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家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晚清大企业家,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还是晚清推动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家
  
  While talking about Chinese national industry, Mao Zedong once said, “We cannot forget Zhang Zedong about heavy industry.” Zhang was the leader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in Qing Dynasty, and also an entrepreneur, the founder of Chinese heavy industry, and the talent strategist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当下不少文章持“洋务运动失败了”之说,并以1894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为标志。然而,今日之繁荣却始于“洋务运动”之芽,从这个角度明鉴悲壮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对一个民族来说意义深远。
  张之洞1889年52岁任湖广总督,主持兴建汉阳铁厂,五年建成,所建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大型钢铁工厂。他督办京汉铁路,创办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等,把武汉打造成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他创办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轻工业。轻重工业并举,使武汉近代工业无可置疑地居全国之冠。
  纺织业与农业相联系,他还致力于改良农业,1898年创办了农务学堂。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对农业的重视不逊于工业,他在招生文告中讲得很明白:“富国之本 ,耕农与工艺并重。”1906年该农务学堂迁址武胜门外多宝庵(今湖北大学校园),开设高等教育课程,更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
  张之洞办重工业、轻工业和改良农业,均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总起来说,他是一个在晚清竭力推行工业时代的新技术新产业的地方长官。他这些创新之举,是在清政府危机四伏的时期,在一个省最高长官的位置上做出来的。这些成就已无法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而是在地处中国中心位置的湖北,给整个中国做出榜样。
  办工业需要专门人才,张之洞因此在办洋务中创办新学,1891年创办算学堂,1892年创办矿务学堂,1898年创办工艺学堂……由此开拓出他一生中又一项重大成就。在我看来,这是比他办产业更大的成就。
  
  假如没有办上述矿务学堂,他兴建的汉阳铁厂1894年就无法开炉炼钢。然而,如果只看到张之洞办新学,还是不够的。这些新学都急需新式教师……中国更需要能培育新式人才的人才。
  
  张之洞办算学堂、办矿务学堂,看到入学的学生都没有经过像西方那样的小学教育,那么张之洞想办的中等农工商学堂都很难往高水平教,更不用说高等农工商学堂了。
  这就急需小学教育,还需中学教育,二者合起来才算基础教育。可是,拥有最多人口的中国,能教中小学的教师在哪里?师范教育才是新式教育真正的基础。
  张之洞于1902年在武昌宾阳门南创办了湖北师范学堂, 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学额一百二十名,学制两到三年。为应付师资急需,又设速成科,一年毕业。并办东路小学堂附属其旁,归师范学生教课,以资实验。这是中国“师范附小”的来历。张之洞1902年创办的湖北师范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独立完备的师范学校。
  1903年,张之洞出任两江总督,接着创办三江师范学堂于南京;1904 年又办两湖总师范学堂,规模宏大,计划招生一千二百名,实际招生七百多,并设初等、高等小学堂附属其内。同年,张之洞还创办湖北师范传习所、湖北幼师学堂和育婴学堂等。这是中国教师进修学校的开端。
  在张之洞的倡导下,湖北各地纷纷办起新式中小学堂。因师资严重不足,张之洞令各府将所设中学堂一律暂时改为初级师范学堂,或者先办速成师范。办师范,在张之洞当时的政务中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发展为先”。
  1906年,张之洞创办了女子师范学堂。
  190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女子小学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华女子上学校读书由此获得合法地位。
  中国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商周两代更有相当可观的发展,但那以后四千年来没有出现过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盛宣怀堪称中国师范教育的创始者,张之洞则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奠基人。
  我们今天回顾张之洞,不只是为了赞扬他、缅怀他,追思他何以能做出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则是于今有益的。
  张之洞是一个有渊博学识的政府高官,他在湖北省一把手的位置上运用他的权力,调动一省的物力、财力、人力,大力创办新式教育,做出一方气象并影响全国,是有他深厚的学识做灵魂做精神的,最显著的证据就是他1898年在极其繁忙的政务中拨冗亲笔撰写的教育学专著《劝学篇》。
  张之洞自幼接受的教育和他的性格,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张之洞祖籍河北,1837年9月2日生在贵州兴义府,他的父亲张瑛当时任兴义知府。张之洞幼读四书五经,爱好文学,12岁在贵阳出版了第一本诗文集。1853年,他16岁回老家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1863年(同治二年)26岁中进士,曾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和内阁学士等职。
  青年时为官,张之洞以敢谏闻名,被称为“牛角”,性格与品格均于此跃然可见。论时政,他本人是赞同洋务的,却也敢于抨击奕䜣、李鸿章等洋务大臣。晚年张之洞目睹维新派和守旧派激烈斗争,他在《劝学篇·序》中指出:“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他讲的“本”即“中学文本”,也就是他自幼读过的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他认为这是不能丢弃的。他在1898年戊戌变法即将夭折之际将《劝学篇》火速发表出来,提出的实际上是融会两派并有张之洞创建的第三条道路。
  历史上,往往力图求新的和守旧的都很著名,融会二者的却往往被认为不新鲜而被忽视。张之洞或许由于办实业之业绩和他的文章思想之睿智,朝野都难以忽视。他的文章,开题就用一个“劝”字,无论对上对下,对激烈斗争的两派与同僚,都是温和的。回首那个青年“张牛角”,张大帅的性格显出异乎寻常的柔韧一面。这性格变化的内部,大约是民族危机与张之洞个人务实品格相熔炼产生的动力。终于,张之洞的主张温和地为朝廷所接受,并在戊戌变法夭折后不失时机地得到实施。
  我写下这些是注意到,张之洞论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建立在他既办实业又办教育,并由此获得信心的基础上的。他的实践给了他经验和信心,他没有停留在他已有的成就里,在一个民族迫切需要的时刻,他及时、有效地扩大了他实践的成果,推衍出更大的创新,这是很值得今人学习的。
  
  他从1889年始建汉阳铁厂到1898年撰写《劝学篇》,不到十年,在他的辖下轻重工业已初见规模。在他看来,西方工业技术中国人是学得会的,而且仍需大规模地在全国创办新学,但是,切不可以丢失了中国文化之根本!
  
