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内
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论述了石家庄市水文化的历史变迁,并对石家庄市水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石家庄市;水文化;发展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human contact with water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the expression in various carrier of water culture, the content is extremely rich, become th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the history of Shijiazhuang city water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ulture in Shijiazhuang city.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xcav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excellent wate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odern water culture.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ety, people on the waters of space, landscape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s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o improve the waters of space, landscape, to provide a safe, comfortable recreational space for the residents of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hould pursue the goal of.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hijiazhuang; water culture; development
中圖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河流的景观以及河流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受和联想,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和活动都可以称为水文化。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化。
石家庄是个奇特的城市。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都有一个规律:依山傍水筑城。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城市的摇篮。然而,石家庄的诞生却是个例外,要离开水。20世纪初,修建石太铁路,并与京汉铁路接轨。因要避开滹沱河,而将交汇点定在石家庄村。经过百年沧桑,一个小村庄变成华北平原上一个百万人口的都市。
一、石家庄的历史水文化
滹沱河是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长期哺育了沿河人民,可谓是石家庄的母亲河。远古时期商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刘秀与王郎在华北大平原激战,滹沱河宛然结冰救主;元朝末年,朱元璋曾在滹沱河上与远军大战一场,明朝之初,燕王朱棣曾在滹沱河上与拦截他的明军发生一场激战;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太平军在藁城、正定的滹沱河上与清军发生了一场血流成河的大战。
曾经是一片水乡泽国的滹沱河在不少文人的歌赋中出现过。“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的句子。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发白马》中对滹沱河也有过这样的吟哦:“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滹沱河,这条见证过无数历史事件的河流,历经“世间兴废”,依旧横亘在华北平原上。
在历史上人们对水利的需求基本保持在防洪安全方面,即使如此,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人们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洪涝灾害一直困扰着石家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类对河道干扰能力也比较小,一直到近代大多数河流还能够保持比较自然的景观和特征。
二、解放后石家庄水文化的可喜变化
解放后,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岗南、黄壁庄水库的建成投入运用,沿河两岸修筑了防洪堤及导流坝,营造了防护林,使河道趋于稳定,大大提高了石家庄市的防洪标准。
但此时水利建设的标准仍停留在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的层面上。缺乏地表水资源的石家庄,常年靠超量开采地下水维持城市发展,以至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水资源的匮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连锁恶化。曾孕育了石家庄古代灿烂文明的滹沱河到20世纪80年代除汛期行洪外基本断流,河床裸露,黄沙漫漫,成为尘土飞扬的策源地;严重干旱,环境恶化引发的“热岛效应”,把石家庄推进了全国夏季气温最高的“火炉城”;市区和近郊的几条排水明渠,污水横流,蚊、蝇肆虐,成为这座城市一条条羞于示人的伤疤。
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受到了环境的羁绊。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1999年精心谋划和实施了引水入市工程,民心河工程的建成通水成就了石家庄人的百年亲水梦,一条环绕市区的河流,串连着沿途的22个公园,簇拥着欢乐的浪花,静静地流尚在这个原先干涸的土地上。在千年之交的重要历史关头,民心河的建成为波澜壮阔的20世纪划上了圆满句号,为迎接新世纪编织了一个五彩花环,在冀中大地塑造了一个流淌的丰碑。
从防洪保安到关注水环境的改善,迈出了具有转折性的一步。冲破长期以来片面强调人与自然斗争的治水模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水利的理念。
