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体质健康的资料,结果显示,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许多问题,这与中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文章选取了西安市第一中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医科大学5所高校的500名非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目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动机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知,增强体质是主要目的,体育设施的缺乏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制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对策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鼓励青少年积极主动的参与,注重自身的健康发展,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督促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备的建设,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技能培训,使青少年能够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1]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的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西安市五所中学校9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一)文献资料法
体育心理学等书籍以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百度、西安市第一中学图书馆查询大量有关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资料进行了仔细阅读,筛选有关内容,从中进行归类、分析与总结,为本文的写作与完成奠定了基础,使成果更具有说服力。
(二)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成三线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总体上有92.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2.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5.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知,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参加或持无所谓态度。从男女比例来看,男女生在有没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上差异不大,都认为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及持续时间
当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充满了喜爱和渴望时,在心理运动动机的驱使下,学生能够集中精神使运动行为能够稳定而持久。[2]由此来分析学生运动行为的频率及持续时间。
总的来看,42.6%的中学生每周锻炼 1-2 次,21.6%的中学生每周锻炼 3 次以上,每月参与 1-2 次和不确定次数的分别为17.1%和11.9%,有6.8%的人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由此可以得出,超过五分之三的中学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但仍有一部分人积极性不高,甚至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从男女生的活动频率来看,男生每周参加1-2次的和每周3次以上的总共达到81.1%,而女生总共达到44.7%,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參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高,说明男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上有较高的积极性。
(三)影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积极的,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另一方面是消极的,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应尽量避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消极因素中,首要因素是体育设施、器材的缺乏,占57%;其次是学生主观的不喜欢体育运动,占40.1%;第三是由于学习压力太大,没有时间运动,占32.5%;第四是由于缺乏组织,占25.5%;经济情况的影响不大占7.4%。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是中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但仍有不少学生是为了消磨时间应付考试才参加的,这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存 在问题。
(二)建议
1.加强体育教学体制改革,不能只注重体育技能教学,而忽视体育基本理论,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比重,对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认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
2.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积极响应“阳光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3-174.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S].2016-05-05.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对策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鼓励青少年积极主动的参与,注重自身的健康发展,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督促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备的建设,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技能培训,使青少年能够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1]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的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西安市五所中学校9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一)文献资料法
体育心理学等书籍以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百度、西安市第一中学图书馆查询大量有关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资料进行了仔细阅读,筛选有关内容,从中进行归类、分析与总结,为本文的写作与完成奠定了基础,使成果更具有说服力。
(二)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成三线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总体上有92.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2.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5.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知,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参加或持无所谓态度。从男女比例来看,男女生在有没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上差异不大,都认为有必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及持续时间
当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充满了喜爱和渴望时,在心理运动动机的驱使下,学生能够集中精神使运动行为能够稳定而持久。[2]由此来分析学生运动行为的频率及持续时间。
总的来看,42.6%的中学生每周锻炼 1-2 次,21.6%的中学生每周锻炼 3 次以上,每月参与 1-2 次和不确定次数的分别为17.1%和11.9%,有6.8%的人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由此可以得出,超过五分之三的中学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但仍有一部分人积极性不高,甚至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从男女生的活动频率来看,男生每周参加1-2次的和每周3次以上的总共达到81.1%,而女生总共达到44.7%,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參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高,说明男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上有较高的积极性。
(三)影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积极的,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另一方面是消极的,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应尽量避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消极因素中,首要因素是体育设施、器材的缺乏,占57%;其次是学生主观的不喜欢体育运动,占40.1%;第三是由于学习压力太大,没有时间运动,占32.5%;第四是由于缺乏组织,占25.5%;经济情况的影响不大占7.4%。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是中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但仍有不少学生是为了消磨时间应付考试才参加的,这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存 在问题。
(二)建议
1.加强体育教学体制改革,不能只注重体育技能教学,而忽视体育基本理论,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比重,对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认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
2.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积极响应“阳光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3-174.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S].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