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Design 幕后的推手:乔纳森和他的工业设计室

来源 :商业价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所有的人都把Apple近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史蒂夫·乔布斯一个人身上时,美国科技媒体《连线》总编利安德·卡哈尼(Leander Kahney)在他的新书《乔纳森传》里详细披露了Apple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幕后,其实来自于它渊源已久的工业设计室。这个不到20人的小型设计师团队包揽了所有Apple的产品线,大到产品的外观小到内部的结构组织,大部分人来自英国伦敦,并在欧洲最好的设计学院接受教育,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相继从IDEO跳槽来到Apple。带领这个小而精的团队负责人,则是每次都会出现在Apple产品发布会广告视频里那个温文尔雅、侃侃而谈的英国男人—乔纳森·艾夫。

冒险精神


  如果Apple的产品没有这个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理工学院工业设计的男人来操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Apple是否还是这个Apple无人知晓。当《今日美国》的编辑采访乔纳森时,问假如他不在Apple工作会去哪儿?他沉默良久。伴随着这个长时间的沉默,可以确定:他的职业生涯将在Apple退役,当然前提就是Apple依然继承着乔布斯的“冒险”精神。
  在Kanhey的《乔纳森传》里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记述,就是乔纳森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偏爱白色和制作产品的内部结构模型。这可以看出,乔纳森的设计品位和能力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显现并一路成长,而不是“半路出家”。设计师常有的个人风格特色经常会赋予一个产品以气质,而这种气质影响着设计风格,从而会带动整个设计潮流的走向。
  除了对白色的偏爱,早期乔纳森在英国同朋友一起创建工作室时,对于“水”的迷恋也情有独钟。后来在 iOS 5、6 两代系统中出现的官方默认壁纸:透明的水滴特写和明暗层次循环递进的水纹视效,可以得出这两种壁纸设计的根源来自乔纳森早年对水的兴趣。

少年成名


  当毕加索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运用成熟的手法画出不是他那个年龄才有的成年画家的风格。不到20岁,他的作品就被拿到当年的世博会代表西班牙参展,像所有拥有神奇经历的艺术大师一样,乔纳森高中时代设计的参赛作品就受到当时伦敦一家设计公司Roberts Weaver Group(罗伯茨·韦弗集团)的注意,随后这家公司全额赞助乔纳森的大学费用,而条件是换取毕业之后在这家公司工作。这对于一个未出茅庐的新人来说,备受鼓舞。纽卡斯尔理工学院以工业设计而闻名,所以这所学校的录取概率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常春藤,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报到,是每个人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起点,但乔纳森缺席了,因为他带着自己的高中作品到一个活动上面领奖去了。
  由于乔纳森大学的费用由罗伯茨·韦弗集团赞助,所以在校期间他开始在这家伦敦当时小有名气的设计咨询机构打起了暑期工,在韦弗集团实习的两个经历,奠定了他日后作为一名一流设计师所享有的所有荣耀基础:第一,结识了一位日后一同创业的设计师伙伴Clive Grinyer。第二,在实习期间公司委派的设计任务在日本得到了批量生产,也就是说在未进入社会前还是学生的乔纳森,他的作品已经投放在了国际市场上。
  20世纪80年代末,乔纳森带着纽卡斯尔理工学院的毕业设计赢来的由一家企业赞助的奖学金作品,来到了技术的发源地美国硅谷,在这里他参观了两家设计机构:IDEO和Lunar Design 。在今天的设计圈,没有一个设计师不知道IDEO的大名,而在Lunar Design,乔纳森认识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伯乐:Robert Brunner,他比乔纳森大9岁,也是学习工业设计出身,毕业于圣何塞州立大学随后进入到当时硅谷规模发展最大的设计机构 GVO工作,后来辞职跟同事与另一名设计师3人创建了Lunar Design工作室,并一同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参与到跟frog、IDEO、ID Two、Matrix这些设计界的巨头相争。
  当乔纳森把在校设计的电话概念作品展示给Brunner时,让他震惊的不是设计的电话如何前卫,而是乔纳森推算出了电话内部的各个零件结构厚度以及如何用铸模机生产出这些零件。因为在Brunner看来,学习设计的学生极少有人会关注工艺制造部分,这让他动了雇乔纳森来自己工作室的念头,却遭到对方的婉言拒绝。在硅谷的短暂逗留后,他回英国在赞助过他上大学的罗伯茨·韦弗集团工作,随后辞职跟朋友一起创建了Tangerine Design工作室。为了吸引客户,乔纳森跟朋友使用了生意场上惯用的技巧,他们把之前做的项目模型摆满在桌子上来蒙蔽前来拜访的客户以此展示自己的实力。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Brunner离开了Lunar Design跳槽到Apple,负责建立Apple自己的设计团队,他想到了乔纳森,但又遭到对方的再次拒绝。这之前,Apple没有了乔布斯的掌舵,他们在全球开始寻找一个才华横溢的大牌设计师来取代与Frog高昂的设计合约,这里面的名单如同NBA的全明星赛阵容一般豪华无比,如:保时捷设计工作室、意大利设计王子Mario Bellini、汽车领域的设计大师Giorgetto Giugiaro等但出乎意料的是,最终结果全部无疾而终,后来才想到Brunner,并把他从Lunar Design挖了来。

