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者说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价像坐了电梯般一涨再涨,据国家统计局监测,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5.5%,住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房价的持续走高,住房矛盾的日益严重,除了随处可闻的“房价抱怨”,还有很多人已用各种方式行动起来抵制高房价。
  2005年,北京首个个人集资建房案例引起人们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关注,并在整个房地产领域引起较大反响。南京、厦门、成都等地也出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情况,引起了建设部的高度关注,并向成都、北京、南京、厦门、上海五城市相关部门发出调研函。
  2006年4月,深圳网友邹涛在网上发表“不买房行动”的公开信,呼吁“为了不做房奴,为了一辈子不再背负沉重债务,行动起来,近3年内不买房”。此帖一出,迅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积极回应。“抵制购房”也成了网上网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老百姓对现在被日益炒高的房价已经相当不满。
  房价一路狂奔的姿态,不仅背离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初衷,也急剧提升了中国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5月国六条重拳出台,之后执行细则相继问世,此次调控规定之细,力度之大,措施之严,时间之紧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楼市顿时搅起了一阵巨浪,作为房地产赢利链条的各方,国六条这一记组合拳到底砸疼了谁?
  
  5月29日,当温州人徐年(化名)带着准备好的过户材料来到朝阳区房地产交易大厅时,眼前的壮观景象着实吓了他一跳,时间刚过上午9点,离大厅开门时间仅过去半个小时,而大厅里已经人满为患了,办理房地产税的受理、审核、缴纳三个窗口前都排起了百米长龙,而徐年拿到的排队号是289号。
  徐年,温州职业炒房人,43岁的他已有11年的炒房经历。
  尽管没来前徐年已有心理准备,这次赶“政策末班车”的售房者可能会增多,所以还特地起了个大早,没想到别人会更早,从大厅保安口里得知,早上8点多,前来办证的人队伍已经排到大厅对面的马路上了,大厅不得已提前开了门。
  看着手里刺眼的排队号,徐年开始为今天能否顺利办完交税过户有些担忧,而大厅里拥挤的人流和嘈杂的人声着实让他心烦。
  更让徐年烦心的是此次颁布的营业税新政。新政规定,从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出售方,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5.55%营业税,而此前,这一年限规定为2年。
  在北京,徐年手中还持有七处住宅房产,按照他的买楼策略,根据区域和楼房品质,他将这七套房产划为上、中、下三等,今天要交易的这套房子位置距市中心稍远了一些,社区环境和户型朝向一般,属于他定级标准里的下等品,而下等品的策略就是要快速出手。这套房子持有时间刚刚过了2年,徐年本想过一阵子找到出价更合适的买家再出手,偏偏5月28日出台了新政策。
  “肯定不能等到5年以后再出手,那样压的资金时间太长,资金时间成本太高,虽然现在出手价格不是最理想的价位,毕竟可以少付几万块的营业税,两项比较起来,赚的空间还有不少。”徐年说。
  下午三点多,交易大厅内仍聚集着几百名等待过户者,而徐年已经如愿以偿顺利办完了这套房子的交易。
  但此时他依旧兴奋不起来,走出交易大厅时眉头紧锁。虽然这套房子赶上了税制末班车,但是他手里下等组合中还有一套120平米的房子至今没有找到买家,在6月1日前肯定不可能完成交易了,按照目前的价格预期,徐年不想再等了,也打算就在近期出手,而5.55%的营业税是免不了的,他计算过,将会为此多交出6万多块。
  “国家一连串出来这么多政策,以后北京房产短期暴涨的空间肯定会减少,不是硬头货的房子赶紧要出手,否则就要窝在手里了,如今,感觉就像被扣住了脉门,不想再多操一分心了,因为底子还厚实,目前只是碰了一些皮毛,还不足以致命。”徐年说。
  而像徐年这样入市经验丰富的温州炒房者,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在政策打压下,投机房产已经不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以前那种牛气冲天、数钱数得手发软的赚取快钱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业内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说,目前能够抛盘的显然只是那些起步早、有家底、割得起肉的少数人,大量投机客将面临更长时间的有房无市状态,捂盘不再是风光的囤积利润,而是出售受阻的无奈选择。在如此浓厚的观望情绪下,找到合适的下家已非易事,而营业税成本又在增加,老牛拉慢车的世道正在走近。
  
