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交通与港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hyzh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是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环节。以深圳港为例,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深圳港在港口集疏运结构、绿色港区建设等领域的相关经验。基于深圳港腹地特征、经济运距分析,总结提炼了深圳绿色港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参考国内外先进港口、航运公司相关经验,提出碳足迹测定方法、开展碳捕获和碳补偿研究、推动港口节能减排等,探索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路径。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下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文化空间治理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城市特性消失、归属感认可度差"等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通过构建"目标—驱动—路径"的治理框架,提出"历史挖掘、多元融合和设施均衡"的治理路径及其行动方案,结合江安城市文化空间治理实际工作,在问卷调查统计和研究梳理"历史底蕴、文化特征、空间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为实现
公众参与已经日益成为规划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战略类规划的相对专业性与高门槛,公众参与往往难以深入。同时公众参与的意见和结论,在转译为规划语言时容易出现边缘化倾向,导致规划决策和公众意见出现脱节。为更好的听取并吸收各方公众意见和建议,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开展了全过程、多群体、多途径的系列公众参与活动。通过聚焦城市问题、目标愿景、空间战略、品质生活等重要环节,将公众意见"转译"为规划语言体现
研究便利店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POI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供给存在缺口,呈现"单中心放射状"的整体分布格局,具有临近居住小区+交通站点、学校等设施组合的区位偏好,小区生活圈内连锁便利店分布存在较多盲点。以十分钟生活圈为研究范围,人口规模、学校、大型超市和商圈的数量、居住小区的交通条件等因素均显著带动了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其中,地铁站点和大型
该文从广州都市圈视角出发,以东莞市为例,对穗莞两市城市轨道衔接现状与规划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城市轨道衔接的目标和策略,研究提出6条跨市城市轨道通道,其中2条线路实现穗莞中心区高快速直达功能,4条线路实现邻接组团加密联系,并设置跨市车辆基地一处,为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提供借鉴。
以新发现的一批规划史料为基础,对抗战胜利后南京首都政治区规划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历史考察。这一时期主要形成了两项代表性规划成果,分别为陈占祥和娄道信等合作于1947年1月完成的《首都政治区建设计划大纲》,以及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于1947年12月底完成的另一份首都政治区计划方案。就规划实施情况而言,南京首都政治区规划的建设长期进展缓慢,除了选址方面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之外,更突出的制约因素表现在是否有必
201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老年综合津贴政策,将老年人免费乘公交变为按年龄段给予现金补贴。文章基于不同补贴方式下老年人经济效用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评估老年综合津贴政策对老年人实际出行需要的满足程度。研究发现,首先,该政策由发卡到发钱,使老年人可以按照自身状况合理安排出行活动,优化出行市场的配置效率。其次,由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活动能力和出行意愿存在差异,该政策通过调节补贴额度使老年人的基本出行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老年人群体对政策的满意程度较高。但65-69年龄段补贴额度偏低,与该年龄段老年人活动能力不相适应,在
新城是上海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增长极,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十四五”规划将上海新城建设引入全新的“都市圈新城”阶段,对其交通体系的构建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上海新城功能定位历史演变过程的梳理,判断在新发展格局和新定位目标下未来新城交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都市圈新城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建议性策略。
随着"软件定义"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上海在城市"大设计"产业体系中创新地提出了"软件设计业"的转型发展策略。通过考察软件设计企业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集聚程度、集聚形态和集聚层次,可以看出,与传统软件业相比,软件设计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址有特定的偏好。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这类企业集聚空间的分布格局和发展特征,结合城市存量空间与创新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要求,探讨这类产业集聚空间的优化策略与规划建议。
为改善现状珠江口道路过江通道运作紧张、供需错位的交通现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都市圈发展建设的新要求,研判珠江口过江通道发展趋势,提出分段定供给、差异化定功能的布局规划思考;并结合区域高速公路网结构,提出珠江口北、中、南段道路过江通道布局策略,以提升过江通道规划供给的精确性,促进珠江两岸协同发展。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的网络系统、客流特征及票务政策等发展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大湾区轨道交通在网络发展、设施衔接、管理机制及票务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建议,希望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更深层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