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课堂应成为充满生命气息的空间,师生真情投入,围绕主题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彼此敞开,相互接纳,心领神会,精神舒展,愉悦,个性潜能得到发展.数学课堂不再是知识的交易所,而成为师生精神的乐园,使学生的生命都得到成长的活力.
一、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喜欢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数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案例1 教学《年、月、日》
师:2008年我国将举办奥运会,而那年的2月29日将是我父亲的第20个生日,请你们猜一猜,我的父亲今年(2005)多大?
生:一年过一个生日,2008年应该是20岁,今年是2005年应该是17岁.
这名学生的答案刚说出,就有许多学生发出了哈哈大笑并表示反对.
我请反对的学生说出理由.
生:老师今年都超过40岁,她的父亲不可能是17岁.
生:哪有父亲比女儿小的.
师:那我的父亲究竟今年多少岁呢?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是怎么回事,眼睛里流露出疑问.
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生:想
师:学完《年、月、日》这节课后,大家就会明白.这时,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事实证明,那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构思高效实用的教学思路
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案例2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请用掌声表示问题的答案.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
生:“啪、啪”
师: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生:“啪”
师: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孩子们两只手心相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生:应该是半个.
师:对,是半个.
师:半个应怎么写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心中的一半,教师认真地观察,和孩子们进行着探讨,“”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这样的设计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三、适时点燃学习的激情
数学原本曲高和寡,只有教师对数学充满激情,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数学,课堂上,我为孩子们的发现所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心里为孩子们欢呼,为孩子们骄傲,为孩子们喝彩.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孩子们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每名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自尊的不同个性的人,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点燃学习的激情.“了不起的发现”“太好了”!“太棒了”……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欣赏的动作毫不吝啬地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激情和潜能,这时,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敢说,愿意说,会说、能说、抢着说,个性充分张扬.
案例3 教学《确定位置》,在教学完“什么是列、行”后
师:各人都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了吗?我们来做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看谁反应又快又准确.
师:请第二行的同学站起来、坐下.
师:请第六列的同学站起、坐下.
师:刚才有名同学站了两次,这是怎么回事?
生:我属于第二行的,又属于第六列的,所以站两次.
师:你真了不起.
师:仅仅用第几行或者第几列能够确定他的位置吗?
生:不能
师:那么如何确定他的位置?
生:要想确定他的位置不仅要说第几列,还要说第几行.
师:说的时候一般先说第几列再说第几行.
师: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你最好的朋友坐在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学生汇报,我做记录.
师:唉!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
这时,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全班学生. 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未知的知识,说心里话,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在课堂上还是提了这样的问题.问题下去之后,同学们开始小声的议论,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生1: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全班的座位画一个图.
生2:用字母来表示a,b,c,d,e…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
1,2,3,4,5…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生3:我也是用字母来表示,a,b,c,d,e…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
A,B,C,D…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生4:用字母太麻烦,还不如用数字呢. 比如:第一列第一行就可以表示为11,第一列第二行就可以表示为12.
生:这个是很简单,但是会被人误读啊.
生4:那在它们两个数字之间加一个逗号.
生5:为了跟前面的和后面的数隔开还可以给它们加上一个括号.
到此数对已经出来了,当我听完最后一名同学的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是太棒了!”
这节课结束后,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是高兴,是欣慰,更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孩子们精彩的答案告诉了我,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是多么的感兴趣,他们是多么的有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学要少一点告诉,多一点唤醒;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等待,多一点主动;少一点统一,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单一,多一点多样.每当课堂上孩子们“小眼发亮、小脸发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的时候,我知道孩子们整个精神世界被调动起来.
一、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喜欢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数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案例1 教学《年、月、日》
师:2008年我国将举办奥运会,而那年的2月29日将是我父亲的第20个生日,请你们猜一猜,我的父亲今年(2005)多大?
生:一年过一个生日,2008年应该是20岁,今年是2005年应该是17岁.
这名学生的答案刚说出,就有许多学生发出了哈哈大笑并表示反对.
我请反对的学生说出理由.
生:老师今年都超过40岁,她的父亲不可能是17岁.
生:哪有父亲比女儿小的.
师:那我的父亲究竟今年多少岁呢?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是怎么回事,眼睛里流露出疑问.
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生:想
师:学完《年、月、日》这节课后,大家就会明白.这时,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事实证明,那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构思高效实用的教学思路
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案例2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请用掌声表示问题的答案.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
生:“啪、啪”
师: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生:“啪”
师: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孩子们两只手心相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生:应该是半个.
师:对,是半个.
师:半个应怎么写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心中的一半,教师认真地观察,和孩子们进行着探讨,“”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这样的设计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三、适时点燃学习的激情
数学原本曲高和寡,只有教师对数学充满激情,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数学,课堂上,我为孩子们的发现所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心里为孩子们欢呼,为孩子们骄傲,为孩子们喝彩.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孩子们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每名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自尊的不同个性的人,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点燃学习的激情.“了不起的发现”“太好了”!“太棒了”……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欣赏的动作毫不吝啬地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激情和潜能,这时,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敢说,愿意说,会说、能说、抢着说,个性充分张扬.
案例3 教学《确定位置》,在教学完“什么是列、行”后
师:各人都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了吗?我们来做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看谁反应又快又准确.
师:请第二行的同学站起来、坐下.
师:请第六列的同学站起、坐下.
师:刚才有名同学站了两次,这是怎么回事?
生:我属于第二行的,又属于第六列的,所以站两次.
师:你真了不起.
师:仅仅用第几行或者第几列能够确定他的位置吗?
生:不能
师:那么如何确定他的位置?
生:要想确定他的位置不仅要说第几列,还要说第几行.
师:说的时候一般先说第几列再说第几行.
师: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你最好的朋友坐在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学生汇报,我做记录.
师:唉!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
这时,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全班学生. 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未知的知识,说心里话,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在课堂上还是提了这样的问题.问题下去之后,同学们开始小声的议论,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生1: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全班的座位画一个图.
生2:用字母来表示a,b,c,d,e…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
1,2,3,4,5…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生3:我也是用字母来表示,a,b,c,d,e…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
A,B,C,D…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生4:用字母太麻烦,还不如用数字呢. 比如:第一列第一行就可以表示为11,第一列第二行就可以表示为12.
生:这个是很简单,但是会被人误读啊.
生4:那在它们两个数字之间加一个逗号.
生5:为了跟前面的和后面的数隔开还可以给它们加上一个括号.
到此数对已经出来了,当我听完最后一名同学的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是太棒了!”
这节课结束后,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是高兴,是欣慰,更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孩子们精彩的答案告诉了我,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是多么的感兴趣,他们是多么的有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学要少一点告诉,多一点唤醒;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等待,多一点主动;少一点统一,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单一,多一点多样.每当课堂上孩子们“小眼发亮、小脸发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的时候,我知道孩子们整个精神世界被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