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告知病情引来医患纠纷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月前,60岁的吴大伯因为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入院时,全身状况都不错,病情没有恶化,医生就把病情告诉了老人。医生顺便嘱咐了一句:“不过,你患有其他心脏疾病,所以高血压也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要格外当心。”没过几天,老人的病情突然恶化,医院紧急抢救也没能把老人救回来。本来以为这是正常的病情变化,但家属把责任怪到了医生头上,原因是,医生把病人的病情如实告诉了病人,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得病人血压进一步上升,导致死亡。这让接诊医生有点委屈:难道我如实告知病情也有错?
  
  告知的“度”让医生烦恼
  
  近年来,不少法律法规都对“知情同意”做出了要求,知情同意原则从传统的伦理要求提升为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种种困难。据悉,由于知情告知而导致的医患纠纷数量明显上升,患者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治疗信息或者得到不该得到的治疗信息,向医院理论,而医生则为如何把握知情告知的“度”烦恼不已。
  现在对知情同意原则的规定主要出现在《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不过都规定得比较笼统,对于病情究竟是要告知家属还是病人本人、什么情况下可以告知病人本人、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什么方式告诉病人病情最合适等问题,都没有做详细说明,所以现在的医生要做好知情同意,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来遵循。
  
  因“知情告知”医院纠纷不断
  
  “既然法律规定医生要把病人的病情、医生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愈后和费用情况告诉病人,我们医生当然要按规定办,但事实上真的这么做了,还是让很多病人不满意,纠纷照样有。”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一家市级医院的医务科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们医院每个月都会遇上这样的纠纷,每次都纠结在“知情告知”问题上,医生是按规定做了,但家属不满意,只能靠一次次的协商来解决,为了处理一个纠纷,双方往往要“洽谈”五六个回合,不论是给患者家属还是医院,都带来不少烦恼。
  
  医院想了不少规避风险的办法
  
  既然法律法规有了明确规定,而详细的操作规范又没有出台,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各个医院都想出了规避风险的办法。
  据了解,现在杭州各大医院都比较强调“知情同意”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医生遇到病情不严重的病人,都采取“双告知、双签字”的办法。就是不仅告知病人本人,还告知家属,让双方签字同意。一位临床医生私下告诉记者,这也是一种折中的办法,虽然没有法律依据,但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还有些科室,根据自己的病人群体特点以及诊疗中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因人而异”的告知制度,对哪些病人的病情可以告知病人本人、哪些病人的病情必须连家属都告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为了明确告知责任,现在浙江省各大医院还统一采取“合同制”。病人只要一入院,就要先签署“告知书”,同时签署“知情选择书”,如果选择让家属了解病情,还要签“患者授权书”。这样即便出现了异议,也有白纸黑字为证。
  
  病人对医院做法并不满意
  
  如此操作,的确让医生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大大减少,但对于患者来说,就意味着这个难题被交到了自己的手中。刚出院的陈女士就表示,在签署“知情选择书”之前,自己也不能保证能够承受病情的真相,而且作为缺乏医疗知识的普通人来说,自己究竟拥有多少知情权并不明确。“知情同意”能否执行得更好?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这涉及到人与人的沟通,要根据我们的文化和习俗慢慢摸索经验,达到医患双方的互相理解。
其他文献
许多40岁以上的中年人突然间感到自己的性欲减弱或消失,为此,他们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这种情况如处理不好,会造成恶性循环,贻害无穷。  虽然性欲也受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和身体状况的影响,但性欲消失主要是由恐惧心理引起,而不是由疾病引起。通过对性历史的调查不难做出判断,一个人原本具有相当水平的性欲,足以满足自身及伴侣的需要,但突然发现性欲明显减退或消失,他会因此而感到恐惧,似乎他的性生活就要结束。这种恐
期刊
生活中大多数老年人心胸宽阔,为人处事冷静客观,豁达适度,人际关系正常。但也有些老年人想问题、做事情、处理人际关系时,心胸比较狭窄,喜欢斤斤计较,只怕自己吃亏。当这些老人觉得自己在生话中“失去”的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却很少时,往往会变得意志消沉、心灰意冷。这些老人疑心特别重,喜欢猜疑,常常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或歪曲对方的原意。有时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或生闷气,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这些老年人
期刊
“我不是个坏女人。”这是她坐下后说的第一句话。“这我相信。”出于心理医生职业的要求,我这样说。“可您如果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您就不会这样说了。”“为什么呢?哦不解地望着眼前这位打扮入时的少妇。  她给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叫阿玲,今年35岁,结婚已9年。由于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便一狠心辞职干起了个体,与一位颇有生意头脑、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已婚男同事合开了一家时装店。我爱人是一家企业的科室干部,他对我下
期刊
骨骼坚硬,一旦骨折,愈合时间长,对人体生理干扰较大。做好饮食调配,可以促进愈合。  骨骼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构成。无机物中占比例最多的是钙,人体内99%的钙集中在骨骼内。有人认为骨折患者多吃些钙质,可以加快愈合;又有人认为,骨头汤不宜吃,吃了反而对愈合不利。根据医疗研究,未发现骨折伤员需要额外补充钙质的证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还要补充
期刊
我国一位营养学家曾形象地说:吃“四条腿”的食物(指猪、牛、羊等),不如吃“两条腿”的食物(如鸡、鸭、鹅等);吃“两条腿”的食物,不如吃“一条腿”的食物(指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等)。  提倡吃“一条腿”的菇类,主要是为了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增进身体健康。菇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营养食品,也是一种具有奇妙药效的药物,因而被人们誉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食品。据研究,茹类的提取液含有一种双
期刊
慢性阴塞性疾病、肺部手术有许多危重症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肺通气,换气是极为关键的。然而,恰在这时患者往往痰多而粘稠,咳不出或不敢咳,不能咳。结果导致痰液更加粘稠。甚至引起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重者可因痰液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所以,如何使患者有效排痰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临床工作。有效排痰不仅依赖于鼓励咳嗽,协助翻身,拍背,还要重视痰液的稀释和湿化气道,目前常用的手段是雾化吸入。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期刊
偶染感冒,数日未愈,只得硬着头皮上了趟医院。  记不起来有多少年没上医院了,排队挂号时我才从窗口上边的价目表得知,挂号费已经大幅度地提了价(我清楚地记得以前看病的挂号费只需5毛钱),且其价格还分成了三个档次,分别为8元、5元和3元。我发现排在我前面的大多挂5元,于是我也掏出5块钱挂了个5元的号。  拿着就诊证和挂号单找到了内科诊室一看,只见狭长的房间里一字儿摆放着6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竖着一块标明
期刊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因此,非法。的地下诊所或者“游医”造成的纠纷,不属医疗事故鉴定范围,而应按涉嫌“非法行医罪”由司法部门处理。而按照《执业医师法》,医师必须按执业注册的类别和地点行医的规定,所以医生“走穴”发生患者人身损害,应为医疗事故。  以下6种情形不属医疗事故:在紧急情况下为
期刊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即认为“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
期刊
前不久,王女士的同学聚会。天南海北的同学纷纷赶回母校,欢聚一堂。20年不见,同学中有官至副厅的,也有做了老总身价不菲的。有些女同学虽然自身不怎么样,但老公前程似锦;而学生时代感觉良好的王女士与他们相比实在是太落魄了。  同学会结束之后,王女士便出现了心慌、胸闷、烦躁、失眠、全身不适等症状,经医院检查,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如果要说她得了病,也许是患上了“攀比恐慌症”。  与成功的同学、同事、朋友等攀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