  当年的钱真是好赚呀
  
  现在唯一使徐年提得起兴奋点的事情,就是让他回忆当年赚快钱的情景,一说起这些历史,他的话便滔滔不绝。
  1995年是徐年开始接触地产投机的起始点,那年他32岁,之前还是温州一个批发打火机生意的小老板,起早贪黑地做着自己的这点营生。有一天,他的邻居向他推荐了温州市的一处项目,这个楼盘当时还没有起地基,因为他对投资房子没什么经验,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太不实际”,一个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大坑将来还不知道将房子盖成什么样,根本看不到挣钱点在哪里,所以便婉言谢绝了邻居的好意。而那个邻居一下子买了三套,他还替人家捏了一把汗,结果仅两到三个月时间,每平方米已经涨了七百多元,这个项目一下成了热盘,邻居此时已将这三个房号转手,便轻松赚了十多万块。
  “那时的我,对房子仅停留在住的概念上,最关键的是根本没有领悟到这里面的赚钱点。” 徐年说,“是邻居给我上了这一课,之后我便对房子开了窍。”
  而徐年所说开了窍的赚钱点就是指“炒楼花”。具体操作就是指买家在楼盘没落成之前,只用花费数量很少的订金,订下一套或多套单元,之后转手卖给他人,从中赚取一定差价。在炒楼花过程中,主要是“认购书”在起作用。认购书是在签订正式房产合同之前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在签订认购书的同时,购房者需要交付一定的订金,这样买方就拥有了购房的权利,认购书跟正式合同不一样,不需要在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登记,由于不需要登记,也就没有二手房买卖的那一整套复杂的产权转让、更名手续了。只要开发商同意在签订正式合同之前更名给下家,买方就可以稳稳地赚到这笔差价,这种方式风险最小,大不了下家没找到楼花还可以退还给开发商,这就给炒楼者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从那以后,徐年便将批发生意交给家人打理,他则天天跟着这个邻居一起泡楼盘。
  “只要你真正上了道,赚钱真是很容易,看看报,早早起,排排队,签签字,缴纳少许定金,楼花一摘,房号一转手便会得到不少的利润。”徐年得意地说,“利润至少是投入额的三倍以上,而且时间很短,一般就持有两三个月左右,最多不超过半年,资金周转非常快。”
  像徐年和他邻居这样的炒房者,在温州当地也是起步较早的,后来温州很多人都加入了房子大军,99年底2000年初时,几乎全民在做。
  徐年描述说,后来加入买楼队的大多是中年女人,她们每天上午就待在房间里睡觉,下午去转转楼盘,晚上再去收楼盘。人们每天见面问候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那里有楼盘吗?多少钱?只要听说哪里要开发房地产,人们便会蜂拥而至,在一两天内会将所有的房子买光。因为只要拿到一个房号,转手便可挣几万,这样的快钱谁不愿意挣呢?
  记者查阅资料获知,从1999年以来,温州的房地产投资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温州的商品房价格平均每年的增幅约为20%,统一地段商品房价格1999年一年增长了17%,2000年增长20%,2001年增长22%,2002年增长23%,全市房价年平均上涨15%,是全国平均增幅的5倍,一户拥有3、4套房子的家庭非常普遍,这样超常的消费力导致当地房价几年来一路攀升,至今房价仍居高不下。目前在温州一般地段的房地产每平方米均价大约在6000-7000元左右,市区超过单价70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已经比比皆是,而中心地段房价已经在1万元以上。
  


  