三、21世纪石家庄水文化的重大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们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人们开始关注水环境,关注水域的景观,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进步,石家庄市政府连续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改善城市面貌,同时满足人们亲水需求。
1、太平河整治工程
石家庄市区北部的太平河现已形成87万平方米的水面,景区内设有凉亭、游船码头、儿童乐园等游乐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每天都吸引来大批市民观光、垂钓、放风筝;天鹅、黑鹳、白鹭等野生鸟类频繁光顾栖息,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2005年国庆期间,这里首次舉办了清华——剑桥中英名校赛艇对抗赛,吸引了省会30多万市民前往观摩;2006年,这里相继落成了以“冀之光”灯塔为核心的几十件雕塑和石刻作品,使游人在领略大自然秀美风光的同时还可享受燕赵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 由于该工程在生态环保以及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石家庄市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
太平河水域周边大亮点景观: ——碧波荡舟景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健身娱乐区,人们在健身娱乐的同时,还可观花赏水。 ——海岳开襟景区着力体现生态保护特色。 ——栖云台景区,登台远眺,正定古城、滹沱河人工湿地、太平河碧水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2、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
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是石家庄市城市水利和生态建设的又一个大手笔。该工程,主要是通过修路筑堤,疏浚河道,扩河挖湖,造园建景,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根据地形地貌特点,按照亲水型、生态型、人性化的造园理念,按照串珠式的设计手法,以河串园,扩河建园,着力打造融现代水文化与都市生活品位于一体,特色各异、功能互补的休闲景观长廊。市区西北部将呈现出长35.6公里、水绿交融、城湖相伴的绚丽画卷。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的石家庄,水乡气息将越来越浓。
3、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
滹沱河综治工程于2007年11月正式拉开序幕,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完工后,滹沱河两岸形成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美景,并与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西部、北部绿色走廊,增加省会石家庄的活力和灵气。同时,防洪堤防与城市交通相结合,宽阔、坚固的堤防还将成为城市交通要道,进一步拉近城市与河流的距离,密切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促进人水和谐。通过对滹沱河的综合整治,在未来我市的城市发展中滹沱河将成为“城中河”和“生态高地”,成为一条真正意义上自然生态的河流、一条休闲游憩的河流、一条展示石家庄市人文历史的河流、一条带来财富的河流。
4.石家庄市东南水系
东南水系是环城水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五支渠,贯穿主城区东南部,北与滹沱河相接,长31公里。2010年7月3日正式开工,通过平川凿河、修路筑堤、建园造景、生态修复,2011年7月东南水系竣工,实现了环城水系与民心河、滹沱河相互贯通,石家庄环城水系基本形成,加上沿途新建的动漫公园、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等 18个精美且各有特色的主题公园,形成了碧水绕城、水绿交融、人水和谐、独具魅力的“一河两环”水景体系;实现了“水通、船通、路通、景通、林带通”的“五通”, 标志着我市打造“北方水城”的框架基本形成,且工程具备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地域文化、休闲浏览、产业集聚等多种功能。
以上水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要求,使城市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三工程都塑造以水为题、以水为景、以水为用、以水为乐、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水利人文景观,建立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滨水文化,积极培育水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亲水近水的需求。
四、石家庄水文化的发展前景
城市得水而兴,因水而美,石家庄市的水环境治理实现了“防洪可安、岸绿可览、景美可赏”的目标,日益呈现出人水和谐、宜居宜看和全省“首善之区”的卓越风范。
现在回归自然成了水域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尽量少采用人工建筑材料,或用天然材料覆盖必须使用的人工材料;又如在已经被渠化的河道中恢复弯道,变均匀断面河道为宽窄不一,深浅变化的,适合多种鱼类生存的河道。家乡河更多地表达了成年一代对于童年时代家乡河流的记忆和怀念,几十年前的河流有着丰富的自然特征,童年时代大多有戏水、捕鱼捉虾、野游等美好的记忆。实际上家乡河就是指这种具有丰富自然特征,可以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水域环境。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建设中,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建设生态型河道。
同时应当将现代技术、文化、观念引进代水利建设中来,创造现代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大型喷泉、水上娱乐、水幕电影、音乐广场、水上夜景游览、焰火晚会等。
