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在生产力构成中地位演进问题探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知识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地位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主导的过程。这种变化可由生产力系统自身的扩张性和历史上生产力主导要素的变更性找到其理论依据与前提。而知识地位演进的具体过程为:1.农业经济时代,其作用微弱,处于次要地位;2.工业经济时代,其作用增强,但未能超过资本的控制力,仍处于次要地位;3.知识经济时代,其作用力因超过其他诸要素而占据主导地位。重视对知识地位的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知识生产力构成地位演进主导要素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得以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产业也迅速壮大,人类步入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鉴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增长,知识的地位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对知识的研究,人们往往从经济现实的角度,论证其作用巨大,但缺乏集中性归纳和一定的理论性研究;也有人提出知识是生产力主导要素,但只流于结论性观点,没有给予论证,欠缺说服力;对知识的地位演进的综合研究,在理论上则更显薄弱与不足。为此,作者对知识的作用、地位问题的变化进行了考察,提出知识的地位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主导的过程。对此作者采用新的视角,即从生产力构成的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加以剖析,并采用列表法以直观地比较加强论证自己的观点。之中也提出了另一些新的看法,以供学界讨论与商榷。对知识的地位演进问题的探讨,这不仅对发展生产力学说而且对社会经济决策与发展实际均有重大指导意义。
  为什么知识在生产力构成中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主导的过程呢?以下作者从理论依据、地位演进过程两大部分来展开论述。
  
  一、理论依据
  
  本人认为,生产力系统的扩张性和历史上生产力主导要素的变更性,能使我们找到解答知识地位演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与线索,在理论上能成为论题成立的依托与基础。
  
  1.生产力系统是一个自我扩张的开放性系统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实体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在生产力前进过程中各要素系统及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都在发展变化、自我扩张,这就出现了内涵上要素系统的扩张和外延上大系统的扩张。
  (1)内涵上:要素系统的自我扩张与分化。生产力是一个矛盾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影响、又相互统一,彼此在相互比较中竞相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因此各要素都在无一例外的增强扩张自我作用力,笔者以列表的形式来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地位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比较(如图所示)。
  并在较量对比中显示出各自作用大小与功能强弱的不同,即呈现出有起有伏、水平不一的参差状态。经过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各要素作用力在量的积累过程中会发生缓慢性质变,表现出新的特点。因此,一方面,各要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都有增强与扩张的趋势;另一方面,在这种局部性质变过程中,必然会从某种要素中裂变分化出一种新的独特异常的要素,去适应某个新的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并被赋予独特的经济功能与使命,来迅速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本人认为,生产力要素在扩张中有两次分化,具体如下。
  第一次分化:“资本”要素就是在工业时代从劳动资料中分化出来的,它由货币转化而来。在工业经济时代之前,货币只是生产力中劳动资料要素内的一个因素、一个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当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转化为“资本”,并被社会赋予强大的经济职能,在这个经济时代,这种“资本”借由先进科技转化而来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管理方法体系,长期控制着企业的生产。
  第二次分化:知识由生产力“因素”转变为生产力“要素”,其契机是信息技术的产生应用及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是:由劳动者要素中包含的个体智力“因素”发展提升分化为专门的科技知识行业,即社会智力因素,再发展到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群的出现才转为生产力“要素”。
  第一二次产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取得新成就,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使得“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由此得知,此时的科学知识还只是生产力“因素”,它对其它要素的依附性很强,与直接生产过程之间还有较远的距离。知识是无形的生产力,它要转变成“要素”,会比“资本”要素产生所需的时间要漫长得多。专门的科技知识行业的分化独立与发展,则是知识变成“要素”的必经阶段与中间跳板,是科学知识“因素”发展壮大自己作用力的最佳平台。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 则大大缩短,并与生产日益紧密结合成统一体系。这里有一则数据表明了科技在不同时期作用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世纪初占10%~15%,20世纪中期上升到40%,70年代以后则达到60%以上。从中可看出,20世纪中期以前,科技的贡献值较小,从中期开始往后科技的贡献值迅速攀升。这里,科技知识在生产力中正逐渐由不起眼的“因素”转为具有重要地位的“要素”,而20世纪中后期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產业群的发展应用,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分水岭。因此作者认为,从此时开始,科学知识在生产力中转变成“要素”。
  (2)外延上:生产力大系统的自我扩张。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它要永远发展,不会停止在某个水平上。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惟一能动性的要素,他所进行的劳动实践,使生产力系统的逐渐扩大成为可能。这里,劳动者的劳动实践是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之源。
  生产力系统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会自我扩张。从内部而言,各要素系统的自我扩张会直接促进生产力大系统的自我膨胀。尤其是从要素系统内分化出“新”的要素以后,生产力的能量大为增强,其前进的速度呈跳跃式状态,整个生产力大系统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范围、提升层次。从外部而言,生产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发展变化时,还与其周围环境发生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并以吐故纳新来增强自身系统的整体功能,即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特点。于是在内外因素合力的作用下,生产力大系统实现了滚动式发展,已形成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三个实体要素组成的初级系统,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加上“资本”要素和科学知识“因素”联合组成的较高级系统,第三层次是在第一二层次基础上再加上已分化出来的科学知识“要素”共同组成的更高级系统,这三个层次彼此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如今的生产力大系统。但其发展的根源是来自于内部的矛盾运动,由于生产力内部前进的本性与各要素的相互竞争,推动了生产力系统的扩张与膨胀,而且今后本系统还会在这个层次上不断地扩张,所以生产力是一个自我扩张的开放系统。
  
