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播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的作用与创新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f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传统媒体,广播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可以强化媒体品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通过传统广播节目以及新媒体平台,采取开办戏曲专题节目、“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系列、开办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等形式,将传统戏曲节目很好地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城市广播 传统文化 戏曲 品牌 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之一,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但是,随着媒体竞争加剧,部分广电媒体为了生存,更多地专注于市场而忽略了自身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其时,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的作为与担当,一样可以塑造媒体品牌,提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一、传统广播与传统戏曲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
  随着交通广播在车载收听市场的崛起,众多城市广播频率都在瞄准移动收听市场,因为,很多商家认为,只有车上的受众才是最有价值的。目前,路况信息、主持人脱口秀等迎合市场的伴随性娱乐类、服务类节目大行其道,专题戏曲节目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地方戏曲节目有受众吗?回答是肯定的。一方面,现有的中老年受众仍然喜欢从收音机里寻找戏曲声腔的魅力,听觉可以取代视觉,越是熟戏,越受欢迎;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与节奏往往贴近成熟受众群体的需求。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目前仍然开办着《梨园记忆》《戏迷天地》《戏曲跟我学》等一批戏曲专题节目,有着广大的受众基础,在业界有着极高的影响力。
  传统广播节目在地方戏曲上的坚守,稳定了一大批忠实受众和优秀演员。虽然,这些优势资源不一定被汽车、地产商家等看好,但是通过重新包装组合,笔者认为还有极大的市场空间。例如:可以将优秀的演员聚合在一起举办线下演出活动。从2005年开始,郑州电台与河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了《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戏剧演员排行榜,具有强烈的媒体符号,至今已经举办12年,每年年底的颁奖晚会都能吸引几十万元的赞助。
  互联网的兴起使很多戏曲唱段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点播收听,然而,传统广播媒体的内容编辑、主持人点评、演员走进直播间与听众互动等环节,都是网络收听所不能完全取代的。而且,网络广播也可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满足世界各地受众收听河南戏曲文化的需求,郑州电台在2012年依托传统广播在网络上开办中国豫剧广播,目前每月网络收听人次超过50万,其中,在蜻蜓.fm上每月的收听人次都超过30万。
  二、发挥媒体力量,寻找即将失落的戏曲声音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邃厚重,戏曲资源广博精深,剧种繁多、剧目丰富、名家辈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戏曲文化市场逐渐萎缩,发展走入瓶颈。据20世纪80年代调查显示,河南省还有26个剧种活跃在舞台上,但到2004年能够演出的剧种只剩下13个,很多戏曲只有少数老艺人还能演唱,而且由于昔日条件所限,这些老艺人的声音资料未能保存下来。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听众在戏曲点播节目中提到的很多唱段在电台资料库里找不到,一些老听众说的某些演员名字,我们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状况在日常节目中越来越多,给编辑、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如何留住这些可能失去的文化记忆?
  从2007年开始,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在挖掘、抢救、保留民间老艺人的绝技、绝腔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作为一项公益工程,持续10年寻访老艺人,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新疆等近10个省、自治区、市,寻访了300多位已淡出人们视野的老艺人,录制了8000多段唱腔,其中大部分唱段之前没有任何资料。郑州电台搜集录制的大量唱腔,醇厚质朴、板式丰富,有些板式已濒临失传。老唱腔、老戏服、老照片、老剧种……在寻访中纷纷从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浮现出来,“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系列中展示了老艺人个人唱腔专辑对研究戏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极高价值。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被誉为“豫剧活化石”的苏兰芳先生。2008年元月,郑州电台主持人连晓东第一次寻访到苏兰芳的时候,她住在河南登封的一个小巷,就连她的邻居都不知道她曾经是位豫剧大家,朴素的装扮和农村邻家老太没什么区别。苏兰芳生于1923年,是豫剧教育家周海水的第一代女弟子。1935年11月,她跟随师父周海水东进开封,将高亢悲凉的豫西调带到以祥符调为主的开封地区,从此打破了豫西调演员难以在豫西以外立脚的局面。由此,豫剧豫西调和祥符调两大主要流派互相融合,进入新的发展期。1936年底,她又追随师傅周海水西征长安,以当时先进的唱腔演出《桃花庵》,再次造成轰动。冯纪汉先生在其《豫剧源流初探》中,将她和常香玉、汤兰香、苏兰芬并称为豫西调的后起之秀。
  由于种种原因,苏兰芳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就再也没有登台演唱过,但是扎实的功底让耄耋老人仍然光彩依旧。从2008年以来,老人参与郑州电台主办的各种公益活动超过20场,在社会和河南文艺界引起了极大震动,她的唱腔与现在豫剧有很大不同,有的唱腔已经完全失传。如今,郑州电台已为老人录制两套专辑,由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录制连续广播剧《苏兰芳》。
  三、传承传统文化,成就媒体品牌
  媒体竞争中不能缺少品牌,广播媒体品牌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特点,品牌塑造周期相对较长。戏曲与媒体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合作,广播媒体拥有大量珍贵资料和专业人才优势,这些都可以通过坚守、提升成为品牌。
  广播可以通过录制音频保留唱段,录制名家的口述艺术史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通过播出戏曲节目来养成品牌。但是,广播作为音频媒体的缺陷也显现出来,如何弥补音频的保存、传播缺陷?建立以广播音频为主的实体博物馆是一项选择。