  不少温州炒房者无意中尝到了楼市价格翻番甚至翻几番的甜头,他们逐渐意识到,房子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可以短线投机的好商品。很多人根本不用理性分析和复杂“运作”,便从炒楼花中悟透了楼市赚钱的道理,找到了炒楼赚快钱的捷径。
  
  遍地都是金子
  
  在炒热了温州本地的房地产后,温州人像当年抱团外出经商一样,把目光投向了外地房地产市场,而他们选择的第一站便是距离温州比较近的上海市。
  徐年的朋友林先生是较早一批温州购房团的成员。
  2001年12月,林先生参与的那一批120多人的购房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上海,120人整整坐满了三节火车车厢。
  “那种感觉不像是去买房,而是集体去拣金子。上海当时的房价才3000多元,作为一个国际级的大都市,比温州的房价还便宜,这不是明摆着的金子吗!”林先生在电话采访中依旧掩饰不住兴奋,声调明显高了几度。
  120人,用了三天时间买走了100多套房子,把5000多万元砸向了上海楼市。
  最多的一次,他个人信用卡里揣了几百万的资金,手提包里有十几个身份证。由于上海“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三套”的硬性规定,林先生几乎动用了所有至亲的身份证,这样他经常往返于沪温之间,并很快带动了亲戚以及周围的老板加入,“只要有合适楼盘,我可以一下子组织到千万资金。”林先生不经意地说。
  2001年,炒房团杀入上海后,当年上海普通住宅、公寓以及别墅的季度销售面积平均增长率就高达15.2%、16.7%、22%,热点地区的楼盘价格急剧走高。到了2004年底,按照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上海市商品房均价已经达到8124元/平方米,中心城区均价超过10000元/平方米,其中2003年和2004年两年,市中心房价涨幅超过30%。
  在上海,如果守着房价低进高抛,算不上热炒。那么温州炒家们是用什么手段把房价迅速炒高,从中获利呢?
  记者试图向林先生一问究竟,但林先生对此并不愿多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只是多动了一点脑筋罢了,根本没违法。”
  几经辗转打探,一位房地产业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内幕,就是炒家们联合扮演上下家,利用转按揭或者现房反复自买自卖,不断抬高交易价格,从银行套取现金,最终可以赚到百万的利润。
  这位房地产资深人士说,温州炒家大多是相互之间串起来并与中介联手,在房价大幅上涨的时候趁机抬高房价,然后通过对买对卖的方式来套取银行现金。比如炒家甲和乙两人同时炒房,甲、乙分别购买一套100万的房子。按照规定,甲和乙分别需首付30万,贷款70万。办好按揭或拿到现房后,甲和乙开始趁飞快上涨的房价抬高价格,找一家熟识的中介分别以150万的价格转手给对方。此时,甲和乙分别需为新买的房子首付30%即45万,贷款7成105万。由于甲、乙两人对敲炒房,所以给彼此的首付没有变化可以不做考虑,剩余的成本全部交给银行来办。在接下来的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已是二手房交易,通过与熟识的二手房中介进行运作,甲和乙都可拿到从银行贷来的105万现款。除去第一次购房首付投入的30万现金和70万贷款,实际上此次交易双方都已经赚到了5万元。第一次炒房已完全变现。循环多次或者同时炒多套房子便可赚到上百万的钱。而最后,房子被炒到天价,炒家也不必继续付月供,任凭银行按规定把严重高估的抵押房产拿走。
  另外还有一种炒家,在通过自买自卖获得105万现金后,并不急于把钱用于还清70万的贷款,而是将钱继续购买其他房子并按同样的步骤操作炒房,从中获得巨额利益。
  
