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眼袋是人体面部老化的最初表现,其原因是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和眶膈膜蜕变松弛,眶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变化所致下睑组织不等程度的臃肿、膨隆或者下垂,以致形成袋装结构,故得此名。眼袋又分為皮肤松弛型、眼轮匝肌肥厚型、脂肪脱垂型及混合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睑袋整复术已经成为美容手术中最常见的手术。手术有外路与内路两种,外路有皮瓣法与肌皮瓣法。现回顾分析近年来106例外路法眼袋祛除美容术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外路法 眼袋 整形
【中图分类号】 R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118-01
大多数学者将眼袋分成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主要是先天性眶脂肪过多堆积所致,继发性的主要是下睑支持结构老化所导致的。眼袋整形术已是美容整形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传统手术法有外切与内切两类方式。内切法是结膜入路法,能够去除眶隔内多余出来的脂肪,术后不会留有瘢痕,但是不能去除皮肤;外切法是经过皮肤入路法,能够去除多余的皮肤与脂肪。在临床中怎样在不同年龄,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中选择一种创伤小,而且能使患者下眼睑平整的手术方式,是整形美容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现将106例患者外路法祛除眼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106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00例;首次手术者101例,二次手术者5例,年龄最小23岁,最高65岁;随访2-3a者47例,都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前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检查,受术者取坐位,要求其做表情动作,尤其是上看下看与微笑时眼袋的变化。观察眼眶脂肪膨出的位置、程度与对称度;仔细观察产生皱纹最严重的部位;上体下睑皮肤,观察皮肤多于度;下拉下睑观察下睑松弛度;观察下睑轮匝肌部位是否肥厚以及有无卧蚕,受术者是否有特别要求,了解其要求,并详细交代术后能够达到的最好效果与可能出现的不满意程度以及如何解决。
1.2 手术具体方法
受术者取仰卧位,对双眼常规消毒铺巾,取据下睑最外一排睫毛1mm用美兰做一弧形切口,于外眦角顺鱼尾纹向下延伸,和外眦水平线形成15°—30°夹角,其中延长的长度就去皮的多少具体而定,一般是7-10mm。长度不要超过外眦角隐沟即可;2%利多卡因加5-6滴肾上腺素5ml对下睑部浸润麻醉,沿着切口切开皮肤与眼轮匝肌,眼科剪从外眦角切口处进入,在切口的下方由外向内在眼轮匝肌下潜行分离到达内眦部,斜着剪开切口处眼轮匝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处不可过多切除睑板前眼轮匝肌,有男轮匝肌深处向下分离形成肌皮瓣,眼科剪剪开眶隔膜,轻轻压眼球,将突出的内侧、中央、外侧脂肪球分别去除,将眶隔膜在内中外三点分别和眶骨膜缝合固定,确保止血,避免形成血肿,对眶隔内突出的脂肪球不严重,但是下眶缘眶鼻沟明显者,就需要保留眶隔突出的脂肪球,只需要将其脂肪和眶筋膜向下牵拉,并固定在距下眶缘下方2-4处骨膜上。对眶隔软组织薄而且松弛者,就可以同时紧缩眶隔筋膜。若眼轮匝肌肥厚者,就可以做部分眼轮匝肌切除。如果眼轮匝肌松弛,可以缩紧或悬吊眼轮匝肌。让患者张口,尽量朝上看,剪掉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将外眦部的肌皮瓣的外侧肌缘断段使用6-0可吸收线缝合到外上缘的眶隔骨膜上。
术后处理:术后24h冰敷,同时口服云南白药,每日2次,一次1粒,手术后24-48h换药可以去除敷料,术后7天便可拆线,口服5天维生素。
2 结果
手术后评定标准(1)明显减轻或消失袋状膨出;(2)皱纹明显消失或显著减轻(3)术后手术痕迹不明显;(4)受术者整体上明显年轻化。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术后随访半年到一年,满意96例(90.6%),基本满意10例(9.4%),不满意0例(0%)。106例患者均无睑外翻,有一例外观瘀血,两周后消退,一小部分患者感到外眦处紧张,不过术后3-5周均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年,106例患者术后眼部外形自然圆钝流畅,展现出年轻化的状态,所有患者都未出现重度眼睑外翻等并发症。
3 讨论
眼袋祛除术最主要的是让受术者获得满意的年轻化效果,恰当的手术方式能给患者带来最好的美容效果。能够使用结膜切口的尽量用结膜切口;做睑缘切口尽量用肌皮瓣法;当然没有一模一样的的受术者,我们对受术者要尽量做到个体化选择,灵活采用各种技巧于一名受术者。
