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根据2012年全国18套卷分析得知,考词语辨析的越来越少,就算是广东卷,一题词语题里,成语与现代汉语实词各占半壁江山。考词语题目时候都不用二选一的形式,而是采用判断的形式。但无论怎么变,它仍属于词语辨析,因为要判断的词语某个程度上是和其他词语有混淆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判断而已。既然仍属于词语辨析,在此,笔者就结合2012年的词语辨析题教大家如果辩词实词。
  1. 抓相异词素。
  用于辨析的实词,往往既有相同的词素,也有相异的词素。为此,考生就必须紧紧抓住相异的词素,并加以细心地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选用。如:
  ①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______(A. 抑止 B. 抑制)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A. 防治 B. 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2012北京卷第3题)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A. 调节 B. 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2012天津卷第3题)
  “抑制”和“抑止”都含有“控制”之意,但“抑制”强调“控制”,“抑止”强调“停止”。①句中“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所以应选用“抑制”。“防治”和“防止”都含有“预防”之意,但“防治”强调“治理”,“防止”强调“杜绝”。 句子中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所以应选用“防止”。 “调节”和“调剂”都含有“调整”之意,但“调节”强调“数量、规模和程度”,“调剂”强调“有无和余缺”。 ②句的语境是“游戏对生活余缺的调整”,所以应选用“调剂”。
  2. 抓对应搭配。
  实词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和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等,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对应性。如:
  ①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______(A. 趣味,B. 滋味,C. 意味,D. 韵味),且将它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这便是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踱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2012湖北卷第3题)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2012广东卷第3题)
  ①句中,“滋味”指味道;与“个中”搭配的,只有“滋味”; ②“忤逆”为动词,它的意思有二,一是违抗,冒犯,无忤逆之言,无不合之义的意思,只要符合意思,搭配的对象是名词均可,句子说“忤逆大自然”,也就是“违抗”与“冒犯”大自然,搭配没有问题,是准确的搭配。二是不孝敬父母的意思,这个义项在此可以省略。
  3. 抓语法规定。
  有些实词在使用的过程中,有语法上的特定要求。为此,要做到准确选用,就必须把准语法上的规定。如:
  ①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__(A. 躬身 B. 躬行)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
  ②毋庸______(A. 置疑 B. 质疑),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江西卷第3题)
  ③书的封面设计______(A. 从属 B. 归属)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躬身”指亲身,副词;“躬行”指亲身实行,动词。①句横线后面带有宾语“党的创新理论”,所以应选用动词“躬行”。“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式;“质疑”指提出疑问。②句横线前有表否定的语言标志“毋庸”,所以应选用“置疑”。“从属”指依从,附属;“归属”指属于,划定从属关系。“从属”后带宾语时,需用介词“于”引入,而“归属”则直接带宾语。③句横线后的宾语由介词“于”引入,所以应选用“从属”。
  4. 抓前后照应。
  实词的使用要契合语境,就必须注意与上下文的照应,它既包括语意上的照应,也包括事理上的照应等。如:
  ①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滋味,且将它______(A. 痛痛快快 B. 淋漓尽致 C. 兴致勃勃 D. 尽情尽兴)地挥洒出来。这______(A. 当是 B. 便是 C. 自是 D. 恰是)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______(A. 溜  B. 踱  C. 逛  D. 晃)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2012湖北卷第3题)
  “痛痛快快”指马上;毫不犹豫地。“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兴致勃勃” 形容兴头很足。“尽情尽兴”指尽最大努力地。①句下文的“挥洒”相照应,所以应选用“淋漓尽致”。“当是”,应当是的意思;“便是”,就是的意思;“自是”,自然是的意思;“恰是”,刚刚是的意思。句子表判断,没有任何色彩,应用“便是”。 “溜”,偷偷走;“逛”, 闲游,游览;“晃”,摇摇摆摆地走; “踱”, 慢慢地走。③句上文的语境是“不慌不忙的起来”,与之相照应应选用“踱”。
  5. 抓感情色彩。
  实词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搞清褒贬色彩,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错误。如:
  ①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视人间的动静。(2012重庆卷第3题B)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2012广东卷第3题)
  “窥视”指偷看,含贬义,“星星照耀人间乃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句中也没有要给星星什么感情色彩的意思,因此,怎么拟人也不应用贬义词。“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6. 抓适用范围。
  有些实词适用范围比较宽,有些实词适用范围比较窄,为了保证实词使用的精确性,必须辨明适用范围。如:
  ①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A. 场所 B. 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场所”指活动的处所,适用范围比较窄;“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适用范围比较宽。“医院”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处所,所以选用“场所”更精确。
  7. 抓使用对象。
  有些实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对人当中有的对己,有的对别人;对物当中,有的对“具体事物”,有的对“抽象事物”,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误作它用。如: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A. 萌动 B. 涌动)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2012天津卷第3题)
  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萌动”的对象为草木发芽。所以应选用“涌动”。
  (二)
  虚词的辨析越来越少,但这仍属于一个常考的考点,备考时千万不能大意,现在从辨析虚词的三个切口给大家做个现场分析。
  1. 析事理逻辑。
  虚词作为强化语句表意功能的纽带,必须符合语境提供的事理逻辑,而不能在表述上与事理逻辑相悖。如:
  ①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__(A. 私自 B. 擅自)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②老百姓说得好,______(A. 宁可 B. 宁愿)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______(A. 必然 B. 必定)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①句中,民警值班期间要“离岗”是要请示上级决定的,看守所民警未请示而自作主张离岗,所以应选用“擅自”。“宁愿”偏重说明主观意愿;“宁可”偏重权衡利害得失。②句中,“灾情”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所以不能选用“宁愿”,只能选用表示经过权衡后作出选择的“宁可”。“必然”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偏重于客观性;“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偏重于主观的肯定。③句中,“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是一种主观上的推测或估量,所以应选用“必定”。“不日”指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多用于未来)。“翌日”指次日。
  2. 析分句关系。
  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的使用,必须切合分句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发生关系混淆、颠倒或强加关系等使用错误。如: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12重庆卷第4题)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 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 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 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 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句中,“站在你身边”比“从你身边走过”更说明事情的严重性,两者之间应是“递进”关系,所以应选用“甚至”;句中“也可能视而不见”的“也”就可以选出与之搭配的表假设关联词 “即使”;句中“视而不见”是结果,而“你还不引人注目”是原因,所以第三条横线可填“因为”。“长成一棵大树”是“看到你,并且欣赏你”的假设,“哪怕”也是判断假设的标志,因此第四横线可依次填入“如果”。
  3. 析词性特点。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A. 必须 B. 必需)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抑制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2012北京卷第3题)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横线上的词充当状语,所以应选用副词“必需”。
  (作者单位: 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其他文献
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基础写作  (一)  上周你校就电子版代替纸板教材进行了讨论,请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进行报道。  【写作内容】  【写作要求】  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句子结构准确, 信息内容完整, 篇章结构连贯。  (二)  最近,不少高校由学霸领衔的“早起队伍”正
期刊
摘 要:作为潮汕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特点。在国家软实力作用日渐突出的时代,提升区域文化实力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研究表明,当前“潮剧”的发展存在资源整合度低、营销方式粗放、剧目内容守旧、人才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下,潮剧的永续发展要实现由“小农意识”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强国意识”转换,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对接素质教育、创新内容形式与升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症状的类型及影响因素,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对956名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一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症状分为三个潜在类别:心理健康良好型、心理困扰型和心理问题风险型,所占总人数比例分别为61%、29%和10%;且三种分类结果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症状影响不显著,而家庭冲突或暴力对心理
期刊
高考政治科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综合训练,最后时间是回归基础。也可按两轮进行,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穿插进行。  政治科第二轮复习时间,由于各校计划不一样,可能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从广州一模结束后,至四月底或五月初;有的学校是从第二学期一开学,就进入第二轮复习。目标都是一样:巩固基础、整合知识、提升能力、灵活运用、准确作答、规范书写。  为增强第二轮复习的实效
期刊
常言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汇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可以理解其意义,掌握其用法,记忆得牢固。以下是笔者把人教版必修二各单元的重点词汇组成的语篇,供同学们参考。
期刊
1. 分析.  本题是关于函数、数列、不等式的一个综合问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函数零点的判定、等比数列的求和,以及不等式的放缩等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和思想方法,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试题以考生比较陌生的函数列(或函数系)的形式呈现,字母多、抽象程度高、难度大,许多考生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据说,安徽29万考生中,本题有近21万是白卷).  3
期刊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3年高考广东卷数学试题与以往相比算是打破了常规,以前几乎是隔年难易交替,因为去年试题比较容易,因此多数人预测今年会很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今年和去年相比难度相当,中规中矩,没有偏题怪题,一切在考生把控之中.保持稳定和注重创新是广东高考数学试题近10年的一贯风格,今年也不例外.有很高度区分度,而注重通性通法考和以能力立意是这份数学试题的显著特点,函数题依然是今年
期刊
水既平淡却又神奇.水可随就器皿的外形而任意改变,然而形虽变却积不变.  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P63B组练习第4题为例,解读由于容器的倾斜而引起的水的相应变化,来品味“智水任方圆”在立体几何中的内涵.  一、课本题目  如图,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容器ABCD—A′B′C′D′内灌进一些水,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面五
期刊
集合问题,看似细小,实则关系甚大,它既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又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但很多考生却没有把准集合问题的“脉络”,在解题中常常存在思维“瓶颈”:没有读懂该问题的集合语言,缺乏对集合语言的转化.无独有偶,今年广东高考文理压轴题第(1)问都与集合有关,本文结合今年理科压轴题第(1)问为例,深入分析其问题“脉络”,突破其思维“瓶颈”——集合语言的转化,以期让下一
期刊
分类讨论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之一,然而, 这种数学思想对于考生来说,一直是他们的“软肋”,具体表现在: 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 不知道分类讨论的标准,不能合理地分类,有时重复,有时遗漏;有时分类太多,或者太繁,最后求解不完整;或者消耗时间过多,导致效率很低.以上的种种表现,都是由于考生没有认清含参问题分类讨论实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思想. 事实上, 并非所有含参数的问题一定要分类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