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开设校本课程.所谓校本课程,即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目前,初中和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但高中阶段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尝试阶段.这对于身处课改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选题、如何实施、如何评价,怎样才能让校本课程既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大胆实践的课题.
  一、课题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课题应该由师生共同选择,但鉴于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窄,难以独立选题,老师可以提供一张课题表,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因此学生的兴趣是确定课题的首要因素.其次,还要兼顾课题能否为课本知识服务.比如,高一刚开始时可以讲讲中外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学到对数函数时可以讲讲对数螺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选择的课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做高中三年的长远打算.例如,每学期都要给学生介绍中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作品,但层次要有所提升.课题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随机调整.比如上个学期我们就因为电影《盗梦空间》热映而给学生特别上了非欧几何的专题课.总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选择课题的重要标准.
  二、具体实施
  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采取选课走班制.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选,而是每学期一选,这样既可以维护课程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便于课堂管理和评价.因为课题在学期之初就已基本确定,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在每个课题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有备而来.上课是最重要的一环,既要像普通课堂那样严格出勤和纪律,又要区别于传统课堂一问一答的教学套路,不拘泥于形式,也不局限内容,最重要的是不搞一刀切式的课堂达标.学生能够学到哪一个层次完全依靠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学生真正轻松起来.例如,在讲“认识非欧几何”这一节时,它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是很难理解的.这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全懂,只要让他们了解这两种几何分支与传统的欧氏几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价值就可以了.降低难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毕竟,谁愿意学一样自己学不会的东西呢?所以,深入浅出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评价方法
  开设课程就要有评价.与普通课程不同的是,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即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效果,而不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校本课程不设期中、期末考试,评价结果由出勤、课堂表现、考核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由老师负责评定,第三部分是在作业交流课上由师生共同投票评出的.最终评价结果只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只要按时出勤且完成相关作业即可获得合格,而不合格者将被取消下学期的选课资格.用这种较为宽松的评价方式是为了不给他们太多压力,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是每名学生自己的事,强调的是个人能力,而校本课程的考核作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在评价时不但要评完成作业的质量,还要评每个组的合作效果,好的合作应该是全员参与、各负其责,而不是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完成的.总之,轻结果、重过程,轻个人、重团队,轻知识、重能力,是校本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四、主要作用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对高考仍是终极目标.在这种大背景下,校本课程也少不了要背负为课本知识教学服务的任务,但如果因此就把它办成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那就错了,校本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数学是公认的枯燥学科,开设校本课程可以为数学摘掉枯燥的帽子赢得更多的听众.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一定不要把校本课程弄得跟课本知识一样沉重.我们的数学课程可以说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校本课程要追求的正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的同学吸引到数学中来,而不是把数学当成沉重的负担.
  第二,丰富数学背景知识.在实践中、在理论中、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中,处处都存在着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但课本知识体现得非常有限.通过学习校本课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它无愧于“自然科学的王冠”的美誉.有了丰富的知识背景作烘托,学生学起课本上的那些初等得不能再初等的数学就能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第三,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许多课程内容教师也是“现学现卖”的,但这总比“不学无术”强.如果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在“吃老本儿”呢,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一代强过一代,具备了学习新鲜知识的条件和能力.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仅让我们重新体会到了学习的激情与快乐,也营造了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曾几何时,我们高中一线数学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材书”,以为校本课程遥不可及.然而,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之后,我们却发现这是一件对师生都有利无害的事情,而且远比教授课本来得轻松惬意.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发展.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极.
其他文献
(一) 否认发展是形而上学。谈论发展未必就是辩证法,要看是现实的发展还是空想的发展。辩证的发展观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任何事物都是处在生成和灭亡的过程中;一个过程结束了,另一个过程又开始了。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渐减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很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
目的: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依据。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组成的便利样本,访谈法评定国际版脑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合的166个条目。
公元一八四——二八0年的三国时代是一个“九州鼎沸、四海渊涌”的大动荡的战争时代。那时“汉祚衰陵,人心竞逐”,封建地主阶级的名派人物,各种势力都涌向了政治舞台,厮打混战,争夺天下,真可以说无日不处于战争之中。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出色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别是它成功地反映出了这一时代林林总总、错综复杂的战争。它描写战争的艺术,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第一条,“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 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可以意会到,每一名学生都是具体的,有着
0.1先秦人称代词问题极为复杂,争论巳久。本文选择特定的时代断面,最常见的人称代词中的最常用的一对作分析。 0.2从古代汉语的分期上看,《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都处在继殷周以后的列国时期的战国时代(公元前四七五年至公元前二二一年)。
多媒体的演示集视听于一体,形象鲜明、图文并茂、影音交融,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作用.多媒体作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传统手段不能够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当我们正确、合理、巧妙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时,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节约教学时间,学生的潜在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重点被突出,难点被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在引导中化解.因此,整合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获得
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龙是中华民族先祖表达人生理念和精神追求的信息载体,具有两个基本的象征意义:其一,龙是“三栖动物”,能潜、能走、能飞,象征多能,表现自强不息的精
老子的“道”在学理上有三个层面的基本含义:“无”之“道”,“有”与“一”之“道”,“纪”之“道”。老子的“道”并不仅仅是关于宇宙起源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更主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