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智慧行动三年内逐步展开

来源 :物联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项智慧应用体系,将提升武汉的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3年内将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城市运营、公共服务等领域逐步试点。该系统的建成将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在城市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上实现突破,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智慧武汉。
  关键词:低碳:环保:智慧城市:智能交通
  
  “智慧武汉”规划近日公布,透漏武汉经过3年时间,实施八项智慧应用体系,发展七个支撑性智慧产业,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城市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上突破,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智能互联武汉,使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智慧低碳环保经济体系现代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智慧的环保经济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的运用。比如农业精细管理中,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信息,再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自组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汇总,并通过专家系统运算和决策自动进行通风、滴灌、通知管理单位等操作,实现精准化和智能化农业生产。
  智慧商业服务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生产商、商品、商场、消费者有机联接,实施虚拟产业链项目,推行手机支付、网上交易,促进重点行业电子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
  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构。智能化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自动化安防系统等。大幅度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市民生活体验,让一切变得更加便捷。
  智慧交通体系在主要交通节点实施交能流控制,电视监控和交通诱导,均衡全市交通流,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发布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和出行建設,为市场提供点到点服务,优化交通状况。
  智慧环境监测体系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无人维护、条件恶劣生产环境监测中,重点推进水资源、地下管网监测和森林生态安全监测试点示范。
  智慧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将物联网技术与食品、药品等生产企业原有的生产、供应链管理系统融合,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监控,定时发布安全的食品药品信息,对不合格者提出警告,从源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提供智慧政务服务,采用“网上虚拟大厅与实体大厅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市民、企业需要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办理。建智慧小区,集成多元服务、物业管理、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实现动态交互、在线监控等。
  智慧文化教育体系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充分运用宽带、无线、云计算及海量存储等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电子文娱、数字图书馆等发展,打造武汉文化品牌。
  (武汉·中国光谷物联网技术创新联盟供稿)
其他文献
乡镇政府是当下中国基层政府组织形式,因此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作为对于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加强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基于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行政环境,着重思考乡镇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惠及普通市民?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三网融合、云海计划、电子支付、物联网等话题成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城市,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产高压变频器在河南某煤矿公司西翼风井项目中的节能应用情况,并对该项目在产品及系统高可靠性、安全运行等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优化的调节控制策略进行介绍
在你回家的路上,和家里的冰箱展开对话,它告诉你储存了什么食物,并与网络数据库相连,向你推荐菜谱……这样的画面不是科幻电影,有可能很快就会实现。近日,在青岛市获得"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后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保险档案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医疗保险的特点,筹划谋划,把医疗保险档案这一重要信
<正>1 概况月亮田矿设计生产能力为75t/年,井田可采、局部可采煤层12层,累计厚度13.57m,其中12~#煤层为主采煤层,煤厚3~4m.煤层倾角6~8&#176;,采用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分区分组开
当前,不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现场浪费现象常有发生且比较严重,其中包括人力、财物和时间等方面的浪费,给企业生产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勇于奉献,带领广大员工推动企业稳步发展,特别是在各类繁重任务面前,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内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绩斐然。应该说这是我们整个申报过程中的亮点,也是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的人才培养,在五个专业中,形成了工学研融合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实行过程中
当前,民营企业对人才的聘用和管理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把握,很难应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超强流动性,甚至存在用人事管理来替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