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安花鼓”进校园的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o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安花鼓”有着悠久与辉煌的过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安花鼓”却越来越远离当代学生的生活。文章就如何把“海安花鼓”引进校园提出了一些设想,如开发好地方校本课程、在音乐课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组建学校花鼓队以及搞好多种关于“海安花鼓”的竞赛活动等……
   关键词:学生;海安花鼓;兴趣;渗透;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93-01
   “海安花鼓”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国庆50周年联欢晚会上的演出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垫场表演以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的亮相,更让“海安花鼓”这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名扬四海。然而与很多传统文化遗产一样,“海安花鼓”也面临着很多尴尬与无奈,在许多流行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冲击下,这朵曾经光彩夺目的民间艺术奇葩正在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作为一名海安土生土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觉得有责任让祖先留下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流传并发扬光大。要想让“海安花鼓”进校园,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发好“海安花鼓”的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海安花鼓”2007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海安老百姓的主要精神食粮,也是海安的文化地标,因此把“海安花鼓”作为音乐校本课程有着深远的意义。要让学生接受“海安花鼓”,首先要让他们在内心认可这门艺术,只有内心真正地接受了它,才会发自肺腑地喜欢上它,才会保持一种持久的热情。因此,我们在编教材时要从学生的接受事物的角度出发,先宣传“海安花鼓”的辉煌历史,让学生知道“海安花鼓”是江苏乃至全国的一朵艺术奇葩,在重大的国家级庆典中均有“海安花鼓”的身影,是海安人民的骄傲与自豪。其次可以多用故事吸引学生。在教材中可以多选一些学生喜欢的历史故事题材的花鼓戏,由于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能把他们带到一个想象的王国,因此用故事引导着学生走进“海安花鼓”的世界不失为一良策。最后编排的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教材中除了安排一部分有趣的历史题材故事以外,应该适当地安排一些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花鼓内容。很多传统的文化不被年轻人接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反映的内容比较陈旧,与现代的生活脱节,与当代学生追求时髦的心理背道而驰,这也正是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受冷落的共同原因。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改编传统的花鼓舞蹈动作,用儿童生活中的常见的动作作为花鼓动作的内容。如模仿杨柳的婀娜摆动、鸭子的蹒跚学步、荷花的竞相开放等。总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重点注意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去追寻。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音乐课堂是“海安花鼓”进校园的最理想的场所,是音乐教师宣传”海安花鼓”文化的主阵地。音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其在音乐课上渗透“海安花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海安花鼓”的浓厚的兴趣,如果音乐教师自己对“海安花鼓”若即若离却要让学生喜欢,只能是天方夜谭。只有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爱之如痴,他们才会沉醉其中,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受老师的影响较大,音乐教师应抓住音乐课这一天赐的良机,用自己的身教影响他们。第二,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旋律上大做文章。“海安花鼓”的音乐融进了江苏民歌与地方小调的音乐元素,因此在教材中碰到相关的江苏民歌时可让学生比较与该民歌有关的“海安花鼓”调,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江苏民歌,又能让学生对花鼓调音乐有所认识,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可以引进传统的花鼓音乐曲调进课堂,作为音乐课进行双基教学的素材。如可以用“倒花篮”“穿心调”等的旋律作为视唱打节奏的教材,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即兴的改编,产生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课外花鼓兴趣小组编排的音乐。这样,学生在课外看到“海安花鼓”时就会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平时多开展学校花鼓比赛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与“海安花鼓”有关的比赛活动,内容可以是多元的,除了花鼓队表演本身外,还可以是与其有关的内容。如关于“海安花鼓”的知识竞赛,或者是征文、绘画比赛,或者是“海安花鼓”乐器(四胡等)的演奏的比赛,花鼓动作的创编比赛。比赛可以是学校、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是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学校的各种少先队活动中……通过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给更多的喜欢“海安花鼓”而未能加入校花鼓队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可以影响那些对“海安花鼓”不感兴趣的同学,吸引他们慢慢靠近并喜欢“海安花鼓”。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这个古老而充满地方特色的艺术,在比赛中收获,在活动中享受成长。