天才团队


  Brunner前年出版了他的新书《至关重要的设计》,书里他没有过多谈论在Apple工作的细节,名声也没有乔纳森那样被大家所熟知,但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一手组建了 Apple 的工业设计团队,包括最后一次把乔纳森从英国伦敦挖到美国硅谷加入Apple,这支团队的成员后来全部都是今天为iPod、iPhone以及iPad等立下贡献的一批人。
  近期,乔纳森接受《星期天泰晤士报》的采访透露,团队目前共15名设计师负责所有的产品设计,这跟Kahney在《乔纳森传》里记述的一致。也就是从 Brunner组建设计团队开始到今天,成员的流动几乎没什么变动,或者说这支团队如果没有人自愿退出,新人很难进来。
  这支团队的成员背景有一个非常大的共性就是许多人都有在IDEO工作的经历并在欧洲最出色的设计学院受训,如:第一代iPhone原型主要设计师Richard Hewarth早年毕业于伦敦雷文斯本艺术与传播学院,后来从IDEO离职加入Apple;协助开创了多点触摸技术的设计师Duncan Kerr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20世纪90年代末从IDEO离职加入Apple;还有一位跟乔纳森在一起出车祸险些丧命的团队核心设计师Daniele luliis,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早年从 IDEO离职加入到Apple。
  这15人的团队组成了Apple最严谨保密的工业设计室,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杀手锏,如:团队里技术水平最高的设计师Duncan Kerr协助开发的多点触摸技术,被运用在iPhone、iPad上的巨大成功,以及在零部件上的创新——MacBook电源接口的磁性连接器,也出自他的手笔。来自日本的设计师Shin Nishibori对于极简的美学品位,是Apple所推崇的,日本的简约设计文化在生活里随处可见,从大街商店上挂着的精简字体Logo到酒店里别具一格的插座,再到百货商店经过精心排版的英文路牌,设计的文化被隐藏在生活的每个细微处,在不经意处尽显设计的“本质”,从这里面走出来的设计师是Apple文化里所需要的。
  如今,乔纳森和他的团队除了负责硬件的工业设计,还接过了乔布斯在世的职责——人机界面,这个工作室里的每个人都担负着Apple所有的产品设计计划,然后再将工程部分交给Craig Federighi领导的软件工程组或其他硬件工程部门来完成。这意味着,工作室的责任决定着Apple的产品前途,地位在内部也如日中天。也就是说设计驱动工程的原则依然不变,它没有随着乔布斯的离世而随之消失。
其他文献
上半年“5·17”国际电信日和下半年北京通信展,是电信业两大盛事。但在今秋通信展开幕之际,“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地区落地”的政策信息,却很少有人关注。  数年前,“携号转网”可是媒体上的热门话题——既具有电信反垄断改革的“重大意义”,又切合广大用户的“迫切呼声”,还有一代机皇iPhone4的“3G诱惑”……可是,在首批试点的天津和海南,成功携号转网用户只有6万左右;而两地总移动用户约2200万,携号
当传统商业与互联网开始深度融合,地图正处于引发互联网力场变化的关键位置。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一堆商业上大获成功的故事,是否也建立在当年的贪婪和想当然之上呢?三句话凑成了成功学:所有的创业.都来自于贪婪和想当然;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熬得住和有运气;所
从词语、句子、语篇三个不同层次探讨了汉英互译过程中由于文化不同、思想方式不同、句子结构不同等造成的损失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对待这些损失.
微博的火爆是整个中国普及虚拟社交的一个重大节点,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国内“社交应用”的全面爆发。  这个关键点发生在微博走向顶峰的2011年。即使现在回看2011年,也仍能感受到那一股社交网络的喷薄之势,无论是在Twitter、Facebook风光鼎盛的美国,还是国内:人人网在纽交所风光上市,走到了它的生命顶峰;新浪则牢牢抓住了微博在中国爆发的机会,信息传播技术衍生出前所未有的舆论杀伤力,令人叹为观止
语言,用来叙写有形的事物,是容易的;用来描摹变幻莫测的感情,则并非易事。这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里所说。“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然而,被称为辞赋之宗的楚骚
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对钢结构标准体系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是钢结构建筑工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推动钢结构建筑
8月31日,中国联通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协议。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WCDMA 3G网络优势,协助中信集团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信集团也将充分发挥国际化、跨
愿景的提出和战略的制定都是转型的美好阶段,人和文化的变革才是真正的挑战。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最近在内部会议上,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苏宁的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我再给人
根据一般院校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的特点,结合本人所从事的科研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健全必要的科研约束和激励机制,用好“约束”和“激励”两种手段,才能使学校的科研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