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还远远不能适应语文素养提出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分析讲解、问答、交流削弱了学生读书的热情,造成输入少、积累少、语言营养不良。2.各种练习花样翻新,读整篇文章、整本书的时间少。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替代了大量书面语言的实践机会。4.生活节奏加快,学习门类繁多,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基于上述四种情况的出现,说明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达不到一定的数量,而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学生在平时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汇贫乏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与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这是语文教学从理念到实践的重大变化,是新时期语文研究成果的精华所在,是恢复、保持、发扬光大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指导语言学习。
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文化积累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一、课内积累,省时高效
1.直奔重点——省时。
课内积累主要是在常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从而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学情,直奔重点,提高效率。如《鼎湖山听泉》一文第五自然段对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作了生动描述,其间运用了排比、打比方等修辞,词语丰富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其他一些非重点段落应大胆舍弃。只作大体了解即可。
2.以点带面——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点带面,适当补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学习《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的时候,可补充学习《早春》、《忆江南》、《春夜喜雨》等描写春天的古诗及与春天有关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春景。除教师推荐的相关材料外,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这样以点带面,资源共享,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二、课外积累,广泛多样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知识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1.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打通课内外,而且要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阅读积累是语文实践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即鲜活的和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都可以成为积累语言的材料。如台湾选举、美国虐俘、印度洋海啸、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等,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其进行了解。积淀语言。
2.以语文教材为辐射点。
即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语言材料。如复习写春的古诗时,课前可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收集与春天有关的诗句,这样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以名家名篇为重点。
名家名篇不仅行文畅达自然,而且语言精练准确。读名家名篇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在脑海中贮存丰富的文学常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自然地流露于笔端。如朱自清的《背影》、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以心悟其境,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丰富语言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文化积累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一、课内积累,省时高效
1.直奔重点——省时。
课内积累主要是在常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从而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学情,直奔重点,提高效率。如《鼎湖山听泉》一文第五自然段对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作了生动描述,其间运用了排比、打比方等修辞,词语丰富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其他一些非重点段落应大胆舍弃。只作大体了解即可。
2.以点带面——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点带面,适当补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学习《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的时候,可补充学习《早春》、《忆江南》、《春夜喜雨》等描写春天的古诗及与春天有关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春景。除教师推荐的相关材料外,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这样以点带面,资源共享,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二、课外积累,广泛多样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知识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1.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打通课内外,而且要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阅读积累是语文实践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即鲜活的和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都可以成为积累语言的材料。如台湾选举、美国虐俘、印度洋海啸、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等,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其进行了解。积淀语言。
2.以语文教材为辐射点。
即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语言材料。如复习写春的古诗时,课前可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收集与春天有关的诗句,这样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以名家名篇为重点。
名家名篇不仅行文畅达自然,而且语言精练准确。读名家名篇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在脑海中贮存丰富的文学常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自然地流露于笔端。如朱自清的《背影》、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以心悟其境,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丰富语言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