  1898年戊戌变法在慈禧发动的政变中被镇压。不到两年,慈禧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逃离京城,流亡西安。这一回洋人的教育太严厉了。1901年1月,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宣布改革。
  慈禧之变,从何而来?
  张之洞的《劝学篇》,只有4万字,但如果把这4万字看作是他给朝廷的奏章,就真够长了。这4万字的《劝学篇》在慈禧的流亡生涯中,被慈禧重视了。
  《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在《外篇·设学第三》中,张之洞主张当今中国“非天下广设学堂不可”。张之洞倡议各省各道各府各州县都应该办新学,京师省会办大学堂,道府办中学堂,州县办小学堂。中小学以备升入大学堂之选,才能形成大学、中学、小学贯通的教育体系大统。今天细看清末新政,会发现最基础的变革,正是在教育领域展开的,是活生生的“教育发展为先”。
  1901年6月3日,张之洞上书请改革科举。同年7月26日,张之洞又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会奏改革文科及罢废武科,并提倡兴办新式学校。
  就在1901年8月29日,清廷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废武科。9月14日清廷下《兴学诏》,令京师及各省的官学、书院改为新式学堂,令各省设大学堂,各府设中学堂,各州县设小学堂,推行新式教育。这正是张之洞的主张。
  1902年8月15日清廷又颁《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这是包括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各级学堂章程。然而办新学不是下一道圣旨就办得起来的,办新学所需要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学堂设施都严重缺乏。
  上述章程颁布后尚未实施,1904年1月13日,朝廷又颁发了张之洞等大臣拟订的《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章程》《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以及《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任用教员章程》等16个变革旧教育、创建新教育的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单从这些章程的标题,我们已能看到那影响万方的覆盖面。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向全国公布并得到实施的教育制度。这是破天荒的巨变。中国数千年农业时代的教育,在这里发生了重大转型,重大变迁!
  朝廷颁布了新学制,要推行仍然困难重重。最大的障碍就是科举制,国家的封疆大吏、重要人才,大都出自科举。若废除科举,国家用什么来选拔人才?这是一个很难决断的问题。科举制是通行了千秋的大制度,若一举废除,会不会成为千古罪人?
  1903年10月,袁世凯、张之洞会奏的一个折子似乎也充分考虑到了决策者的难度,他们奏请的是:以十年为期,废除科举。慈禧批准了。就是说,用十年的建设性努力,届时用新的办法取代科举制。可是,还不到两年,袁世凯、张之洞等六位大臣联衔奏请:“立停科举!”他们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中写道: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学校不能大兴,将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国家急需“救时之人才”,这就是此时最大的理由。科举制度在,人们对科举入仕还存念想,就不容易把孩子送去新学堂。
  1905年9月2日,经慈禧同意,清廷断然下诏废科举。由此上溯到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科举制正好走过了1300年。
  中国在近代遭遇严重危机,正是由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表现在中国社会亟需向工业时代迈进,需要的救时之材已不是周得一个姜子牙,汉得张良与韩信。此时最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莫过于办新式教育,培养千百万新型人才。张之洞以一个晚清高官推动了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新式教育的人才工程,这么说大约是可以的。这个成就可以从具体的数字体现:1907年全国学堂已有3.7万余所,在校学生102万多人。1909年,新式教育遍布中国。
  回首张之洞办的教育,他还在1897年创办了湖北武备学堂,演练新军。导致清王朝覆灭的武昌起义,就是从他演练的新军打响第一枪,这或许是张之洞没有料到的。
其他文献
章太炎书札四通,连载于1919年11月27、28、29日的长沙《大公报》,题为《章太炎最近与易寅村手札》和《章太炎最近与易寅村书》,为《章太炎全集》、《章太炎书信集》、《章太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明显增高,工程量的不断增多,让人们开始关注工程质量。面对快速发展时代,建筑行业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要能采用先进的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丰富,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部分文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国西北地区配套空分设备的空压机组采用汽轮机驱动,汽轮机的乏汽冷凝回收系统采用直接空冷形式。高寒环境对直接空冷系统的防冻措施和安装、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GEA四
"家园融合"深度推进"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在理念上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实践上仍然有待探索。围绕"家庭教育专业化"和"幼儿园教育生活化"两大主题展开研究实践,以家庭教育专业化
設計工程机械的行走装置时,应該首先解决的重要問題有: (1)为提高在松軟地面上作业的通行能力,如何决定輪胎的形状与尺寸。(2)为提高与砂砾、泥土直接接触部分的耐磨性,如何
这月好忙!朋友聚会!同学聚会!逃不掉的拜年活动戚,,又是一年一度见亲聊聊未来的时候!情人节要约会,不漂亮怎么活!社交很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社交月了,回趟家过个年,怎么着也得
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联合組織的住宅新結构、新材料、新技术經驗交流会于10月22日在长春市召开。 会議根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精神,着重就当前东北农村住宅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因此,提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