南水北调通水后,地下水开采量减小,地下水位逐步回升,生态环境也将逐步改善,同时伴随着人们治水理念的不断提升,相信将来省会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气更爽、景更美。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论述了石家庄市水文化的历史变迁,并对石家庄市水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石家庄市;水文化;发展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human contact with water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the expression in various carrier of water culture, the content is extremely rich, become th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the history of Shijiazhuang city water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ulture in Shijiazhuang city.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xcav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excellent wate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odern water culture.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ety, people on the waters of space, landscape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s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o improve the waters of space, landscape, to provide a safe, comfortable recreational space for the residents of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hould pursue the goal of.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hijiazhuang; water culture; development
中圖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河流的景观以及河流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受和联想,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和活动都可以称为水文化。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化。
石家庄是个奇特的城市。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都有一个规律:依山傍水筑城。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城市的摇篮。然而,石家庄的诞生却是个例外,要离开水。20世纪初,修建石太铁路,并与京汉铁路接轨。因要避开滹沱河,而将交汇点定在石家庄村。经过百年沧桑,一个小村庄变成华北平原上一个百万人口的都市。
一、石家庄的历史水文化
滹沱河是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长期哺育了沿河人民,可谓是石家庄的母亲河。远古时期商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刘秀与王郎在华北大平原激战,滹沱河宛然结冰救主;元朝末年,朱元璋曾在滹沱河上与远军大战一场,明朝之初,燕王朱棣曾在滹沱河上与拦截他的明军发生一场激战;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太平军在藁城、正定的滹沱河上与清军发生了一场血流成河的大战。
曾经是一片水乡泽国的滹沱河在不少文人的歌赋中出现过。“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的句子。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发白马》中对滹沱河也有过这样的吟哦:“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滹沱河,这条见证过无数历史事件的河流,历经“世间兴废”,依旧横亘在华北平原上。
在历史上人们对水利的需求基本保持在防洪安全方面,即使如此,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人们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洪涝灾害一直困扰着石家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类对河道干扰能力也比较小,一直到近代大多数河流还能够保持比较自然的景观和特征。
二、解放后石家庄水文化的可喜变化
解放后,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岗南、黄壁庄水库的建成投入运用,沿河两岸修筑了防洪堤及导流坝,营造了防护林,使河道趋于稳定,大大提高了石家庄市的防洪标准。
但此时水利建设的标准仍停留在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的层面上。缺乏地表水资源的石家庄,常年靠超量开采地下水维持城市发展,以至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水资源的匮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连锁恶化。曾孕育了石家庄古代灿烂文明的滹沱河到20世纪80年代除汛期行洪外基本断流,河床裸露,黄沙漫漫,成为尘土飞扬的策源地;严重干旱,环境恶化引发的“热岛效应”,把石家庄推进了全国夏季气温最高的“火炉城”;市区和近郊的几条排水明渠,污水横流,蚊、蝇肆虐,成为这座城市一条条羞于示人的伤疤。
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受到了环境的羁绊。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1999年精心谋划和实施了引水入市工程,民心河工程的建成通水成就了石家庄人的百年亲水梦,一条环绕市区的河流,串连着沿途的22个公园,簇拥着欢乐的浪花,静静地流尚在这个原先干涸的土地上。在千年之交的重要历史关头,民心河的建成为波澜壮阔的20世纪划上了圆满句号,为迎接新世纪编织了一个五彩花环,在冀中大地塑造了一个流淌的丰碑。
从防洪保安到关注水环境的改善,迈出了具有转折性的一步。冲破长期以来片面强调人与自然斗争的治水模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水利的理念。