  买楼像批大白菜
  
  温州人老孟率先看到了批发房产的获利点,当一个新项目开盘时,他便以团购的名义抛出买房大单,购买数量基本在几十套左右,然后找项目销售主管谈优惠价格,先从7.5折或者8折谈起,由于购买量大,一般开发商都会认真考虑他的要求。接下来,在达成交易后,就开始寻找买家,以高于买价抛出,从中获利。
  老孟由于有一些房地产项目的策划推广经验,而自己也先后投资房产收益颇丰。因此,他的意见在朋友圈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当手中的人脉资源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便顺利做起了房屋“批发商”的生意。
  老孟批发的房产项目很多,而最爽的一次要算在三亚。他发现,三亚最好的海景房已经攀升到了2万元/平方米,最差的海景房也要1万元/平方米,而市中心品质比较不错的非海景房基本上也就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这些位于三亚市中心的房子距离三亚的黄金海岸线仅1.8公里,虽然不是海景房,但价格与海景房反差很大,而目前对于过惯了都市生活的人来说,1.8公里实在是不算远。
  同时他发现,如果纯粹是做投资,那里更名等手续也相当便捷,不仅可以轻松在开发商那里解决按揭办理前的订购更名,而且三亚当地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对按揭办理后的转让更名一般不加限制的,只要交两三百块钱的手续费即可解决。
  老孟一口气订购了市中心的36套房子,回到温州后,他就向朋友们推介他的“批发房”。朋友们也很喜欢这些房子,因为这些房子的价位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老孟以2800元/平方米的均价从开发商那里拿下这36套房子,再以3000元/平方米推销给朋友们。老孟明确告诉大家每平方米他要赚200元,朋友们都觉得3000元/平方米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公道的,一是因为这个价格比直接向开发商购买要稍微低一些,二是因为他们现在买的是一期的房子,而二期的房子很快就要开出,开发商已经确定要在二期提价400-500元/平方米,再加上这些房子面积基本上在65-90平方米之间,总价也就基本控制在20-30万元之间。现在只要交两三万元的“订金”就可预订一套,等到开盘后只需支付6—9万元的三成首付,按揭月供也只需700—900元。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36套房子已经全部订出,而老孟的这一笔批发进账就有60多万元。
  2003年至2004年,温州人热衷炒房已经全国闻名了。为此,温州人也赢得了一个称号——楼市杀手。不过,他们这些杀手不是杀价的高手,而是抬价的高手,但凡温州炒房团、炒房客所到之处,必定会掀起购房热潮,房价一路飙升。
  


  
  遭遇寒流
  
  人们习惯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寻求平衡的房地产业,很多人奋不顾身地投身到了楼市中,就在高奏凯歌怀抱黄金美梦时,楼市政策的变化也渐渐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徐年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上海政策出台前后的情景,因为他当时正赶上金外滩花园三期的排队购号。
  “我记得,那次金外滩三期开盘,共推出187套房子,售楼处外面有4970人排队。” 徐年说。而当天,徐年还雇了10个人到售楼现场排队。
  金外滩公司要求,想买房的人必须先将10万元存入开发商指定的银行,然后拿着存款证明来排队买号码,3月4日将最终从购买的号码当中摇出187个号,即“中签者”,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再去挑房号。
  10人意味着100万元的现金。徐年打电话到温州,紧急调动100万元汇到上海。由于金外滩指定的银行是上海银行,而温州没有上海银行的网点,他只能让朋友把钱汇入上海的浦东发展银行,然后再将钱取出来,分成10份,再分别以10人的名字存到指定银行,然后由银行开具存款证明。而在开发商指定的银行,同样出现了排队的现象,一个人要等上几个小时才能将10万元存款证明开出来。
  第二天,金外滩的售楼规定又发生了变化。前一天,售楼处还表示,只要带上本人和购房人的身份证,就可以代为购买。当3月2日早上,等徐年和雇来的10个人赶到金外滩时,却被告知,只接受带着本人身份证的客户买号。
  