3.1 选择切口
切口靠近眼睑缘,中老年患者在距下睑缘1-1.5mm处作切口,如果切口小于1-1.5mm易损伤毛囊,术后会出现睫毛脱落或者乱生,如果切口大于1-1.5mm就很容易在愈合后形成较明显的瘢痕从而影响美观,影响手术效果。外眦角切开长度不能超过外眦角隐沟。操作的时候,使切口皮肤绷紧稍微突出,一次性准确切开皮肤全层,忌中途松开,另外尽量切口位置不要变动,否则造成切口高低不一。
3.2 脂肪去除量的确定及眶隔的处理
如今,眼袋整形术对去除眶隔脂肪已经越来越保守,但是对眶隔的紧缩与加强却备受广泛的运用。术中解剖层次必须清楚,手术操作过程要轻柔,分离脂肪过程中,剥离眶隔膜时避开眶隔膜表面的血管,确保彻底将包膜分离后再去除脂肪,分离内侧脂肪组织的时候,应尽量不要分离过深,避免损伤下斜肌和血管。具体框内切除量按以下标准:用指轻压眼球,若眶内脂肪突出眶外,此部分突出量就是需要去除的量;如果伴有肥大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也是应该去除的。如果轻压眼球时外侧脂肪球没有膨出就不需要切除。
3.3 关于眼轮匝肌的处理
对眼轮匝肌肥厚者可楔形切除部分肥大的眼轮匝肌;若眼轮匝肌松弛者可进行眼轮匝肌折叠,缩短并且和外眦韧带缝合固定,这样能恢复眼轮匝肌紧张度,避免术后出现下睑外翻的并发症。
3.4 皮肤切除量控制
眼袋整形修复过程中皮肤去除量“宁少勿多”。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张大口和眼球向上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取得理想效果。
3.5 关于术后护理
眼睑周围是人体皮肤最薄弱处,它的皮下组织由很多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眼睑表皮层内有丰富的神经与血管,所以眼睑术后常引起疼痛、肿胀及渗血,所以术后需加压包扎与冰敷,不但可以预防术后形成血肿,还可以适度收缩血管,与此同时还可以口服云南白药,能够有效的治疗眼部的炎症,活血化瘀,抑制肿胀。另外云南白药还有抗菌效果,可防止窗口感染。
综上所述,眼袋修复术应该维持睑裂周围的结构与面中部的平衡和协调,下睑袋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因人而异,灵活选择,手术前根据患者眼部特点做好设计,手术中分清下睑局部的解剖结构与层次,操作过程轻柔准确,术后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这样注重手术的各环节,尽量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玉莉.关于下眼袋整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 (8):125-126.
[2] 肖翔辕,黎冻,周翔等.球周麻醉在下睑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4):351-352
【关键词】 外路法 眼袋 整形
【中图分类号】 R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118-01
大多数学者将眼袋分成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主要是先天性眶脂肪过多堆积所致,继发性的主要是下睑支持结构老化所导致的。眼袋整形术已是美容整形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传统手术法有外切与内切两类方式。内切法是结膜入路法,能够去除眶隔内多余出来的脂肪,术后不会留有瘢痕,但是不能去除皮肤;外切法是经过皮肤入路法,能够去除多余的皮肤与脂肪。在临床中怎样在不同年龄,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中选择一种创伤小,而且能使患者下眼睑平整的手术方式,是整形美容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现将106例患者外路法祛除眼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106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00例;首次手术者101例,二次手术者5例,年龄最小23岁,最高65岁;随访2-3a者47例,都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前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检查,受术者取坐位,要求其做表情动作,尤其是上看下看与微笑时眼袋的变化。观察眼眶脂肪膨出的位置、程度与对称度;仔细观察产生皱纹最严重的部位;上体下睑皮肤,观察皮肤多于度;下拉下睑观察下睑松弛度;观察下睑轮匝肌部位是否肥厚以及有无卧蚕,受术者是否有特别要求,了解其要求,并详细交代术后能够达到的最好效果与可能出现的不满意程度以及如何解决。
1.2 手术具体方法
