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教育活动。所谓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在于提高与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有关技能以及文化娱乐能力等的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综合、运作机制和工作方略。本文主要从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浙江省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加以概括。
关键词: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社区学院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它把教育延伸拓展到基层社区,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的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文主要从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浙江省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加以概括。
一、浙江省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2005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关于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省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努力构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普遍开展社区教育;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起富有浙江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二、浙江省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
浙江省在《关于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社区教育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化教育。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普及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广泛开展包括技能培训、文化补习、科普教育、法制教育、休闲娱乐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面向大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教育。到2010年,经济发达县(市)城乡社区教育全面普及,经济欠发达县(市)的城区普及面达90%以上、农村达60%以上。
社区教育是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土化”教育,是大众化普及化教育,也是休闲文化或者职业技术教育。
三、浙江省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发展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各个部门相互作用,要确保社区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创新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杭州市在探索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杭州市市政府设立由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综合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工作;区、县(市)政府具体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创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区、县(市)政府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区、县(市)教育局设立社区教育办公室;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学校、社区分别建立校外教育领导小组和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
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杭州市初步实现了“政府推动力、部门协作力、市场运作力、社区自治力、群众参与力”相结合的“五力合一”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近年来,杭州市社区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其它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社区自主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建立独立社区学院的城区社区教育运行模式和依托电大建立社区学院的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模式。据统计,杭州市2007年有社区大学1所,区、县(市)社区学院11所,社区学院分院(社区教育中心)58所,市民学校558所;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下城区、萧山区、上城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单位27个。
四、浙江省社区教育的办学形式
社区教育是没有围墙的教育,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样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需求,任何封闭式、围墙式、填鸭式、应试式、正规式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需要。因此,浙江省社区教育,采用了广大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多种办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社区教育机构设置上看,有以下五种类型
1.社区学院。这些学校主要承担社区教育的任务。
2.全日制学校。这些学校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通过向社区开放,举办各种培训班。
3.各部门、行业办的学校。这些学校主要针对本部门、本行业的职工培训。
4.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
5.各类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二)从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上看,有以下四种类型
1.政府组织型。如义乌市社区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构建了市民大学——镇街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利用和挖掘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2.教育行政组织型。金华社区大学依托金华电大的优势,具体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3.社区组织型。如东阳市横店镇社区、磐安县玉山社区、金华市城北社区等积极为当地居民开办各种培训班。
4.学校自发型。有关学校积极响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自发为社区开展教育培训。如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协作,与当地8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培训员工。
(三)从社区教育对象上看,有以下七种类型
1.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素质。
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这类培训主要针对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对农民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2001年开始,金华市部分地区陆续为农村准备进城、进企业务工人员开展水电工、服装裁剪、烹饪、餐旅服务、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培训。
4.经商个私业主的培训。从 2001年开始,义乌市专门对个私业主开展商务英语(口语)、经济贸易、企业管理等培训。
5.老年人兴趣爱好培训和休闲活动。各地老年大学和街道、社区等组织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老年人开展书画、保健等方面培训,组织老年人参加跳舞、棋类、球类等比赛休闲活动。
6.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7.中小学生节假日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
(四)从社区教育形式上看,有以下六种类型
1.班级授课;
2.现场指导;
3.参观座谈;
4.实践操作;
5.文体活动;
6.网上点击等。
广大城乡居民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在“社区教育超市”中,自由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五、浙江省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政府的统筹职能
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统筹职能,关键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社区教育实际,浙江省建立了政府统筹、教育主办、社区参与、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浙江省各级政府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社区教育领导协调机构
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听取社区教育工作汇报,研究社区教育方案,决定有关社区教育重大事项。同时,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并予以奖励和惩罚。
