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天(2)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的“五一”假期,我原本以为爸爸妈妈会带我出去玩。可他们却说:“劳动节是全国人民劳动的日子,我们也要劳动起来。咱们回奶奶家帮她一起插秧吧!”(开头交代时间、人物、事件起因,引出下文。)
  我心想:插秧一定是件有趣的事,我还没有尝试过呢,今天不妨去试试。于是,我对妈妈说:“我也要去插秧!”妈妈说:“你还小,插秧又苦又累,你一定坚持不了,还是等你大了再学吧!”这时,站在一旁的爸爸说道:“她既然想插秧,就让她试试,谁知道她能不能坚持下去呢?”妈妈听了,只好同意。(对话描写自然真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我们很快就到了奶奶家的田里。奶奶早早就把稻秧放在了田边。大伯他们已经动手,插了一大半稻秧。我兴冲冲地撸起裤腿,脱下鞋子,迫不及待地跳下田去。呀,水可真凉啊!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过了一会儿,我的脚才逐渐适应。(心理描写真实,水凉的细节描写准确。)
  妈妈开始教我插秧了:“手里拿把秧,一行种六株,左右前后对齐……”我照着妈妈的话,拿来一把稻秧,飞快地插了起来。我觉得泥土软绵绵的,插下去好有趣呀!(运用语言描写,写妈妈如何教“我”插秧。)
  可是好景不长,刚插了几十行稻秧,我腰就疼得不行了。那调皮的稻秧好像在跟我开玩笑似的,学着我的样子弯下了腰,不是左右高低不齐,就是前后距离不等。我再转头看了看大伯和妈妈插的稻秧,横竖都在一条线上,整齐又均匀。(事情一波三折,并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我”的插秧技术很差。)
  我正想去请教奶奶,可一不小心踩到一块滑溜溜的石头,摔倒在田里。等我再爬起来时,已经成了一个泥娃娃:头上、衣服上全部都是泥。奶奶和妈妈看到后一阵大笑。笑过之后,奶奶说:“玥玥,你先看我们怎么插秧,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然后再自己慢慢琢磨,先分好秧,插好往后退时要匀速,不能忽快忽慢。”(奶奶传授插秧要领。)
  唉!真想不到插秧这么难,这么辛苦。农民们每天如此劳累,才有了我们餐桌上香喷喷的米饭!真为我以前浪费粮食的行为感到羞愧。我们该好好珍惜每一粒粮食!(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经过反复的尝试,我终于学会了插秧。這一天,我虽然有点累,但是非常值得。(总结全文,任务圆满完成。)
  【总   评】本文记叙了小作者全家到奶奶家里帮忙插秧的事情。选材贴近生活,立意新颖,由学习插秧体会到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点明要珍惜粮食的中心。文章人物描写生动,尤其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过渡自然,语言流畅。
  (讲评教师   宋桂林)
其他文献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感触,获得一些启示,生发一些思考,进行一些评价,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前提在于“读”,没有“读”就不会有“感”;读得走马观花,“感”就会浮光掠影,空洞无物,甚至胡编乱造,闹出笑话。  那怎样进行阅读呢?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但不管方法如何个性化,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阅读一定要用心。所谓用心阅读,就是要真读,阅读的方法要
期刊
一个人见人烦、花见花枯的大牛人潜伏在我们四班。他常常闹得班里怨声载道。他就是闻名七年级实验部的张义(化名)。  宿舍中  清晨,当太阳在操场红色的跑道上抛下第一缕阳光时,起床、刷牙、洗脸……紧张忙碌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可牛人偏偏喜欢享受被窝,“唉!起那么早干啥?不如多躺会儿,大不了不洗脸了……”他又在床上嘟囔开了。我刷完牙,洗完脸,跑出宿舍时,他依然躺在被窝里。唉!牛人的世界,咱不懂。  晚上,我
期刊