  “我雇来的那10个人个个穿着朴素,一看就不像是有钱买得起房子的人,都被赶出了排队买号的队伍。只剩下我一人在排队。”当天,徐年只买到一个号码。
  而3月4日,摇号结果出来,徐年的那个号码没有中。不过,随后发生的事,也是徐年没有想到的。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称,像金外滩这样位于上海市中心位置好一点的房子,至少要400万元一套,首付40%就要160万元,而政策出台后,贷款审批难度的增加、转按揭行为的限制,都使投机客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而限制转按揭的这一个杀手锏抛出后,相当于斩断了短期炒房者的最大一条财路。
  “在政策的节骨眼上,幸亏那个号码我没有摇上。”徐年至今还庆幸着。
  而他的老乡李大强却没那么幸运了,在第一次入上海房市便摇中了金外滩的房号,当时还很兴奋。他手头本来有200多万现金,年初便谋划着怎么投资,当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和许多温州老乡一样到山西投煤矿,几个人合伙买一个价值约2000万的煤矿,一条路是到上海投资房产。几经比较后李大强选择了后者,当时购入的价格是27000元/平米,到了3月初就涨到了32000元/平米,他看涨不看跌,继续持有,到现在这套房子已跌至22000元/平米。“而当时他如果投资煤矿,现在可能已有百万元以上的分红了。”徐年至今还替李大强惋惜。
  2006年国家再用组合重拳出击全国楼市,房贷利率再次上调,国六条出台、各大银行提高首付比例抬高二次房贷门槛,6月1日起政府对短期房产投资全额征收营业税,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房市激起层层涟漪。
  “这一回不亚于地震了”,批发商老孟无奈地说。
  本来想在北京楼市几个楼盘再大干一把的,这回老孟心里凉了大半截,以前很多听他采购房产意见的朋友,现在开始各有各的看法了。早前那种一致看多,“拣到篮子都是菜”的看法不见了,多空分歧屡屡出现,楼盘批发显然很难继续下去。
  一房地产营销公司经理顾先生透露,最近他一直接到周围炒房朋友的求助电话。“多个朋友向我开口借钱支付银行按揭,并称房子售出后马上还钱。”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正严查非法垫资行为使提供垫资的机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即使冒风险找到垫资机构,其索要的月利息也往往高达2%~5%,甚至有的垫资者还提出即使垫资不满一月也要按一月收取利息。限制转按揭的相关政策,正逐步显现出效力。
  更甚者,许多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客,已经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因为对按揭房产转让的限制、首付比例的提高、对多套房产限制贷款等,使短期炒房的资金成本大大提高,许多原来计划投资多套房产的人发现,“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炒字下标本兼治
  
