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来源 :机械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道、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乘数作用.文中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天津制造业的基本情况,设计了创新驱动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及实现方法.路径从3个角度展开设计,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相辅相成,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三座基石.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的自驱动精密圆规,通过STM32F103C8T6单片机控制8 mm微型直流电机操纵丝杆驱动滑块,搭配优质编码器使圆规动脚在沿丝杆长度方向直线往复运动时能够保证足够的精度.同时基于MATLAB/Simulink对伺服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引入BP神经网络搭配PID控制,选择最优参数后,减小了系统的误差,且在仿真结果中发现所构建的系统模型对位置的控制性能好,超调量较小,调节速度快,准确度高.得到的结论对于模型的设计改造,提升系统的精确性、稳定性、耐用性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下肢有疾的用户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连杆)联动机构的轮式三节三姿态平台.基于SolidWorks软件建立轮式平台的三维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四连杆机构初始角与所需推杆力的关系式,进而优化设计;轮式平台在多姿态变化过程中,应用SolidWorks Motion软件对轮式平台进行运动仿真分析,选用合适的原动机,保证运动平稳,验证机构的可行性.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olidWorks Simulation对轮式平台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结构的应力情况及变形量,以
针对螺栓连接有限元分析中的常用参数取值不确定问题,以试验中发生失效的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将壳体螺栓孔凸台处强度作为因变量,螺栓连接部件之间的摩擦因数、螺栓预紧力及螺纹旋合长度等作为自变量,以结构强度最小为目标,应用DOE技术确定自变量具体取值,进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螺栓连接有限元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变速器壳体螺栓孔凸台处的强度评估与改进,实现结构强度性能提升41%,并达到设计目标要求.最后进行了道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螺栓孔凸台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结构改进有效;所建立的螺栓连接有限元模型满足工程实践需要;应
异质材料零件具有均质材料不具备的众多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特殊服役环境零件的制造.送粉系统是异质材料零件激光近净成形的关键器件,其性能决定成形零件的质量.为此,设计面向异质材料激光近净成形同轴送粉系统,利用离散模型对送粉喷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喷嘴平面下方颗粒运动轨迹和粉末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获得理想的送粉喷嘴模型(内部载气和外部保护气共同作用的同轴送粉方式).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针对于不同送粉方式的不同流道倾角进行数值分析,确定了满足条件的流道倾角范围,获得了基体距离喷嘴口平面的距
针对油气井井下作业工具或仪器在水平井非垂直井段下入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轮式爬行器;从而通过爬行器的牵引动力将工具或仪器精确输送至目标位置;减少作业时间和成本.确定了爬行器的系统构成,阐述了其功能原理,完成了爬行器牵引短节机械结构设计,对其传动机理进行了优选和分析;建立了其结构参数与力学分析模型,提出了参数优选计算方法,得出了各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值变化关系;通过分析和计算,验证了爬行器驱动力、轴向推力等各项性能参数.最终,研制出了爬行器牵引短节原理样机,并通过空载运行模拟试验验证了其结构原理和调节控制功
为了提高车辆横向主动避撞的避撞效果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Linear Time Varg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 MPC)的分层避撞控制方法.上层轨迹规划控制器基于低精度的点质量模型,根据障碍物和参考路径信息,规划出规避障碍物的期望路径.下层轨迹跟踪控制器基于高精度的3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根据车辆的实际状态和上层输入的避撞轨迹,控制车辆的前轮转角,通过方向盘主动转向实现避撞的同时,实现对避撞轨迹的跟踪.最后,利用CarSim/Simu
转子系统因含间隙、约束、摩擦等典型的非光滑力学因素,使系统由于碰摩振动而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考虑碰摩故障的油膜轴承支撑的单盘柔性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无量纲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变步长4阶Runge-Kutta法数值计算,研究模型的关键参数与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约束刚度比取值的增大,系统的周期碰摩振动模式类型和分岔特征显示出多样性和复杂化,并且碰摩程度加剧.分析了在较大约束刚度比值条件下,系统在转速比取值范围内因设定的初始条件不同,而表现出两类周期碰摩振动共存现象.揭
心形曲柄是能够生成心形线的行星机构,用心形曲柄替代导杆机构的驱动曲柄,相当于导杆机构具有一个变化长度和速度、沿着心形线运动的曲柄,从而改变了导杆的运动特性.提出了心形曲柄导杆近似间歇运动机构,进行了机构运动分析,给出了间歇角、间歇窜动角、导杆极限位置、导杆摆角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等计算方法,讨论了中心距和行星连杆长度对机构运动性能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机构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逼近,得到了近似间歇运动机构的近似设计方法.
将连杆-摇杆间压力角α2纳入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的传动性能考量之中,提出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更准确、严谨的描述.通过提出三力汇交点I的“瞬时区间套”、满足α2≤[α2]条件的“瞬时区域套/边界”、满足α1≤[α1] ∩α2≤[α2]条件的“瞬时区域套/边界”和“整程区域套/边界”等新概念,提出新颖且具普适性的机构综合理论,得到满足双传动性能条件的凸轮轴心容许选择区域,并给出凸轮最小基圆半径的求解方法,圆满地解决了满足双许用压力角条件的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第Ⅰ类机构
产品生产制造规格的不断增加,导致零件品种繁多,带来了生产和后续新产品开发的困难,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现有零件进行科学有效地模块划分和再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将产品分别从结构层面、功能层面、数据表示层面进行了模块划分;建立了两零件间的特征相似等级评价体系,得到了部件间的各层面相关性矩阵;给各层面配比对应的权重,得出两部件间的综合强度关系;制定了标准模块的评判原则,对相近模块对比分析之后,对标准模块进行设计,从而形成标准模块;最后,以自动缝边设备为例,对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