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培养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不仅与大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在经管类专业建设过程中,对职业素养教育、隐形职业素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培养同教学科研的协同重视不够造成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普遍缺失,我们必须要加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拓展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渠道、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科研工作中包含职业教育。稳固树立大学生职业素养基础,全面促使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育机制;经管类大学生
  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被夯实大学生的职业基础所需要,能有效地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职业意识,也更快的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一个学生如果缺乏职业素养不仅影响就业率变低、影响个人的发展前途,而且更加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由于这些原因,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工作宣传和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
  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下,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意向中虽然强调主动发掘个人的工作能动性,同时还格外注重个人的岗位权利和自由,但这些也并非完全依照个人志趣所决定。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不仅需要对个人行为时刻负责,而且还应遵循社会群体之间的各种游戏规则,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三是要加强道德教育。法律不能成为约束自我的永久底线,而道德才是人之根本。大学生只有拥有较好的道德素养和较高的思想水平,才能真正积极投身各个岗位、各项工作,才可能在各项事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和贡献。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首先,注重高校大学生職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一年级时,高校应抓住入学教育良好契机,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学生尽早理解所学专业的含义、内容以及当前就业市场状况;二年级时,全面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发现并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三年级时,加强学生对社会岗位选人、用人标准及市场专业人才需求的了解,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招聘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业务素养;大四时,高校应抓住毕业生择业技巧和角色转换的任务主线,帮助毕业生及时掌握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积极协助学生准备应聘材料,推动实现精准择业;第二,加强大学生毕业求职技巧培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利用邀请企业HR人员做讲座和专题报告等各种形式,向在校毕业生现场指导自荐、面试等应聘技巧和经验,并在部分应聘细节方面开展专项培训,促进职业习惯养成;第三,推动整体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机制。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清醒意识到,决不能仅仅依附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力量,而应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有机渗透到高校各项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中去,加强教职工通过学习、工作与管理对学生进行职业影响的意识和能力,用过硬的职业素养向学生言传身教,传授学生完成职业任务需要的能力。
  二、拓展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渠道,加强专业实践环节
  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环境中才能得到锻造,才能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步趋于立体化,使大学生沿着职业感知——职业肯定——职业人格的正确路径依次递进,顺利完成由大学生到职场人的关键转变。同时,高校应协同校外,拓展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平台,着力形成“校企”、“校所”、“校会”等多边合作机制。首先,企业是社会职业、岗位的重要提供者,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应以企业招聘员工的能力标准和要求为导向。高校在坚定培养社会后备人才的根本任务的同时,也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职业培育宗旨,着力解决人才供给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严峻问题。高校职业实践教学要深入到企业一线,在课程优化、岗位实习和共建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企业则要根据整体发展需求,利用委托委培、企业参与教学、共建实验室、开发实训基地等形式,重点突出培养对口人才。其次,高校应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推动建立合作关系,全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途径。一方面,在两者联合公关相关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高校应发挥科研院所在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设计、研究、实施等途径,增强学生全面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科研院所的人力、学术资源优势成立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定期邀请科研院所人员进行授课、座谈等实际方式,建立起一个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实习学生培养平台,加快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最后,行业协会作为立足本行业内部、规范本行业利益和规则的一般社团组织,它的性质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高校要牢牢抓住行业协会对相关行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求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及时、准确获取不同企业对不同人才培养的相关意见与要求,通过“倒推法”有原则性地调整人才职业培养计划,稳步推进行业协会定期对高校职业培养质量进行调研、评估,积极推动人才职业培养与开放市场需求接轨并驱。第二,高校要明确行业协会在职业资质培训方面的资源优势,将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工作迅速铺开,着眼大学生从业技能和资格的提升,扎实推进职业素养与就业岗位的供需“零距离”对接。此外,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多元协同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这其中包括教育过程的理论完整性、教育资源的实践多元性和教育环节的逻辑协同性,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予以支撑和保障。首先是组织原则保障。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和各行业协会要始终以互惠、互利、共赢为根本原则,不断优化机构,明确各自职能,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共同推动开展各项工作;二是规章制度保障。高校和其他组织、单位要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建立一套职业素养培育制度,保证协同、协作在有章可循的同时,有据可依。三是考核机制保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要按照导向性、适用性和综合性、动态性原则,严格按照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整体与个人、自评与他评的规范办法,建立一套包括职业素养的培训内容、实施方法、保障措施、展示途径、目标效果一体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将职业素养教育与科研工作高度融入,加强素质推动力