  徐年现在最反感的一个字就是“炒”字,实在是被各方对温州人买房行为口诛笔伐的声讨吓怕了。
  “商人是讲赢利的,哪里的钱好赚就往哪里去!”徐年语气显得有些强硬。
  徐年现在又开始经营起了实业,他已经把家整体搬到北京,投资了一个古典家具厂,在买卖房子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古典家具市场的商机,北京富商云集,而2008年后外国人进入北京会越来越多,古典家具很可能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高潮期。
  现在他每天的时间几乎都扑在家具厂里的生产和管理上,显然房产投资已从他的主项变成了副项。“厂里的工人很多,每天管理上的事情一大堆,几乎没有多少心思花在楼市上,手里还持有的那几套硬货房产,位置都是一等一的好,我准备长期持有了。”
  虽然现在投资方向变化了,可徐年至今仍然坚定认为,“买卖房子其实和其他的商品交易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金额大一点而已,愿买愿卖,为什么要说得像搞政治斗争一样?我既然投资了,当然要有所回报,亏本了也只能自己承担。既不违反道德,更不违反法律,只不过是利用资金优势和对市场的敏感,靠自己的智慧和果敢赚钱呀。”
  与徐年观点截然不同的是,面对节节攀升的房价,很多专家认为,炒房本质是一种投机,它使得房地产已背离了消费功能,而房地产过热的背后,是房价虚高、大量房产被闲置的泡沫。如果投资性购房过多导致无节制“炒房”,就会像股市一样,大量吃进就拉升房价,集中抛盘会导致房价大跌,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社科院的尹中立博士著文称,炒房所带来的虚假繁荣对房地产业相当危险,“指望炒房者刺激本地经济增长,其危害犹如吸毒,如果继续吹大房地产泡沫,那么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社会各界似乎都在眼睁睁地望着政府,担心房市“高价虚火”将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攥在手中的钞票烧得净光,买房者的怨言呼声越来越高,亟待改善居住条件的百姓企盼着政府能够伸出强有力的手,遏止炒房行为,平抑房价。
  有业内人士指出,炒房客、炒房团只是房价快速上涨和波动的主要诱因,只是“标“的因素,而更大的炒房始作俑者是开发商。一些开发商采取更直接的手段来炒高房价,如捂盘惜售、炮制地荒论、安排民工排队制造虚假繁荣等假相。而开发商之间、开发商与销售商之间、销售商与中介之间,合谋制造虚假信息,相互联手抬价,逐层加码,利益共享,成为坐地经营的更为强大的炒房势力。
  而炒房背后的种种问题也急剧提升了中国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这才是中央政府的最大隐忧。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超过了3万亿元。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产和银行不良贷款专家研究,隐藏在我国银行的地产类不良贷款已经达到了525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以其它贷款形式流向房地产企业的隐性部分。
  出于这样一系列忧患,中央政府才一再升高房地产的预警分贝,2006年以国六条及其细则重拳出击房地产,规定之细,力度之大,措施之严,时间之紧都是前所未有的,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国六条细则规定用提高首付的办法提高投机炒楼的成本,用税收的办法控制转手次数,炒房者的好日子将面临着更多的灰暗。而“国六条”中更提到,“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这正好对准了开发商盈利模式的“七寸”。现在看来,开发商的好日子正慢慢走到尽头。
  炒字头上一把利剑,这回政府是动真格了。
  