   铿锵的鼓声是里下河人澎湃的心房,翩翩的舞步是海安儿女蓬勃的希望。一个绵延了四百多年的花鼓,一个凝聚着祖先不屈性格与智慧的花鼓,一个能够舞进中南海、奥运会、世博会的花鼓,我们没有理由不让它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王国安,吴斌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充分开发利用辖区资源,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既能提高幼儿园教师挖掘总结创新能力,又能让幼儿熟悉传承家乡传统文化,提升幼儿人文素养,从小培养幼儿爱国爱乡爱家的积极情感。通过地方资源有效的融入,拓宽教育渠道,提升素质教育内涵,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有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融入领域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同时,应当使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地理作为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学科,它融丰富深厚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于一体,可谓是包罗万象而又异彩纷呈。人常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是地理学科的真实写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不仅是学科知识的逐渐丰富,也是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的不断成熟和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执教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适应学生的心理发
人才是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使其形成最强动力,迸发最大活力,作为“管人才”的组工干部责无旁贷,关键要做到识才有智、选才有魄、用才有术、育才有道,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识才先有智。识准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第一步,需要组工干部宽胸襟、强慧眼、正公心。一要宽胸襟。文王渭滨遇太公,商汤有梓访伊尹,刘备隆中拜孔明,终成盖世伟业,皆缘于古贤胸怀天下,求贤若渴。二要强慧眼。慧眼如何炼就?需要加强学
童年,是每一个人“梦中的真”“真中的梦”;童年,饱含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识与新奇感、对生活的感情与沉淀。谁没有值得留恋、值得玩味、值得思索的童年?按理说,每个孩子笔下的童年都应该饱满有趣、异彩纷呈,可现实也许不尽如人意。学生平时的练笔中,虚情假意者居多,真情流露者偏少;老生常谈者居多,独特体验者偏少。  如何提炼有关“童年”的素材,写好“回忆童年”类作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生活,并“真诚”作文。
摘 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做好优秀中职生的学历提升工作;第二,做好中职生就业、社会人员培训工作;第三,做好中职生、社会人员创业工作。  关键词:合格人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城乡发展一体化;学历提升;就业创业  “在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的重要阶段,要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和城乡融合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学推理?教师要以第二学段为例阐述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推理,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推理;推导过程;动手操作;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4年级至6年级划分为第二学段,处于此学段的学生对数学
摘 要:成功演绎“卡门”这一角色是许多艺术家面对的一个难题,它牵涉到如何解读经典作品的问题。作为青年一代的歌唱者,有必要、也有责任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让众多鉴赏者感受到不同版本的“卡门”演绎,让观众了解到“卡门”这一角色赋予表演者的无限空间,提高学生音乐才能。  关键词:卡门;塞吉迪亚舞曲;音乐才能;人才培养  《塞吉迪亚舞曲》是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基于笔者对《塞吉迪亚舞曲》的演出实
摘 要:《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机械行业,无论是机械工程师还是一线的操作工人,都需要具备公差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当前机械类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需要,对课程进行一系列研究与探讨,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做中学,做中教”;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有所侧重,运
摘 要:外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观察、记忆、分析和想象等能力,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与人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学记》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以时间为主要维度,从基础阶段、提高阶
摘 要:中学作文 ,可以采用增设波澜,转换角度,个性观点等手法,让立意精彩,让平常材料焕发出不平常的光彩。   关键词:中学作文;立意;波澜;角度;观点   学生畏惧写作文,老师厌倦批作文,各种原因很多。而学生作文千人一面,陈旧平庸无个性,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求“新”,是关键的出路。可是中学生生活圈子狭窄,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必然导致其选材单一、撞车。那么,如何才能给作文增添些光彩呢?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