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人占得碧潭深,仙柏沉沉翠百寻。
万古青天涵太极,一泓秋水洗尘心。
——《碧潭·为刘世选赋》
这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题给福建永春人刘天骐的赠别诗。
文征明(1470~1559),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更字征仲,别号衡山,人称“衡山先生”。当时他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或称“苏州四才子”,按民间较为流传的说法是以周文宾易徐祯卿,实际上周文宾史无其人),名满天下。祝枝山工书法,唐伯虎善绘画,徐祯卿精诗文,而文征明则兼有其长,后世誉为“诗书画三绝”。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名重当时,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门生甚多,世称“吴门派”。其诗学白居易、苏东坡,有《甫田集》、《文太史诗》传世。
“吴中四才子”中,唐伯虎与祝枝山在幼年即享“聪慧绝伦”之誉,而文征明则“生而外稚,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后来,他分别拜在吴宽、李应桢、沈周等诗文、书、画各有所长的名师门下,多年苦学,终于出落成一代才子。但是他的才华在科场上却无用武之地,从弘治八年(1495年)到嘉靖元年(1522年)的近30年间,连续10次参加乡试,连个举人也未考中。而他“益肆力为古文词”,功名无望,却在当时的文人圈中享有盛誉。
嘉靖二年(1523年),因江苏巡抚李充嗣的荐举,年已54岁的文征明以“岁贡”身份晋京。在岁贡生考试前二日,嘉靖帝闻其才名,优旨授翰林待诏一职,文征明遂开始4年在京为宦生涯。在此期间,刘天骐与他有一段交往。
刘天骐,字国祥,福建永春县昭善里(今桃城镇留安一带)人。他“少聪敏,博学能文。嘉靖间,以岁贡赴京师,与文征明游,以诗赋相引重,名噪吴下。归,征明以诗赠之”。
文征明赠刘天骐诗即上引《碧潭·为刘世选赋》。(世选,即同年的岁贡生。高人,或指僧道、隐士,也可能指神仙。寻,古代八尺为一寻。)碧潭深邃,翠柏郁郁,水天一色,此诗描绘了两人依依惜别之地——碧潭四周幽远、宁静、空灵的景致,不落一般离别诗的旧窠,而以“一泓秋水洗尘心”相勉励,可知文征明与刘天骐并非泛泛之俗交,而确址志趣相投、“以诗赋相引重”的至交。
这首诗也很能反映出文征明的性格。在“吴中四才子”中,祝枝山与唐伯虎都以近女色出名,而文征明却截然相反,虽然有些民间传说或绮艳小说也将他刻画成一个风流浪荡的公子,却与历史上的文征明完全不符(香港电视连续剧《四大才子》中的文征明自称文天祥之后,张口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最后更与宁王之女结为秦晋之好,更属向壁虚构)。历史上的文征明个性率真,处世高洁,严于义利之辨。如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父文林卒于温州知府任上,温州府各属县赠银千两,文征明辞曰:“父亲任知府,未贪取一毫,今不幸病故,可谓一生正大光明。我若接受赠银,对不起死去的父亲。父亲堂堂正正去了,我作为儿子能不堂堂正正活吗?”温州吏民感激,特地建造“却金亭”,以表文氏父子的高风亮节。嘉靖六年(1527年),文征明终因不满官场昏暗,毅然辞官南回苏州,“居家三十年,凡抚按诸公馈遗,悉却不受”。平常百姓上门求字画,他欣然予之,而有权贵奉金求索,则闭门坚拒。文征明的一生,正如他诗中所言的“一泓秋水洗尘心”,君子坦荡,光明磊落。而刘天骐赴岁贡生试归家后,“选教职,不就,卒于家”,不涉宦场,清贫以终,也可看出他与文征明相似之处。
(编辑/山佳)
万古青天涵太极,一泓秋水洗尘心。
——《碧潭·为刘世选赋》
这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题给福建永春人刘天骐的赠别诗。
文征明(1470~1559),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更字征仲,别号衡山,人称“衡山先生”。当时他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或称“苏州四才子”,按民间较为流传的说法是以周文宾易徐祯卿,实际上周文宾史无其人),名满天下。祝枝山工书法,唐伯虎善绘画,徐祯卿精诗文,而文征明则兼有其长,后世誉为“诗书画三绝”。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名重当时,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门生甚多,世称“吴门派”。其诗学白居易、苏东坡,有《甫田集》、《文太史诗》传世。
“吴中四才子”中,唐伯虎与祝枝山在幼年即享“聪慧绝伦”之誉,而文征明则“生而外稚,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后来,他分别拜在吴宽、李应桢、沈周等诗文、书、画各有所长的名师门下,多年苦学,终于出落成一代才子。但是他的才华在科场上却无用武之地,从弘治八年(1495年)到嘉靖元年(1522年)的近30年间,连续10次参加乡试,连个举人也未考中。而他“益肆力为古文词”,功名无望,却在当时的文人圈中享有盛誉。
嘉靖二年(1523年),因江苏巡抚李充嗣的荐举,年已54岁的文征明以“岁贡”身份晋京。在岁贡生考试前二日,嘉靖帝闻其才名,优旨授翰林待诏一职,文征明遂开始4年在京为宦生涯。在此期间,刘天骐与他有一段交往。
刘天骐,字国祥,福建永春县昭善里(今桃城镇留安一带)人。他“少聪敏,博学能文。嘉靖间,以岁贡赴京师,与文征明游,以诗赋相引重,名噪吴下。归,征明以诗赠之”。
文征明赠刘天骐诗即上引《碧潭·为刘世选赋》。(世选,即同年的岁贡生。高人,或指僧道、隐士,也可能指神仙。寻,古代八尺为一寻。)碧潭深邃,翠柏郁郁,水天一色,此诗描绘了两人依依惜别之地——碧潭四周幽远、宁静、空灵的景致,不落一般离别诗的旧窠,而以“一泓秋水洗尘心”相勉励,可知文征明与刘天骐并非泛泛之俗交,而确址志趣相投、“以诗赋相引重”的至交。
这首诗也很能反映出文征明的性格。在“吴中四才子”中,祝枝山与唐伯虎都以近女色出名,而文征明却截然相反,虽然有些民间传说或绮艳小说也将他刻画成一个风流浪荡的公子,却与历史上的文征明完全不符(香港电视连续剧《四大才子》中的文征明自称文天祥之后,张口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最后更与宁王之女结为秦晋之好,更属向壁虚构)。历史上的文征明个性率真,处世高洁,严于义利之辨。如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父文林卒于温州知府任上,温州府各属县赠银千两,文征明辞曰:“父亲任知府,未贪取一毫,今不幸病故,可谓一生正大光明。我若接受赠银,对不起死去的父亲。父亲堂堂正正去了,我作为儿子能不堂堂正正活吗?”温州吏民感激,特地建造“却金亭”,以表文氏父子的高风亮节。嘉靖六年(1527年),文征明终因不满官场昏暗,毅然辞官南回苏州,“居家三十年,凡抚按诸公馈遗,悉却不受”。平常百姓上门求字画,他欣然予之,而有权贵奉金求索,则闭门坚拒。文征明的一生,正如他诗中所言的“一泓秋水洗尘心”,君子坦荡,光明磊落。而刘天骐赴岁贡生试归家后,“选教职,不就,卒于家”,不涉宦场,清贫以终,也可看出他与文征明相似之处。
(编辑/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