  2.不同时代有不同要素在生产力中占据主导地位
  由上文的观点就可得出结论:生产力各要素的地位不会凝固不变,而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因为各要素作用均在增强、扩张,经过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要素性质与地位的根本变化,于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上,会有不同的要素,在生产力中占主导与支配地位。曾经的主导要素其地位会被作用力超过自身的要素所取代,而曾经处于次要服从地位的要素或因素,会因自己的作用力超过诸要素而占据主导地位。哪个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最大,生产的稀缺程度与需求程度最高,就能对其他几种要素进行整合,于是,哪个要素就成为核心要素,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幅度和发展水平就由之决定。
  人类经济历史的实践表明: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生产力主导要素不相同(参考图表)。
  (1)农业时代,生产力主导要素是土地。这个时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业是主要的产业,它对土地依赖性最强,土地资源成为极其重要的资源,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利用土地去雇佣其他要素的控制权、掌握土地要素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收益,生产力其他要素则都以土地为中心发挥自己作用力,在整个要素体系中就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有了土地就拥有了一切,而土地所有者(地主)就成为财富与权力的代表者。
  (2)工业时代,生产力主导要素是资本。这个时代,经济以工业为主,制造业是主要产业,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多,生产所需资料不再局限于土地,工业制造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可离开农村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去发展,需要投资建厂、买设备原料、雇佣劳动力,这就要拥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资本为前提。货币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者合称工业资本),谁拥有工业资本,谁就拥有了支配生产力的主动权,就拥有了雇佣其他生产要素的选择机会与权利,其它生产要素全部受控于资本关系而使用,它们必须服从于资本增殖榨取更多剩余价值或利润的需要而进入生产过程。于是资本或资本关系成了超生产的力量,而资本所有者即资本家就成为财富的代表者、社会统治者。
  综合来看,生产力系统的自我扩张和历史上生产力主导要素的变更性能使我们得出结论:生产力内部知识系统也是不断扩张的,并且必然在特定时期会成为生产力主导要素。因此,从理论上讲,知识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就必然有一个由弱到强再到主导的过程。
  
  二、地位的演进
  
  在了解了知识演进问题上的理论依据后,我们将论述知识的地位是如何具体地经历从弱到强再到主导的过程的?参照图表我们来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
  
