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taiha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近千篇短篇小说,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以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直面现实的笔触,对俄国社会的丑陋,剖骨析髓,穷形尽相;针砭时弊,鞭挞腐败。很多作品在四千字、甚至两三千字左右,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笔调幽默,寓意深刻。
  契诃夫小说批判的深刻性、题材的广泛性、文字的简洁性,具有杂文的味道,与杂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批判的深刻性。杂文的本质是批判,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小说的批判性,尖锐深刻,振聋发聩。
  《第六病室》中的知识分子格罗莫夫因为看到被押解的犯人而深受刺激,发现自己原来一直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因为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被统治者不容,被当作“疯子”关进了第六病室。病房医生拉京开始逃避生活,对现实妥协。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开始觉醒。后来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被迫害至死。
  《第六病室》暗示第六病室就是俄罗斯大监狱的缩影,“病人”则代表着受苦受难的俄国人民。列宁读了这部作品后,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像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第六病室》是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套中人》《在法庭上》《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对专制体制的批判,同样笔锋犀利,入木三分。
  题材的广泛性。杂文之“杂”,“杂”在题材广泛,穷尽世间万相,皆可信手拈来。契诃夫小说的题材,则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读他的作品,犹如在导游的带领下,遍游了沙皇俄国时期的城市、乡村、法庭、病房……结识了将军、市民、官僚、儿童……而所有这些,都是由契诃夫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呈现给读者的。
  如《在钉子上》《小公务员之死》《胜利者的胜利》中卑躬屈膝、无可奈何的小官吏,《英国女子》中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变色龙》中见风使舵的奴才,《普里希别叶夫中士》中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公爵夫人》中上流社会的伪善、虚荣和庸俗,《在法庭上》中法官的麻木不仁……题材的广泛,源于作者的勤奋。《第六病室》的原型,就是当时沙皇政府流放犯人的萨哈林岛(库页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体弱多病的契诃夫对流犯和农民做了三个多月的实地调查,才创作出来的。
  文字的简洁性。杂文的特点是简洁,被形象地比喻为“投枪”“匕首”。契诃夫说:“简练是才能的姊妹。”“我是极力拥护小作品的,要是叫我办一个幽默杂志,我会拒绝一切长文章。”他的小说很少有通常外国文学作品中大量的景物描写、繁冗的人物外貌刻画,更多的是简洁的白描。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既是杂文的特点,也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特点。契诃夫创作了近千篇短篇小说,很多作品在四千字、甚至两三千字左右,短小而精悍,称之为短篇小说中的“投枪”“匕首”,毫不为过。
  短篇小说《凡卡》,通过九岁的凡卡给爷爷写信,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全篇僅两千余字,可谓字字牵动读者的心———“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而结尾时,凡卡在信封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击碎了多少读者的心!
  正是由于精短,《凡卡》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课本。
  杂文的本质是批判,批判现实主义的本质也是批判。与杂文不同的是,契诃夫拿起的武器是小说,通过刻画鲜活的人物,讲述有情节的故事来呈现。
  杂文的特点之一,是善取各种文学体裁之长为杂文所用,诗歌体杂文,小说体杂文,话剧体杂文,均有人尝试,且不乏佳作。借鉴契诃夫的小说,对丰富、发展杂文创作,无疑大有裨益。
  杂文毕竟不是小说,小说也不是杂文。但读契诃夫的小说,读出杂文味道,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其他文献