社区教育的实践重心在县(市),从浙江省各地的实践看,“政府主办、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已经成为浙江省县(市)社区教育最佳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社区教育事业的关键是要有一只优秀的师资队伍。根据浙江省政府文件规定,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成人教育干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按每万人两名配置。从浙江省各地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来看,各县(市)不同程度的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求,富有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专职人员的人事关系一般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主要是在现有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中统筹安排,兼职人员按实际需要进行聘用。各地还创建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组织引导,充分发挥社区内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教师、英雄模范人物等的积极性,为社区教育提供自愿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选送若干优秀干部或教师(人事关系留在原系统)作为专职社区教育干部下派,具体负责社区教育工作。
杭州社区教育的实践证明,专职师资队伍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骨干力量,兼职师资队伍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主体力量,志愿者队伍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力量。杭州市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职及志愿者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职工作队伍主要从事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分院及社区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兼职工作队伍广泛存在于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中,充当主力军的角色;志愿者队伍中包括教授、学生、干部、及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涉及方方面面,是社区教育强有力的后备力量。由于建立起了这样一支专、兼职及志愿者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杭州社区教育发展有了一个广阔、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办学经费
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着眼于社会效益。因而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财政性资金拨配制度,切实保障社区教育经费的正常来源。另外,还要在社区建设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社区教育,通过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办法,妥善解。
(四)挖掘整合社区教育的资源
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社区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社区教育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可见,社区教育是一个开放式系统,而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只有整合利用社区内外教育资源,不断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基地和网络,才能有效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因此,浙江省社区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条件,通过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区教育的办学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文件精神,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浙江省绝大多数地(市)以电大为依托,组建地(市)社区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的负责县(市)社区教育业务指导的机构,即地(市)社区大学。并以此为中心向全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辐射。
杭州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具体措施具有典型性,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开放中小学活动场地和教育资源。二是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杭州市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科技博物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室和企事业单位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无条件向社区开放。三是盘活教育资产。杭州市在调整学校布局时逐步建立起了区、县(市)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院分院、社区市民学校(教学点)三级教学网络。目前,各街道举办的社区分院已成为三级教育网络中的重点支点,归口管理、统一运作街道社区原有的党校、团校、人口学校、家长学校、成教中心校、老年学校、女子发展学校、外来人口法制学校、社区工作者学校、文化中心、社保中心、服务中心、图书中心、家保中心等各类教育机构。四是开发新的教育资源。杭州市以网络教育平台、电视台、电台教育频道、书报杂志阅读等各类媒介为基础平台,构建资源丰富、服务良好的远程社区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姜 雪
关键词: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社区学院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它把教育延伸拓展到基层社区,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的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文主要从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浙江省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加以概括。
一、浙江省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2005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关于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省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努力构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普遍开展社区教育;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起富有浙江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二、浙江省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
浙江省在《关于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社区教育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化教育。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普及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广泛开展包括技能培训、文化补习、科普教育、法制教育、休闲娱乐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面向大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教育。到2010年,经济发达县(市)城乡社区教育全面普及,经济欠发达县(市)的城区普及面达90%以上、农村达60%以上。
社区教育是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土化”教育,是大众化普及化教育,也是休闲文化或者职业技术教育。
三、浙江省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发展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各个部门相互作用,要确保社区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创新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杭州市在探索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杭州市市政府设立由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综合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工作;区、县(市)政府具体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创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区、县(市)政府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区、县(市)教育局设立社区教育办公室;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学校、社区分别建立校外教育领导小组和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
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杭州市初步实现了“政府推动力、部门协作力、市场运作力、社区自治力、群众参与力”相结合的“五力合一”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近年来,杭州市社区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其它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社区自主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建立独立社区学院的城区社区教育运行模式和依托电大建立社区学院的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模式。据统计,杭州市2007年有社区大学1所,区、县(市)社区学院11所,社区学院分院(社区教育中心)58所,市民学校558所;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下城区、萧山区、上城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单位27个。
四、浙江省社区教育的办学形式