  高校在科研工作目标定位上不仅要抓住推动科技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要义,还应自觉肩负培养大学生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的重大责任。而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同时也是就业人员开展职业活动需要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可贵专业能力,比如踏实勤恳、实事求是、淡泊权势的高贵品格和敢于战胜一切艰难困境的意志等,还包括扎实的知识体系和操作能力等。另外,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作为社会各行业职业素养的内在灵魂,更代表着职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显然,将职业素养教育与高校科研工作密切融入,不仅能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学术风气,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扎实专业知识,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以强化科研育人作用,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养水平。首先,重视宏观科研环境的形成。高校一方面要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相关专家、研究学者和学生创新典型的媒体报道宣传,广泛有效地开展学术报告、创新论坛和科研讲座,以活动影响力带动整体引导力,形成创新意识活跃、专业交叉全面融合的良好科研氛围和创新环境。其次,拓展创新培养新渠道。以创建大学生学术研究社团、举办交叉专业竞赛、开放科研场所和实施科研案例教学等多重举措为抓手,逐步使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立体化,加快推动科研育人工作整体向纵深发展。最后,稳步开展“双创”,即创新创业培训工作。高校应深入开展对外战略合作,通过设立“双创”专项基金、举办多形式的创新科研竞赛、开展“双创”教育及相关科研立項、搭建高校创业实训基地和初创孵化平台等,加快形成教育、指导、实践、服务一体化的高校“双创”教育服务体系,全力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和氛围,着力形成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谢纳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维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4(2).
  [2]宋占新,李建成,王志红.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12).
  [3]曲长海,王越芬.高校多元协同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
  [4]陈静,王繁,喻柯力.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5]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1).
  [6]张克荣.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J].安顺学院学报,2016(1).
  作者简介:常永佳(1984—),男,河南鹤壁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教育管理。
  姜舒畅(1982—),男,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素质教育。
  杨晓丹(199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冯康(1997—),男,河南邓州人,本科在读。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黄河科技学院2017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项目“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研究——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的资助(编号:KYSZ201708)。本文是该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重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设备也在与时俱进。那么,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中的管理水平。不少的高校图书馆运用了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将图书馆里的资料进行收集整合,并通过一系列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因此,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数据;背景下;教学中;作用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信息化、网络化逐步发展壮大,网络化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入推广和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得到集中的体现。针对这样情况,本文以深入细致的阐述图书资料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性入手,有针对性的切实提出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策略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的具体内容,希望为相关从业者和有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资料;管理与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和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国民的阅读需求也在与日俱增。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取大量课外知识的场所,其管理模式与管理质量越发受到关注。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篇文章先是以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为写作切入点,在简要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提供自助式图书馆借阅模式、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对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品牌;品牌建设  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时间呈现碎片化,获取信息服务的渠道也更为多样,在此情况下,图书馆不再是主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地位面临极大挑战。高校图书馆如何
期刊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理念、业态形式,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要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优势创新自身的服务模式。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创新了服务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创新;服务理念;业务重组  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
期刊
摘 要:小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启蒙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为此,文章对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在明确小学开展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展需要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  一、加强德育工作团队的建设落实全员育人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兴起,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进步的结果,而另一方面,其产生和兴起的过程又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同步。当前国内有关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多为经验主义研究,对于传播与政治经济权力之间关系研究较少。在当前社会语境下,运用宏观视角重新反思被意识形态遮掩的新媒体发展之路这一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运用宏观视角,对于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传播研究进行反思,以寻求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 
期刊
摘 要:安全教育工作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各类素质教育的底线和基础,高等院校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本文从广东省某医科大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入手,分析和研究当前医科类高校中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加强新时期医科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效力。  关键词:医科类大学;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在防
期刊
摘 要:建筑装饰专业要培养出适应设计市场的人才,首先从师资队伍建设开始,每一个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是首要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市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建设目标  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在极其焦虑中奋勇前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令我们比哪个时代的人,都要焦虑。建筑装饰专业要培养出适应设计市场的人才,首先从师资队伍建设开始,每一个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是首要的建设目
期刊
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声像制品越来越普遍,声像档案也随之迅速发展。声像档案有着纸质档案不可比拟的重要功能,但声像档案却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为声像档案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当下声像档案管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必要加强声像档案管理,以此更好地发挥声像档案的功能。  关键词:声像档案;管理;功能;存在问题  所谓声像档案,是指一切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摄制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通过特定介质保存的区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