陈忠实在《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一文中说,过去人们谈“生活体验”的多,谈“生命体验”的少。还说,他自己在生活、阅读和创作过程中,“意识到生命体验对一个作家的创作极为重要”。  毋庸置疑,“生命体验”对于“生活体验”,是一种进步。“生活体验”更多指一种主体的外在的生活经验,而“生命体验”则指生命内在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以及思想升华。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对一个作家来说,如同生命形态从蚕茧里的
期刊
比之盗国帑满足口腹之欲,舌尖上的腐败还有更甚者,则为清谈之误国。  魏晋崇尚玄风,其风首起郭泰。郭泰虽然出身寒微,但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口才,好为人师,演讲起来,声音洪亮,口若悬河。当时若有微博,郭泰的粉丝量绝对不输当今任何一个大V,尤其为大学生所崇拜。大学生和高知看郭泰的目光就像看神仙一样。一次,郭泰遇到大雨,便把头巾折起一角挡雨,時人以为时尚,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郭泰字林宗,这种款式遂被称
期刊
佛经上有句话:“福不唐捐。”后转化为“功不唐捐”,意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以我的亲身体验,证明这话是对的。  人们见到我名字,熟人调侃:“你好大的口气!”初识者恭维:“这名字好啊。”名字爷爷所起,上小学时我还嫌笔画多难写,改为“洪如”,爷爷很生气:“这名字有讲啊。”  后来才明白长辈的苦心,希望我成为饱学之人。但我总认为就像姑娘起名“美丽”一样,名不符实
期刊
年前,鸿雁传书,不是家书,是书籍,金陵文友李国宏新著《茉莉花开茉莉香》。  李国宏,南京公安网警,警字严肃生冷,我更愿称“网络卫士”,2015年相识于西安,是个重情重义且有故事的人:做民警时,报闻湖南山村仨孩子因贫困面临失学,他当即捐寄500元,11年后受助者千里谢恩人;管片内陈宗仁老伯1960年在兰州失散了7个月的儿子,他两赴兰州,茫茫人海排查119人、阅卷79卷,终让离散47年的骨肉团聚……国
期刊
作为文学期刊编辑,阅览编辑部邮箱稿件,选出可用稿件,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最近,在编辑部邮箱来稿中,看到一篇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感到不错,提给主编。主编阅后决定采用,于是,我便按照作品中的联系电话,与作者联系。作者爽快地答应三天后,将个人简介、照片等发过来。三天后,不见作者发来,便给作者打电话,告知已关机。连续两天,均是关机。因急于下稿,连忙又给作者邮箱发文催促,仍不见回复。顿时心生疑团———莫非
期刊
说杂文“骂人”也不讳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骂人”也是一种批评或批判。  我接触杂文这个圈子有几十年了,但参加与杂文相关的活动很少。杂文的范畴比较窄,不像诗歌散文那样,有那么多人参与创作,尤其是诗歌,几乎是青春的代名词。但杂文就没有这么宽泛,严格地说,参与杂文创作的人太少,因为它的范围太小。  杂文研讨会确实开的少之又少,从第一次到今天,还在讨论杂文是个什么东西,当然这个有一定意义,但杂文不止于此
期刊
冯梦龙(1574———1646,明万历二年至清顺治三年),守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词奴、前周柱史等。明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是一位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的通俗文学家和戏曲家,也是一个学道不拘、博览群书、放荡不羁的风流才子。在“澜翻廿一史”的同时,“修词逼元人,纪事穷纤委”“笑骂成文章,烨然散霞绮”。冯梦龙就是以这种行为博得美名,“早岁才华众所惊,一时名士
期刊
或有人质疑:怎么能把这么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放在一起写文章?答曰:喝咖啡者,补水也;而上厕所,排水矣!您能说喝咖啡与上厕所没有关系吗?它们分明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关系密切着呢!  不过,正常的喝咖啡与上厕所,是人的生命进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循环程序,没有谁在分别做这两件事时,会刻意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思考(或论说)一番。而我这篇短文则不然,所记述的,是2017年4月在欧洲旅行期间,为了上廁所,却不得
期刊
一位白发苍苍老人对我说:“您是作家,(岂敢,小作者而已)我一肚子话无处说,讲给您,求您写篇文章吧。”下面是他沉痛的倾诉,情真意切,略加修饰评论,以飨读者。  儿子,是我们错了!想当年,我和你妈真是望子成龙啊,北大荒教学水平低,千里迢迢送你回老家读书。爷爷奶奶家困难,你也受了苦。  读初中了你才回来,又把你送到当教师的叔叔家上学。  由于我当年因挨饿辍学,所以对你们学习抓得很紧,一心让你们圆我的大学
期刊
听说老屋即将拆迁,无限怀念与不舍涌上心头,老屋承载了我几十年的成长经历,珍藏着如歌岁月。学校放暑假了,我带着7岁的儿子以朝圣的心态去拜见老屋。老屋坐落在东山腰的八面通林业局的居民区。快到了,放眼望去,老屋依稀还是当年模样。先到的母亲站在老屋围墙外等我们,那熟悉的老屋的气场立即包围了我,那种感觉,就像儿时母亲怀抱着我。  老屋的围墙,还是那么顽强地矗立在那里,但已老态龙钟,一条不知从何时开始的裂缝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