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什,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丝路古城,如今已变身为中国对外开放前沿的特殊经济开发区。
喀什,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丝路古城,如今已变身为中国对外开放前沿的特殊经济开发区。
现在的喀什就像30年前的深圳,特区建设如火如荼,每日“千座塔吊同时升起”,喀什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喀什正在旧与新的交替中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目前,喀什老城区改造与喀什特区建设正在同步进行;喀什市政府提出目标欲打造100万人口的大喀什市,城市扩张脚步势不可挡。
而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关系?如何做到保护性改造,不使老城区原有文化内涵丢失?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历史总是在前进,喀什老城区改造也一样,其改造方案在经过无数次专家考察论证后,最终得到国家八部委批准实施。按照国家八部委要求喀什老城区改造从2010年起,力争5年时间完成。
喀什老城区改造进展如何?喀什老城区改造是否得到居民理解和支持?7月初,记者来到了喀什老城区采访。
花盆巴扎的心声
7月的喀什,阳光火辣。
在喀什老城区花盆巴扎,熙熙攘攘的顾客正在挑选着各式花盆、土陶。
努尔买买提江快速走下台阶,招呼生意。
一位戴花头巾的维吾尔族妇女指着一个尿罐询问价钱,因家有宝宝,正好要添置尿罐。
而尿罐这东西,喀什市新型市场早已绝迹,唯有喀什老城区能买到,因为这里聚集着一批传统土陶艺人,像做洗手壶、洗手盆、尿罐等家什,是他们最擅长的活儿。
这些手工制作的土陶,包括少数现代风格花盆,沿着花盆巴扎台阶密密匝匝地摆放着。
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指挥部政策宣传室主任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介绍说:“花盆巴扎有32户人家,现在巴扎商人楼房都是原址重建的;你看这一排排维吾尔族风格花砖三层楼,都是去年才建好的。为方便他们做生意,政府还帮着砌了花盆巴扎台阶呢!”
“以前房子不通上下水,尤其是夏天臭味熏天;现在居住环境好多了生意也更好!”努尔买买提江高兴地说。
然而,一年前努尔买买提江可不是这样的态度,包括他在内的花盆巴扎32户人家,对政府提出的改造方案不闻不理,不同意拆迁巴扎搬进政府盖的安置楼房,他们以拒绝和政府说话的方式来抵触改造。
“以前,我们计划拆除花盆巴扎危旧房,政府也在花盆巴扎门口竖起宣讲牌宣传政策。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谈判一直处于僵持。3个月后我们去问他们考虑得如何?他们都不说话。问为啥不搬?问为啥不说话?他们都保持沉默。后来其中一户开了口‘要想我们说话,你们先得把那个牌子拆掉’。”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回忆说。
待政策宣讲牌拆除后,花盆巴扎商户才吐露心声,“你们都是吃皇粮的,住楼房没后顾之忧,可我们祖祖辈辈就靠卖花盆、土陶养家糊口,叫我们搬到楼房里住,全家喝西北风啊?”
考虑到花盆巴扎商户实际生活状况,政府改变思路,顺应民心,重新提出两种方案供他们选择:一是自拆自建改造危旧楼,政府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二是自拆统建,由改造户自行拆除楼房,政府统建结构主体。
其实,无论自拆自建还是自拆统建,都是原址上重建。重建面积与原来面积相同,不增不减。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阿卜杜·色拉姆说:“无论哪种重建方案,都,必须做到能抵抗8级、地震,同时保持原有风貌。”
“我们搞餐饮的嘛,用水是大问题,改造后楼房自来水通到家,用水方便多啦!”对于新改造楼房,花盆巴扎老商户吾布力卡斯木很满意。吾布力卡斯木一家四世同堂,共50余人,几十年来家里一直靠卖烤包子、烤羊肉串为生。
“现在雇了14名工人,3个孩子也帮着一起干,一天能卖3000元烤包子,生意好时能卖到8000元。”吾布力卡斯木说。
铁匠巴扎铿锵依旧
与花盆巴扎一样,位于喀什老城区核心区的铁匠巴扎危旧房改造也是原址重建。
叮当,叮叮当……拐出花盆巴扎就是铁匠巴扎,铁匠铺里传来铿锵打铁声。
艾则孜江是铁匠巴扎有名的铁匠师傅。打铁30年,先后带出19个徒儿。
对于艾则孜江来说,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每天不紧不慢地轮锤打铁,然后美滋滋地看着一把把镰刀、一个个砍土墁……经自己双手铸造成型,再一一摆在铺子门口销售。
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刘夏宁说:“铁匠巴扎有112户家庭,匠人过去属手工业联社,后来手工业联社大集体解散,店铺分给铁匠师傅经营,如果拆除铁匠巴扎,匠人生活肯定受到影响。”
“政府盖的巴扎跟以前一模一样,商铺还是以前的商铺,邻居还是以前的邻居……这些都很熟悉,老城区改造没影响到生意。”艾则孜江表示:唯一变化是房子建筑时加了钢筋,抗震能力强。