  1.农业经济时代
  知识发展十分缓慢,作用力弱小,在生产力构成中处于次要地位。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知识的表现形式主要以个人的经验、技能为主,劳动者中极大多数都是文盲半文盲,素质十分低下,体力劳动在劳动形式中占绝对优势,而生产工具以铁器和畜力等手工工具为主,劳动效率很低下,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与三个基本要素相比,知识在生产力构成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因素,几乎处于被忽略的次要地位。
  
  2.工业经济时代
  知识发展较快,作用大增,在生产力构成中其地位提高,但仍处于被支配地位。此时经济对知识的依赖性有所提高,而到工业化后期,依赖程度则大增。当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创造的数量相对较多,通过应用创造了先进的机器,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把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生产力唤醒,社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时,凝聚于机器的知识技术不断传播,科技知识行业迅速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中知识的作用大为增强,并使财富快速增长,满足了资本家对利润的无止境的追求。
  工业时代,知识的表现形式以科学发现、发明、专利技术等新科技知识为主,它使劳动产品与各生产要素中的知识含量日益增加,参看图表内容得知,科技知识改变了诸要素的特征、结构与功能,使生产力构成趋于优化,使人和物的要素有更好的比例,达到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因而它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日益扩大、加深,其经济作用之大,已是农业时代远不能比拟。知识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这种作用力并未超过资本的控制力。由于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并非十分紧密,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较长,因而知识对其他诸要素的直接依赖还较强,它依然是生产过程的“因素”,因此,知识在生产力之中仍处于次要服从地位。
  