  2013年,郑州电台开始筹建一座记载河南戏曲发展历史、展示河南戏曲风采、反映河南戏曲艺术和社会作用的综合性中原戏曲文化传承中心——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藏突出濒临失传的传统唱腔和名家的口述史,也包括整理收集的珍贵乐器、曲谱、服装道具等,力求展示出河南戏曲的全貌。   在文物价值、展馆陈设等方面,媒体开办的博物馆与大型综合博物馆无法相比,因此,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的定位是一处融知识、娱乐为一体,集参观、研讨、地方戏曲普及、小型戏曲演出、对外交流的场所。除了具有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展出等功能外,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还设置了设备先进的录制间,不定期邀请老艺人、戏曲名家、作曲家、理论家以演出、教唱、讲座的形式以戏会友,在河南省范围内搭建了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录制、出版了一系列珍贵唱腔专辑,包括苏兰芳、马最云、孙映雪、李素玲、胡发生、郭凤娥、马宝贞、田爱云、李素芹、赵吟秋、李玉花等,其中,有多位艺术家已经故去。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开馆至今,已经举行戏曲讲座、名家教唱、老艺人唱腔品鉴会等40多场,接待海内外参观者近万人次。博物馆已经成为郑州广播的品牌。
  四、坚守传统,注重融合传播
  发挥传统广播优势。区域化、互动性是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郑州电台通过直播戏曲节目强化与受众的互动,注重举办戏迷圈层的各类活动,并将戏曲类活动扩展到学生,目前已经有大中专院校把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作为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
  传承传统文化要与互联网结合。“互联网+戏曲”是完全可行的,媒体办的博物馆可以在传播效果上多做文章,在互联网开办细分的互联网戏曲广播,关注日渐被大众媒体忽略的剧种、艺人。在“中国豫剧广播”之外,郑州电台计划再开播河南稀缺剧种网络频道,网上的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也正在筹划。还有,制作网络戏曲动漫,把传统的经典唱段以动漫的形式展现。
  互联网传播应更倾向视频。郑州电台的“寻访老艺人”项目从一开始搜集老艺人的资料就是音视频同步的,采访过的300多位老艺人当中如今已有40多位离世,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位老艺人都代表着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发展史,他们的表演绝技被永久留存。同时,要系统地将传统戏曲文化通过年轻受众更易接受的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传承要与创新结合。歌手谭维维将华阴老腔与摇滚进行结合,创新出的作品受到青年人的欢迎。郑州电台也在尝试将传统戏曲的曲牌提供给年轻一代的音乐工作者,将流行乐和传统戏曲进行融合,在户外音乐节的舞台上给传统戏曲一个空间。
  创新一定是在传统基础之上,戏曲剧目当中保留着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礼仪和信仰,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能让我们不忘初心,更好地前行,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本文编辑:宁黎黎)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來,网络直播正进入越来越多寻常百姓的生活。作为网络视听直播节目的载体,移动直播客户端(App)已成为时下最火爆的网络应用类型之一。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移动直播客户端传播的视听节目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不良视听节目混杂其中,涉黄、低俗、虚假等内容借助移动直播客户端推送至广大用户面前,不雅事件屡屡出现,引起了网民的不满和管理部门的注意。移动直播客户端需要切实加强内容管控,提升传播节目的
【正】目的:评价最初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方式是否影响手术预后。方法:对1999年3月至2002年2月间入住一所三级心脏中心行心脏手术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
当下移动互联音频发展迅猛,开始布局抢占广播的固有市场,而传统广播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广播必须认清自身在媒体融合中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融合面对的市场和用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报道中,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阐述,具化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用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润物无声地
近年来,传统广播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但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瓶颈问题。本文以广东佛山电台的实践为依据,提出独立发展广播新媒体的思路,认为可以在打造“主持人第三平台”、独立
财经节目在互联网渗透和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也面临着突破固化模式、尝试跨界表达、探索娱乐呈现、节目多元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角度、温度和深度三个维度入手做好财
网络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广播电台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北广播电视台“即听FM”不断探索,以“依托河北台,兼顾‘京津冀一体化’”来抢占市场;强化社区互动,以服务来增
少儿广播在内容生产和市场化运营中并不顺利,但恰恰是其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困境,在互联网思维的语境之下,却成为变革和创新的契机。由于少儿受众的精准性及其用户特征的显著
本刊讯 2016年1月21日至24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简称“中广联合会”)在江西举行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简称“史研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五届全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创新论坛,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史研会领导班子,中央电台副台长赵忠颖当选为第六届史研会会长,总编室主任潘晓闻当选为秘书长。这是中央电台首次当选中广联合会史研会会长台。  中广联合会副会长、史研会名誉会长王求对第五届理事会的成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社会各界对此关注度非常高。尤其在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涉军信息的广播传播更是趋向多元化,可以说是经验教训并存、优势劣势共生。对其进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