  Voice
  从2005年开始,中国楼市被政策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旋涡,2006年旋涡再次升级,七部委日前联合推出新一波打压房价政策。
  4月,央行宣布房贷利率再次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5年以上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也从原来的6.12%上调至6.39%。
  5月,各大银行抬高二次房贷门槛,对一些别墅盘和二次、三次置业者,银行将首付比例提高到4成,购买90平方米以上房子首付比例最低3成。
  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改善商品房结构、严格土地管理等6项措施,国六条重拳出台。
  6月1日,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出售方,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5.55%的营业税。
  研究温州经济的分析师汪正称,由于温州土地稀缺,房地产开发规模普遍不大,一般住宅小区在五万平方米左右,四五百套房子。温州当地房地产便成了奇货可居,甚至已经到了无房可买的程度。而另一方面,温州开发商也不像其他地方的开发商那样做严格的销控,而是将现有的房子标价后,一次性敞开了卖完为止,根本不用做任何广告宣传,一般四五百套房子只够卖几天时间。在销售过程中,温州开发商也不会因为房子销售势头很好而马上调价。
  温州开发商的理念是:
  要给买房人留出升值空间,这便给温州的炒楼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国六条细则的八大关键数字
  >9月
  各级城市住房建设规划要在2006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35%
  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等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
  >3年
  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90平米
  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30%
  从2006年6月1日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5年
  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70%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2年
  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其他文献
如果总是在做与别人一样的事情,那么又怎能冀望于获得与别人不一样的结果呢?我们在制度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力气,并且为了培养市场而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摩根基金大学”;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有多么地“高尚”,而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懂这一行,更懂市场。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鸿嫔    王鸿嫔  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1992年加入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集团,历任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
期刊
赵宇(化名)在北京某商业银行负责房贷业务,携着有关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这一问题,记者通过熟人找到了他,他表示,采访的形式不太好接受,就当是大家一起聊聊天还可以。    央行上调房贷利率不能真正抑制房价    大家肯定都知道,4月28日,央行再次上调房贷利率,5年期以上利率提高到6.39%。这是继去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又一次利率调整。而且,央行的有关规定已经取消了商
期刊
2000年10月的《滚石》封面故事称:麦当娜的身价超过六亿美元。同年,美国《国家问询报》的个人财产评估显示:身兼歌手、演员和唱片监制的麦当娜,个人资产高达6.13亿美元。  她被称为“物质女郎”,她是流行乐坛的“常青树”,她曾当选英国男人“最想与之共度情人节”的女性;出道23年来,她的唱片在全球累计销售甚至超过了一亿张;她被评选为美国50年来最伟大的女歌手,在 “公告栏”排行榜上她超越 “披头士”
期刊
见惯了娱乐新闻中女明星一片的姹紫嫣红,金融界众多深色西装中的一点温柔就更加显得寥若晨星。在这个圈内,越往上走,女性出现的频率就越低。很多朋友也因此对金融圈内的女性充满了敬意和好奇。其实,在我们身边,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女权财政。在理财论坛上发问求助的多是身为人妻的女士。她们在管钱!她们在理财投资!肩负全家理财重任的女人们总希望自己能学会看基金的季度报表,会演算保险的收益率,研究股票的K线图,还能时刻防
期刊
在保险市场,与股市关系最密切的就要算投连险了。股市一飘红,手上拿着投连险保单的投保人就高兴了——短短几个月,很多投保人的投连险账户价值普遍上涨10—20%。    2006年4月以来,沉迷许久的中国股市迎来了久违的全线飘红,在此带动下,保险市场与股市关联密切的投连险也顺势而上,出现了少见的热销。以上海市场为例,今年前4个月上海投连险销售3.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北京一家以投连险为主的保险公
期刊
环球股市过去一个月经历了2004初以来最差的投资环境。股市在5月初见顶以来便一泻不止,大部分市场年初至今的升幅已化为乌有。  事实上,我们对这次股市的大调整并不感觉意外,正如我们上期曾指出:四月份的升市很大程度是因为市场对利率见底的预期,一旦预期落空的话,股市可能出现调整。另一方面,一旦市场过度反映利率见顶的利好消息,就算真如所愿,亦可能出现好消息出货的情况,投资者不能不防。    五月通胀数据影
期刊
投连险仍然是一种保险,它仍有保障功能。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种投资品。很多人购买这种产品时,更多倾向于它的投资功能。  国内很多人对于家庭理财,往往有两种极端的选择,要么将全部资金存入银行,要么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的股票中。其实将钱存入银行也好,购买股票、投连险也好,都是理财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理财规划。    位于理财金字塔顶层    由于投连险产品的特点,在家庭理财、保险
期刊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们的价值在于职业性(创造价值本身),而不是背景(籍贯)。不管是在国外、港台地区还是内地,工作和生活方式对我而言都是一样的,因此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刻意适应什么。  ——Visa国际组织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熊安平    熊安平,  就职Visa之前,20年IBM公司市场营销和管理领域经验;创设Visa台湾代表处,就任期间Visa卡的销售额增长了25倍,从5亿美元增长至125亿美
期刊
身边不少同事在这个月收到税务局来信,信封上大辣辣写着“税务局”,看了不免有些心惊肉跳,暗自嘀咕“莫不是犯了什么事?”打开一看原来来是罕有的税单。  当年任志强不止一次的表示:我纳了那么多税,能给我一张税单吗?但是平头老百姓既不是老板又不赚大钱,好像税单没有太大用处。  不,其实不然。    Jacky,自己在北京创业,公司办得有声有色,于是他决定申请去美国某名牌大学短期深造,在美国领事馆,签证官对
期刊
在北京理财中心建立的这两年内,我到过不少企业讲“人生理财”的问题,一般我在演讲前,都会问台下的观众,有多少人是已经购买了“商业保险”的。很多时候,都只有一两位观众举手。    保险是必需品    在香港和台湾,保险的概念已是相当普及,几乎达到每位成年人必有一至两张保单。假如你参考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每位成年人更是有三至五张保单不等。  中国内地居民还没有买保险的原因,我感觉多因为:  1、 工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