受术者取仰卧位,对双眼常规消毒铺巾,取据下睑最外一排睫毛1mm用美兰做一弧形切口,于外眦角顺鱼尾纹向下延伸,和外眦水平线形成15°—30°夹角,其中延长的长度就去皮的多少具体而定,一般是7-10mm。长度不要超过外眦角隐沟即可;2%利多卡因加5-6滴肾上腺素5ml对下睑部浸润麻醉,沿着切口切开皮肤与眼轮匝肌,眼科剪从外眦角切口处进入,在切口的下方由外向内在眼轮匝肌下潜行分离到达内眦部,斜着剪开切口处眼轮匝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处不可过多切除睑板前眼轮匝肌,有男轮匝肌深处向下分离形成肌皮瓣,眼科剪剪开眶隔膜,轻轻压眼球,将突出的内侧、中央、外侧脂肪球分别去除,将眶隔膜在内中外三点分别和眶骨膜缝合固定,确保止血,避免形成血肿,对眶隔内突出的脂肪球不严重,但是下眶缘眶鼻沟明显者,就需要保留眶隔突出的脂肪球,只需要将其脂肪和眶筋膜向下牵拉,并固定在距下眶缘下方2-4处骨膜上。对眶隔软组织薄而且松弛者,就可以同时紧缩眶隔筋膜。若眼轮匝肌肥厚者,就可以做部分眼轮匝肌切除。如果眼轮匝肌松弛,可以缩紧或悬吊眼轮匝肌。让患者张口,尽量朝上看,剪掉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将外眦部的肌皮瓣的外侧肌缘断段使用6-0可吸收线缝合到外上缘的眶隔骨膜上。
术后处理:术后24h冰敷,同时口服云南白药,每日2次,一次1粒,手术后24-48h换药可以去除敷料,术后7天便可拆线,口服5天维生素。
2 结果
手术后评定标准(1)明显减轻或消失袋状膨出;(2)皱纹明显消失或显著减轻(3)术后手术痕迹不明显;(4)受术者整体上明显年轻化。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术后随访半年到一年,满意96例(90.6%),基本满意10例(9.4%),不满意0例(0%)。106例患者均无睑外翻,有一例外观瘀血,两周后消退,一小部分患者感到外眦处紧张,不过术后3-5周均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年,106例患者术后眼部外形自然圆钝流畅,展现出年轻化的状态,所有患者都未出现重度眼睑外翻等并发症。
3 讨论
眼袋祛除术最主要的是让受术者获得满意的年轻化效果,恰当的手术方式能给患者带来最好的美容效果。能够使用结膜切口的尽量用结膜切口;做睑缘切口尽量用肌皮瓣法;当然没有一模一样的的受术者,我们对受术者要尽量做到个体化选择,灵活采用各种技巧于一名受术者。
3.1 选择切口
切口靠近眼睑缘,中老年患者在距下睑缘1-1.5mm处作切口,如果切口小于1-1.5mm易损伤毛囊,术后会出现睫毛脱落或者乱生,如果切口大于1-1.5mm就很容易在愈合后形成较明显的瘢痕从而影响美观,影响手术效果。外眦角切开长度不能超过外眦角隐沟。操作的时候,使切口皮肤绷紧稍微突出,一次性准确切开皮肤全层,忌中途松开,另外尽量切口位置不要变动,否则造成切口高低不一。
3.2 脂肪去除量的确定及眶隔的处理
如今,眼袋整形术对去除眶隔脂肪已经越来越保守,但是对眶隔的紧缩与加强却备受广泛的运用。术中解剖层次必须清楚,手术操作过程要轻柔,分离脂肪过程中,剥离眶隔膜时避开眶隔膜表面的血管,确保彻底将包膜分离后再去除脂肪,分离内侧脂肪组织的时候,应尽量不要分离过深,避免损伤下斜肌和血管。具体框内切除量按以下标准:用指轻压眼球,若眶内脂肪突出眶外,此部分突出量就是需要去除的量;如果伴有肥大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也是应该去除的。如果轻压眼球时外侧脂肪球没有膨出就不需要切除。
3.3 关于眼轮匝肌的处理
对眼轮匝肌肥厚者可楔形切除部分肥大的眼轮匝肌;若眼轮匝肌松弛者可进行眼轮匝肌折叠,缩短并且和外眦韧带缝合固定,这样能恢复眼轮匝肌紧张度,避免术后出现下睑外翻的并发症。
3.4 皮肤切除量控制
眼袋整形修复过程中皮肤去除量“宁少勿多”。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张大口和眼球向上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取得理想效果。
3.5 关于术后护理
眼睑周围是人体皮肤最薄弱处,它的皮下组织由很多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眼睑表皮层内有丰富的神经与血管,所以眼睑术后常引起疼痛、肿胀及渗血,所以术后需加压包扎与冰敷,不但可以预防术后形成血肿,还可以适度收缩血管,与此同时还可以口服云南白药,能够有效的治疗眼部的炎症,活血化瘀,抑制肿胀。另外云南白药还有抗菌效果,可防止窗口感染。
综上所述,眼袋修复术应该维持睑裂周围的结构与面中部的平衡和协调,下睑袋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因人而异,灵活选择,手术前根据患者眼部特点做好设计,手术中分清下睑局部的解剖结构与层次,操作过程轻柔准确,术后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这样注重手术的各环节,尽量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玉莉.关于下眼袋整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 (8):125-126.
[2] 肖翔辕,黎冻,周翔等.球周麻醉在下睑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4):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