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今诠:蒙元名臣耶律楚材治国理政新探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6938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耶律楚材是蒙元时期的政治家,他凭借非凡的才干赢得蒙古大汗的信赖和倚重,作为中原士人的杰出代表跻身13世纪世界权力的中心舞台。他以"治天下匠"自居,着眼全局擘画蓝图,不失时机地提出涉及民生、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治国方略并努力推行,体现了运用中华文化治理世界性帝国的实践探索。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耶律楚材的治国理政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他取上得中的治理成效,不仅显现于当时,尤其泽被于后世,为蒙元一朝最终认归中华正统起到了奠基之功。
其他文献
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区域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呼唤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因为作为最重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此,京津冀三地政府应当转变发展理念,跳出各自的行政区域来谋划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百年大计,扩大区域间的对内开放,尽快消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因素,对区域内的行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产业梯度结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加以改进,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加快京津冀三地劳动力资源的深度融合及优化配置,并以此来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高速、高
1933年3月12日,在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29军500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获得成功,鼓舞了民族士气,凝聚了国人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与情感需求,以及对民
佛教医学已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尽管佛教医学翻译是佛教医学在印度外得以研究的基础,但专门针对前者的研究很少。仅有的一些零星研究一般均将安世高作为首位将佛医引入中国的译者,其根据主要为《开元释教录》所载“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译经传入印度之医药”,却又均不能指出具体引自《开元释教录》之何处,也不能正确指出究竟安世高所译哪一(些)部佛经涉及佛医。然而,细读《开元释教录》,并未找到上述引文内容。通过进一步考察《出三藏记集》等重要佛教典藉的相关记载及安世高、支娄迦谶所译佛经,可以确定安世高与支娄迦谶都是较早
明清之际,直隶地区灾荒与战乱齐发,天灾与人祸并行,社会残破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清朝统治者迫于广大汉族民众的压力,不得不
近几十年来,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从而成为掣肘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基于此,环境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备受关注。在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而环境治理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深化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而且有助于中国社会环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助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生态环境体制改革的顺利实现。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兰亭雅集的关键人物除了王羲之、孙绰和谢安外,还有其他类似的幕后推手。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晋书》及王世贞《艺苑卮言》的梳理发现,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心性及其行为很值得关注。他与具有较高政治、文化地位的文人建立了特殊关系,从而对文人玄谈和文学活动产生了影响,尤其与兰亭雅集地(会稽地区)形成密切联系,凡此皆使其在地域和全局意义的兰亭会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引导作用,成为兰亭雅集十分关键的幕后推手和两晋帝王中少有的文人领袖人物。
现代学者认为“文以载道”之“载”字把文学当作装载工具,进而否定这一传统命题。其实,从“载”字的造字构形及与“天覆地载”的原生关系看,“载”义与万物受到“道”的鼓动而具有生长性相关联;从庄子论述“技”“乐”“言”与“载道”的关系看,表明“载”的实现应当具有精神条件;在儒家文论中,“载”义与“言志”“忧患意识”“不平则鸣”的积极主体意识相关。可以说,“载”字因其文化、审美及伦理上的多重意义而成为文道关系的审美中介物。
中国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民族文化彼此交融互动的进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文化基因。考察民族文化融合重要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与特质,有助于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认知,从而形成全面、客观、具体的文学史观。北魏初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创作主体的民族认同观念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出仕北魏的汉族文士因身份差异、家族地位、政治期待等诸多不同,对民族政权及其文化的认同也存有差异,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学交游关系。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一方面,主动调适于民族文化背景而形成“声实俱茂,词义典正”的文风;另一方面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隶属于木兰目(Magnoliales),包括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两个属,全世界共有60余种,我国有31种5变种。在我国,该科有20多种植物
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直接现实和重要内容。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须借助中国道德语言的力量;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增强中华道德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亦需要借助中国道德语言的力量。在中国道德语言体系中,汉语道德语言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道德语言主要通过汉语道德语言的历史变迁、构成要素、伦理表意功能、伦理叙事模式等彰显其民族特色,对这些重要内容的理论研究则构成解析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维度。研究中国道德语言有助于增强中华儿女对汉语道德语言的认知和价值认同,有利于增强中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