社区教育是没有围墙的教育,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样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需求,任何封闭式、围墙式、填鸭式、应试式、正规式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需要。因此,浙江省社区教育,采用了广大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多种办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社区教育机构设置上看,有以下五种类型
1.社区学院。这些学校主要承担社区教育的任务。
2.全日制学校。这些学校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通过向社区开放,举办各种培训班。
3.各部门、行业办的学校。这些学校主要针对本部门、本行业的职工培训。
4.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
5.各类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二)从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上看,有以下四种类型
1.政府组织型。如义乌市社区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构建了市民大学——镇街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利用和挖掘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2.教育行政组织型。金华社区大学依托金华电大的优势,具体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3.社区组织型。如东阳市横店镇社区、磐安县玉山社区、金华市城北社区等积极为当地居民开办各种培训班。
4.学校自发型。有关学校积极响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自发为社区开展教育培训。如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协作,与当地8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培训员工。
(三)从社区教育对象上看,有以下七种类型
1.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素质。
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这类培训主要针对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对农民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2001年开始,金华市部分地区陆续为农村准备进城、进企业务工人员开展水电工、服装裁剪、烹饪、餐旅服务、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培训。
4.经商个私业主的培训。从 2001年开始,义乌市专门对个私业主开展商务英语(口语)、经济贸易、企业管理等培训。
5.老年人兴趣爱好培训和休闲活动。各地老年大学和街道、社区等组织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老年人开展书画、保健等方面培训,组织老年人参加跳舞、棋类、球类等比赛休闲活动。
6.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7.中小学生节假日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
(四)从社区教育形式上看,有以下六种类型
1.班级授课;
2.现场指导;
3.参观座谈;
4.实践操作;
5.文体活动;
6.网上点击等。
广大城乡居民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在“社区教育超市”中,自由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五、浙江省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政府的统筹职能
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统筹职能,关键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社区教育实际,浙江省建立了政府统筹、教育主办、社区参与、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浙江省各级政府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社区教育领导协调机构
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听取社区教育工作汇报,研究社区教育方案,决定有关社区教育重大事项。同时,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并予以奖励和惩罚。
社区教育的实践重心在县(市),从浙江省各地的实践看,“政府主办、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已经成为浙江省县(市)社区教育最佳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社区教育事业的关键是要有一只优秀的师资队伍。根据浙江省政府文件规定,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成人教育干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按每万人两名配置。从浙江省各地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来看,各县(市)不同程度的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求,富有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专职人员的人事关系一般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主要是在现有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中统筹安排,兼职人员按实际需要进行聘用。各地还创建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组织引导,充分发挥社区内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教师、英雄模范人物等的积极性,为社区教育提供自愿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选送若干优秀干部或教师(人事关系留在原系统)作为专职社区教育干部下派,具体负责社区教育工作。
杭州社区教育的实践证明,专职师资队伍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骨干力量,兼职师资队伍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主体力量,志愿者队伍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力量。杭州市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职及志愿者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职工作队伍主要从事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分院及社区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兼职工作队伍广泛存在于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中,充当主力军的角色;志愿者队伍中包括教授、学生、干部、及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涉及方方面面,是社区教育强有力的后备力量。由于建立起了这样一支专、兼职及志愿者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杭州社区教育发展有了一个广阔、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办学经费
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着眼于社会效益。因而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财政性资金拨配制度,切实保障社区教育经费的正常来源。另外,还要在社区建设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社区教育,通过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办法,妥善解。
(四)挖掘整合社区教育的资源
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社区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社区教育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可见,社区教育是一个开放式系统,而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只有整合利用社区内外教育资源,不断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基地和网络,才能有效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因此,浙江省社区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条件,通过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区教育的办学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文件精神,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浙江省绝大多数地(市)以电大为依托,组建地(市)社区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的负责县(市)社区教育业务指导的机构,即地(市)社区大学。并以此为中心向全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辐射。
杭州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具体措施具有典型性,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开放中小学活动场地和教育资源。二是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杭州市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科技博物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室和企事业单位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无条件向社区开放。三是盘活教育资产。杭州市在调整学校布局时逐步建立起了区、县(市)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院分院、社区市民学校(教学点)三级教学网络。目前,各街道举办的社区分院已成为三级教育网络中的重点支点,归口管理、统一运作街道社区原有的党校、团校、人口学校、家长学校、成教中心校、老年学校、女子发展学校、外来人口法制学校、社区工作者学校、文化中心、社保中心、服务中心、图书中心、家保中心等各类教育机构。四是开发新的教育资源。杭州市以网络教育平台、电视台、电台教育频道、书报杂志阅读等各类媒介为基础平台,构建资源丰富、服务良好的远程社区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姜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