过滤是初中阶段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之一,是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过滤操作。   [夯实基础]    [实验拓展]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仪器不干净等。此时,应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3.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期刊
“男男,吃饭!”“来了!”饭桌上摆着我最爱吃的两道菜——炒土豆丝和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两碗卧着鸡蛋的热气腾腾的面条。  我一把拉过一碗卧着鸡蛋的面条,呼噜呼噜地吃起来。(“一把拉过”这个动作,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习惯享受家中最好的待遇,且心安理得的小女孩的形象。)爸爸则端了那碗没有鸡蛋的面。上桌最晚的妈妈,将自己碗里的鸡蛋拨到了爸爸碗里。爸爸夹起鸡蛋就往我的碗里放,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妈妈心疼爸
期刊
一个寂静的夜晚,稍显凌乱的病房里,您的嘴角依然有暖暖的微笑。“咔嚓”,妈妈按下快门,我和您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简单的描写,画面感很强,同时点明主题,引出下文。)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一阵刺耳、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家中的宁静。爸爸接到电话,说您病危入院了。刚听到这个消息,我眼前一片惨白,脑海里闪现的全是您的身影,真想立刻飞到您身边。  第二天清晨,我们匆忙赶回老家,刚到医院,我就迫不及待冲进病房
期刊
清晨,天色微亮,公鸡刚喔喔打鸣,妈妈便叫我起床。我们全家要回老家建新房。(开头直奔主题,“我的一天”,要劳动建新房。)  第一步,打地基。我们穿上旧衣服,戴上斗笠,穿上靴子,戴上手套,好像是专业的工人。我拿起锄头,使劲儿挖,结果泥土纹丝未动。我把锄头一甩,垂头丧气地说:“我不要干了!这泥土跟我作对,我不想理它!”(遇到困难,“我”垂头丧气,写出“我”意志不坚定,不能吃苦。)  在一旁的爸爸笑了笑,
期刊
校长在广播中不点名地批评了我,还让我尽快“自首”。我该怎么办?  事情发生在上午第四节体育课上,自由活动时,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袋装小面包,大快朵颐起来。吃完面包后,我特意用眼睛瞄了一下周围,发现没人注意我,这才把包装袋迅速扔到花丛中。许多同学都这么干,我其实很少这么做。  本以为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我塞包装袋的同时,校长正通过操场上的高清摄像头巡看我
期刊
上周六是我家两个月一次的“志愿者行动日”。  早上,我们一家三口吃过早饭,便带上手套、小铲刀、长夹子、塑料袋等工具,来到了市民广场,开始寻找隐藏在草坪、绿化带以及座椅下面的垃圾。面巾纸、包装袋相对好找,难找的是烟头。明明仔细搜寻过一遍了,回头看,一个烟头正在角落里躺着呢。口香糖虽然不多,但非常难清理,必须蹲下来用小铲刀反复铲,才能彻底清理掉。真不知那些随地吐口香糖的人是怎么想的。  中午回家,妈妈
期刊
我小时候,爸爸就鼓励我多问问题,他是一位从外地学校考进北京名牌大学的博士。我问的问题大多是数学,他每次都很迅速地告诉我答案,并耐心地给我讲解。在我心目中,爸爸是一座知识渊博、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山。(開篇点明爸爸是一个厉害角色,幼时的“我”十分崇拜他。)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所学题目的难度在一点一点升高。我渐渐发现,爸爸做题的时间也在一点一点增加,由开始的几秒到几分钟,十几分钟……有一道题,父亲竟然
期刊
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喊我起床了。我一改往日的“赖被窝”,施展鲤鱼打挺的功夫,坐了起来。  (文章开篇巧设悬念,作者为什么“一改往日的‘赖被窝’”?)  两小时后,我就要去做“创城”志愿者了。说起“创城”,就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可是我们城市的头等大事。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怎么能落后呢?  (交代早起的原因。)  迎着晨曦,伴着朝阳,我和妈妈出发了。  到了志愿者集合的地方,一位叔叔发给我一件红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