三、21世纪石家庄水文化的重大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们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人们开始关注水环境,关注水域的景观,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进步,石家庄市政府连续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改善城市面貌,同时满足人们亲水需求。
1、太平河整治工程
石家庄市区北部的太平河现已形成87万平方米的水面,景区内设有凉亭、游船码头、儿童乐园等游乐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每天都吸引来大批市民观光、垂钓、放风筝;天鹅、黑鹳、白鹭等野生鸟类频繁光顾栖息,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2005年国庆期间,这里首次舉办了清华——剑桥中英名校赛艇对抗赛,吸引了省会30多万市民前往观摩;2006年,这里相继落成了以“冀之光”灯塔为核心的几十件雕塑和石刻作品,使游人在领略大自然秀美风光的同时还可享受燕赵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 由于该工程在生态环保以及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石家庄市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
太平河水域周边大亮点景观: ——碧波荡舟景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健身娱乐区,人们在健身娱乐的同时,还可观花赏水。 ——海岳开襟景区着力体现生态保护特色。 ——栖云台景区,登台远眺,正定古城、滹沱河人工湿地、太平河碧水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2、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
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是石家庄市城市水利和生态建设的又一个大手笔。该工程,主要是通过修路筑堤,疏浚河道,扩河挖湖,造园建景,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根据地形地貌特点,按照亲水型、生态型、人性化的造园理念,按照串珠式的设计手法,以河串园,扩河建园,着力打造融现代水文化与都市生活品位于一体,特色各异、功能互补的休闲景观长廊。市区西北部将呈现出长35.6公里、水绿交融、城湖相伴的绚丽画卷。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的石家庄,水乡气息将越来越浓。
3、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
滹沱河综治工程于2007年11月正式拉开序幕,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完工后,滹沱河两岸形成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美景,并与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西部、北部绿色走廊,增加省会石家庄的活力和灵气。同时,防洪堤防与城市交通相结合,宽阔、坚固的堤防还将成为城市交通要道,进一步拉近城市与河流的距离,密切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促进人水和谐。通过对滹沱河的综合整治,在未来我市的城市发展中滹沱河将成为“城中河”和“生态高地”,成为一条真正意义上自然生态的河流、一条休闲游憩的河流、一条展示石家庄市人文历史的河流、一条带来财富的河流。
4.石家庄市东南水系
东南水系是环城水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五支渠,贯穿主城区东南部,北与滹沱河相接,长31公里。2010年7月3日正式开工,通过平川凿河、修路筑堤、建园造景、生态修复,2011年7月东南水系竣工,实现了环城水系与民心河、滹沱河相互贯通,石家庄环城水系基本形成,加上沿途新建的动漫公园、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等 18个精美且各有特色的主题公园,形成了碧水绕城、水绿交融、人水和谐、独具魅力的“一河两环”水景体系;实现了“水通、船通、路通、景通、林带通”的“五通”, 标志着我市打造“北方水城”的框架基本形成,且工程具备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地域文化、休闲浏览、产业集聚等多种功能。
以上水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要求,使城市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三工程都塑造以水为题、以水为景、以水为用、以水为乐、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水利人文景观,建立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滨水文化,积极培育水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亲水近水的需求。
四、石家庄水文化的发展前景
城市得水而兴,因水而美,石家庄市的水环境治理实现了“防洪可安、岸绿可览、景美可赏”的目标,日益呈现出人水和谐、宜居宜看和全省“首善之区”的卓越风范。
现在回归自然成了水域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尽量少采用人工建筑材料,或用天然材料覆盖必须使用的人工材料;又如在已经被渠化的河道中恢复弯道,变均匀断面河道为宽窄不一,深浅变化的,适合多种鱼类生存的河道。家乡河更多地表达了成年一代对于童年时代家乡河流的记忆和怀念,几十年前的河流有着丰富的自然特征,童年时代大多有戏水、捕鱼捉虾、野游等美好的记忆。实际上家乡河就是指这种具有丰富自然特征,可以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水域环境。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建设中,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建设生态型河道。
同时应当将现代技术、文化、观念引进代水利建设中来,创造现代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大型喷泉、水上娱乐、水幕电影、音乐广场、水上夜景游览、焰火晚会等。
南水北调通水后,地下水开采量减小,地下水位逐步回升,生态环境也将逐步改善,同时伴随着人们治水理念的不断提升,相信将来省会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气更爽、景更美。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