸福,反而获得了完美的人生。她们比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实则病入膏肓的人,更深知亲密关系的来之不易。而我们这些家庭美满的人,更应该珍惜家人,不要等到失去才悔悟。
其他文献
朋友在一家著名公司实习,周末一起吃饭吐槽。公司很好,部门领导为人友善,同事相处愉快。  她主要负责组织出国讲座,联系场地、布置位置、安排人员,还有组织现场。刚去的时候谁都不熟悉,人不认识几个。  我们坐在靠街边上的小店里面,喝奶茶,晚风习习,很惬意:“刚去那一次,我在公司门口拿讲座的资料,不知道讲座地点在哪里,正好碰到门口一个职员。她戴着公司标牌,一身素色的上衣、齐膝裙子,戴着眼镜,气质知性。” 
期刊
我从未见过约瑟夫·莱沃尔涅工作时的模样。那天,当我迈进他的办公室时,我可以说是大吃一惊。  约瑟夫的金色头发通常会用发油抹得服服帖帖,此刻却杂乱不堪。一根根头发因为发油而变硬,从脑门上戳出来。他的面色苍白,一脸筋疲力尽的样子,五官因为紧张情绪下的抽搐而扭曲变形。  他怒视了我一眼,目光里充满怨恨,差点让我落荒而逃。但是因为我看见他弓着背端详一张图纸,我的好奇心胜过了我的敏感内心。于是我踏入房间,摘
期刊
某哥们博览群书,三观刚正,从人人网到微博,从微博到朋友圈,每逢热点问题都在论战第一线。然而半年来他的朋友圈很安静。我好奇问他:“你咋这么淡定?”他说:“少年,你撕多了就懂了。操控网民靠的是情绪,不是逻辑。这么多年撕x经验告诉我,网上讲理,身不由己;不和稀泥,必死无疑。”  一入网络深似海,从此理性是路人。平生只有两行泪,半为脑残半女神。任你是雄才大略,苦口婆心,伶牙俐齿,凤毛麟角,想在网上跟人家讲
期刊
网络上流传一张孤独等级表,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人去做手术,最末位的是一个人逛超市,而一个人去看电影排在第四位。  我的女友说,有一回她一个人去看电影,恰逢自己的理发师坐在后排,结果后来全店都知道了,人人都发来怜悯:你这么可怜啊!下次实在没人,叫我啊!  女友很郁闷:我很可怜吗?真没觉得啊!我是真心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啊!很不正常吗?为什么大众都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判定一个人是否孤单呢?  我懂她。因为
期刊
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坐席”,就是赴宴的意思。孩子平时一般都穿得破衣烂衫,如果哪天父母突然给你打扮整齐了,可能就是要领着你坐席去;而我们一旦听说谁去坐席了,大家就都馋得流口水,回来后就会追问他有没有吃到琉璃丸子,吃了几个,如果说没吃到,就会被我们嗤之以鼻,认为他坐席坐得不值。  琉璃丸子是我们阳谷乡村宴席上的特色食品,尤其适合在娶媳妇的喜宴上出现。喜宴开头会上十道家常菜,接着是整鸡整鱼之
期刊
小时候,我很宅,每天在自家的小院里,一捧土,一把小铲,就能玩上一整天。这让我的父母很安心,不用担心我出去疯跑,出什么意外。  直到有一天,邻居的小伙伴提起他们一起去邻村一座靶山上去“探险”,看到很多好玩的事物——一辆仿真坦克车、一座窄而险的小桥、一人多高的野草、地上随处可见的子弹壳……我突然很想去看一看。  于是趁父母不在家,在伙伴们的招呼下一起奔向了那里。  我们出了村庄,顺着小路向南走去。那是
期刊
15年风吹,15年日晒,15年雨淋,他们始终矗立在荒原之上,从未动摇。他们面对外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与困难,默默守护着国家电缆,全靠一件法宝,才能抵御住多年来的孤独与惆怅。这件法宝是什么呢?让来自东营市河口采油厂测试大队的朱蜀英,为大家娓娓道来: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祝你幸福》结缘已经很久,我看着她从最初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如今的枝繁叶茂。《祝你幸福》这本书让人
期刊
谣言:食用生姜会致癌。  啰嗦几句:朋友圈疯传:生姜中含有一种叫作黄樟素的致癌物质,容易诱发肝癌。我国2005年实施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也将黄樟素列为易制毒化学品。以后不要吃生姜了,简直是慢性自杀。  真相:据了解,这个传言的出现主要是源于美国FDA的一份研究。生姜中含有不利健康的成分——黄樟素。美国的研究显示,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150天到2年,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
期刊
从理性来说,植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大多是人们臆造附会的,看则看了,大可不必太“入戏”。然而,在了解有关红花石蒜的故事后,我的情绪竟狠狠地被那凄美妖冶拿了一把。太极致了。  红花石蒜,石蒜科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日本。这植物像遭了诅咒,开花不见叶,花谢后叶出,花红如血,触目惊心,爪状花瓣,勾魂摄魄,常在墓地附近或背光阴暗处开得繁盛。基于这些特点,我国民间多叫它“死人花”,是通往冥界之花。在日
期刊
四月的清明节,是个让人们慎终追远的日子。前一阵有条新闻,“私家车阻挡救护车,患者当天不治身亡”,百度一搜有172000多个结果。  @济南公安的微博上说,北园高架桥上,一辆救护车鸣笛示意让路,前面的一黑色私家车并没有避让,遭到了救护车司机的怒斥。当天下午,救护车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我看了完整的记录仪录像,久久不能平静。黑车旁边没有车,完全可以避让,但是嫌救护车按喇叭催他,竟然急踩刹车别救护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