  3.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发展异常繁荣,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在生产力构成中处于主导地位。二战之后计算机的发明创造与应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的迅猛发展,人类经济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引起知识的生产成倍增长,传播加快,形成了知识流。知识成为重要资产,它包括科技发明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信息、管理经验等,成为企业财富的象征。这个时代,知识行业已具有高度专业化、高度综合化特点,且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群,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周期已大大缩短,它与生产日益紧密结合,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运用,能使知识与收益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出现边际收益“递增”趋势,改变了过去边际收益“递减”状况。社会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转向内涵式发展轨道,企业发展的类型以知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为主,这种企业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经济事实与现象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在于知识与技术,科学知识是生产力主导要素。其现实原因就在于:①科学知识对经济的贡献占绝对优势。例如,二战以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降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降至20%左右,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这些国家已上升到60%~70%的水平。科研成为第一生产过程。如今企业生产链条及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竞争的战线都前移到科研阶段,知识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②高新技术等知识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与趋势。它改造了传统产业,使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化方向转移,引发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③知识劳动成为劳动的主流。复杂的脑力劳动能创造出比一般劳动更多的价值,尤其是其中的创新劳动是价值创造与增殖的核心。④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知识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与信息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与内驱动力。⑤知识由观念的外生变量转为实际的内生变量。经济实践表明,知识存量在急剧变动,二战后,科技对生产力结构公式具有乘法效应,但如今的高科技产业对它已具有指数效应,使财富呈几何级数增加。
  对于知识是生产力主导要素的观点,还可从生产力构成内部进行理论分析而得知。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知识借助于信息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手段已从生产力之中分化成“要素”,正因为有这种生产技术作保障,知识要素才能不断复制、重复多次使用,才得以进行全球性流动与配置,实行知识成果高度共享,这时,知识的表现形式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科研管理、创新理念等知识为主,它是各要素的灵魂,有巨大的辐射力与渗透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势能,使其它各要素的内容、质量、性能等发生重大变化,对生产力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资本的利用与扩张,则要求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条件下合理有效地进行,受控制地使用。这表明,此时知识的作用已超过资本的控制力,诸要素作用的发挥均受科技知识的支配、影响而得以放大、提升,并得以改造与整合,来发挥其整体功能。虽然知识要素作用的发挥仍离不开诸要素,彼此之间有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各自的依赖程度已不是同一水平,知识要素已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控制要素,其他生产要素只有依附于知识要素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谁拥有和控制了知识要素,谁就拥有了进行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谁就擁有了要素复制的机会和动态的财富(知识含有附加值),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就是权力与财富的代表者。这样知识与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就形成了以知识要素为核心和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这时的知识要素已成为生产力主导要素。
  总之,随着生产力系统的自我扩张,知识要素也自然地在扩充膨胀自身的局部系统,它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终于在它有信息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作为生产保障的条件下,它的作用力影响力超过了资本,这时经济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已超过其它任何生产要素,知识要素就取代了资本的位置而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知识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就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主导的演进过程。
  对知识的地位演进问题的突破性研究,在理论上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发展与创新,在实践上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并对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提出了紧迫性任务。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  [关键词] 贸易关系与结构 产业内贸易 垂直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中日韩三国之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Web Services和COM+技术的特性及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和COM+技术的三层分布式物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应用系统在逻辑上多层分离与物理上的分布实施,真正实现了跨平台、跨语言的软件代码重用,最后给出了系统实现实例,说明了用Web Services和COM+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的方法。  [关键词] Web Service
期刊
[摘要] 现代民法必须通过其内在的关于人的观点才能得以理解。这种关于人的观点在康德伦理学中得到了集中阐述并被引入法律领域产生了法律人格概念。法律人格最终与伦理人格相分离成为了纯粹实证法的创造。由此,法人得以被实证法赋予了法律人格。  [关键词] 伦理人格法律人格法人非人格化    一、法律人格的私法伦理    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兹在论述《德国民法典》的精神基础时开篇说道:“《德国民法典》的基
期刊
[摘要]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CIS战略逐步成为了我国名牌的孵化器,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在CIS的实践中的不正确的认识和作法,极大地妨碍了CIS战略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希望通过对我国企业CIS战略的误区的研究,使CIS战略真正成为品牌建设的推动火箭。  [关键词] 企业 CIS 误区    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为企业形象
期刊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产物,它将许多先进的管理体现在ERP软件系统中,成为最先进的现代制造企业的管理手段,现代管理思想、现代化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体。企业流程重组(BPR)是针对企业上下游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理念,它不是企业在原有生产模式基础上的改善,而是一种脱胎换骨的革新。因此,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ERP与BPR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突出,客户这一重要资源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制胜关键。为此,客户关系管理(CRM)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管理模式就运孕而生。本文将结合CRM的产生背景、CRM建设的风险性以及目前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企业实施CRM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为企业实施CRM提供建议。  [关键词] 企业 客户关系管理(CRM) 风险 措施    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格局的转变,企业能
期刊
一、从T恤服装到T恤文化  T恤是“T—shirt”的音译名,保留了英文起首字母“T”。关于T恤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由卸茶工人穿的工作服而演变的,一种说法是由它的形状而取名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由航海士兵穿的短袖汗衫而演变的。T恤是流传最广的一种服装,它超越性别,国家,民族的界限,不管时代变迁与发展,T恤依然流行。随着T恤的广泛流行,形成了一种风潮,创建了“T恤文化”。  信息多元化的时代,T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以最快的步伐让自己在世界上“走出去”,同时也期望以足够的引力将外界力量“请进来”。而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一个形象模糊的城市就像一个人长着空白五官,让人难以记忆与关注。因此城市的形象塑造已成当务之急,此次上海市领导用系列广告的形式展开城市形象推广,正是应时而需。然而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势下,对城市形象广告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融入公关意识,体现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及安全性需求,从支付工具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利用新型的CPU智能卡自身的安全优势,在卡内建立合理有效的存储结构,设计合理的算法及规程,来提高电子商务的支付安全性。  [关键词] 电子商务智能卡安全RAS    一、 概述    Internet是电子商务的重要通信网络基础,其通信核心是基于TCP/IP协议簇等公开通信协议,具有充分开放、管理分散和不设防三
期刊
[摘要] 360度绩效反馈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它有着特定的适用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要注意企业的文化环境氛围和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在执行360度绩效反馈时要注意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区别于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对评价者进行培训、注意操作细节和实施步骤、保证完整的配套措施等。  [关键词] 360度绩效反馈 评价    360度绩效反馈是最近备受推崇的一种综合性绩效评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