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小细胞癌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诊断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S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细胞学与组织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8例SCCC患者年龄26~66岁,平均45.1岁,26例(68.4%)有阴道出血症状.38例中20例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为鳞状上皮异常(ASCUS/ASC-H/HSIL)8例(40.0%),诊断为腺上皮异常(AGC/AGC-N)7例(35.0%),诊断为恶性细胞/异型小细胞4例(20.0%),诊断为阴性(NILM)1例(5.0%).组织切片见SCCC合并腺癌13例,合并鳞癌3例,合并CIN33例.单纯型和混合型SCCC各占50%(19/38),混合型中多合并腺癌,占68.4%(13/19).SCCC肿瘤细胞小而一致,镶嵌状排列,核呈圆形或梭形、深染,胞质缺乏,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显示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CD56、PGP 9.5阳性率依次为94.7%、76.3%、86.5%、80.6%.34例随访时间6~72个月,至2020-12,21例死亡,总生存率38.2%.Log-rank检验显示临床分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CCC具有特征性的细胞、组织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临床分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炭药纳米类成分是近年来在炭药中新发现的一种新成分,是一种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的纳米级别的物质.炭药纳米类成分的发现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推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炭药纳米类成分具有止血、抗炎、镇痛、降血糖、抗冻伤、保肝、保肾、止泻、抗焦虑、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对炭药纳米类成分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发生在骨关节骺端的一种常见的交界性肿瘤,具有局部复发性以及罕见远处转移可能,很少发生恶性变.骨巨细胞瘤中的恶性肿瘤(malignancy in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MGCTB),也就是过去称谓的恶性骨巨细胞瘤,在骨巨细胞瘤中含有高级别肉瘤成分.依据最初诊断时就证实同时存在高级别肉瘤成分,或在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并且经治疗后在同一部位出现高级别肉瘤成分,分为原发性(PMGCTB)和继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SMG
目的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和非线性回归对鱼腥草注射剂致敏原进行研究.方法 小鼠尾iv鱼腥草注射剂(18.1 mL/kg),于不同时间点采集样本,进行气质联用(GC-MS)分析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含量测定;从所有样本中筛选出共有成分,并将非共有成分进行归类,划分成若干个成分群;对各个成分群进行相似度计算;利用非线性回归对各个成分群与Ig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计算信息量.结果 共得到鱼腥草注射剂体内成分605个,其中共有成分10个,分别是2,4-二甲基庚烷、3,7-二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抑郁(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 depression,CSDS)模型是利用生理和心理双重应激使实验动物出现抑郁样状态,进一步以传统抑郁动物模型评价指标及社会交互作用指数进行评价.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因为社交压力过大、频繁的挫败感或长期遭受欺凌而导致的社交挫败抑郁样行为,同时也可以在动物水平的研究中评价药物对于抑郁状态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主要对CSDS模型的建立方法、评价指标以及在抗抑郁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该模型在社交挫败抑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约3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心功能障碍,并逐渐发展为DCM,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NF-E2-related factor 2,Nrf2)是治疗DCM的作用靶点之一,在增强心肌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及抗细胞凋亡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通过调控Nrf2信号通路防治DCM.对中药通过Nrf2途径治疗DC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靶
目的 探究土茯苓解重金属铅毒性的活性物质.方法 以“总提取物-有效萃取部位-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顺序逐一追踪解毒活性成分的研究思路,以急/慢性铅致小鼠毒性为动物模型,以铅含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为指标,确认土茯苓解铅毒的活性部位.依据文献及前期化学研究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活性部位进行主要成分分析.结果 急性铅中毒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土茯苓总提物组和醋酸乙酯组小鼠血液、肝和肾脏中铅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有所降
目的 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PEHE)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2019年经外科手术切除及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PEHE 10例,汇总整理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肿瘤大体表现、镜下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等临床病理信息.结果 10例PEHE中,男性2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8.6岁.2例
目的 通过HPLC多成分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的多模式化学识别方法对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mandshuricum进行不同产地质量分析研究,为北细辛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4个产区的18批细辛样品,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
阴道原发性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papillary squamo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PSTC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本研究报道1例年龄为45岁的阴道原发性PSTCC,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及加深病理诊断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
目的 通过观察SIAH2在结直肠癌癌变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观察SIAH2在结直肠癌癌变过程中是否发挥促癌作用;探讨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SIAH2是否与结直肠癌癌变的关键因子β-catenin和P53相关联.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中SIAH2和β-catenin、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mRNA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发生癌变过程中,SIAH2蛋白表达阳性率呈逐渐增多趋势,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