铁匠巴扎位于阿热亚路,在亲眼目睹铁匠巴扎和花盆巴扎危旧楼房改造未影响到生意后,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铁匠巴扎马路对面居民今年纷纷向政府提交申请,请求改造危旧楼房。
站在铁匠巴扎记者看到:马路对面一片忙碌景象,有的住户在忙着拆旧房,有的住户正在盖新楼。
在阿热亚路记者看到:整条路上只有一户未申请改造,这栋楼房孤立地矗在工地中央。
“对不愿改造的住户,我们绝不强迫。但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孤立户也会坐不住的,因为新改造住房居住舒适程度与危旧房有着明显对比。”刘夏宁表示:老城区改造完全尊重居民意愿,政府绝不强拆一间房屋。
刘夏宁计算:政府在老城区改造投入上,通电通水通暖等综合改造成本平均达1100元/平方米。“老城区改造,政府承担最难工作,像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都政府来做,还有房屋主体结构建造也很麻烦,他们不愿意干也可交给政府干。维吾尔族最擅长房屋封顶,装饰装修房屋,这些比较简单,他们愿意做。”
一户一设计,让群众满意
喀什老城区28个片区有居民6.5万户,22.1万人。
可以说,喀什老城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区域,特别是核心区人口密度高达4.9万人/平方公里;建筑密度高达70%以上。
在未改造核心区记者看到:这里楼房错综复杂,房连房、楼连楼,土木结构建筑楼房参差不齐。
这里街道狭窄,迷宫式街巷纵横交错,如果不熟悉这里建筑特点,很容易迷路难返。
“老城区道路最宽仅6米,窄处不过1.5米,大部分地段机动车辆无法通行。消防、疏散、救援更是难以实施,老城区一旦着火不堪设想!”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表示。
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喀什区市政府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为基本要求。
为有效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格局风貌和建筑肌理,地、市组织大量设计力量开展一户一设计,尽量按照居民房屋原有建筑肌理和空间布局设计,并予以合理优化调整;编制居民房屋装修指导手册,由居民自行按照维吾尔族建筑艺术风格装饰房屋,力求改造后老城“不是老城,胜似老城”,切实达到“修旧如旧”效果。
“设计时先由居民画草图,自己参与设计新家,设计人员拿到草图后再作出图纸设计,对设计图纸,老百姓有三次修改权。”刘夏宁说。
由于以前老城区居民住房都没厕所,所以老百姓画草图时经常忘记画厕所,对此设计人员总要反复改。“可以说我们设计人员在做史上工程量最大,最难的设计。老城区有近5万户居民,家家房屋不重样,这意味着设计人员至少要设计近5万份图纸。”刘夏宁说。
喀什,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丝路古城,如今已变身为中国对外开放前沿的特殊经济开发区。
现在的喀什就像30年前的深圳,特区建设如火如荼,每日“千座塔吊同时升起”,喀什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喀什正在旧与新的交替中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目前,喀什老城区改造与喀什特区建设正在同步进行;喀什市政府提出目标欲打造100万人口的大喀什市,城市扩张脚步势不可挡。
而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关系?如何做到保护性改造,不使老城区原有文化内涵丢失?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历史总是在前进,喀什老城区改造也一样,其改造方案在经过无数次专家考察论证后,最终得到国家八部委批准实施。按照国家八部委要求喀什老城区改造从2010年起,力争5年时间完成。
喀什老城区改造进展如何?喀什老城区改造是否得到居民理解和支持?7月初,记者来到了喀什老城区采访。
花盆巴扎的心声
7月的喀什,阳光火辣。
在喀什老城区花盆巴扎,熙熙攘攘的顾客正在挑选着各式花盆、土陶。
努尔买买提江快速走下台阶,招呼生意。
一位戴花头巾的维吾尔族妇女指着一个尿罐询问价钱,因家有宝宝,正好要添置尿罐。
而尿罐这东西,喀什市新型市场早已绝迹,唯有喀什老城区能买到,因为这里聚集着一批传统土陶艺人,像做洗手壶、洗手盆、尿罐等家什,是他们最擅长的活儿。
这些手工制作的土陶,包括少数现代风格花盆,沿着花盆巴扎台阶密密匝匝地摆放着。
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指挥部政策宣传室主任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介绍说:“花盆巴扎有32户人家,现在巴扎商人楼房都是原址重建的;你看这一排排维吾尔族风格花砖三层楼,都是去年才建好的。为方便他们做生意,政府还帮着砌了花盆巴扎台阶呢!”
“以前房子不通上下水,尤其是夏天臭味熏天;现在居住环境好多了生意也更好!”努尔买买提江高兴地说。
然而,一年前努尔买买提江可不是这样的态度,包括他在内的花盆巴扎32户人家,对政府提出的改造方案不闻不理,不同意拆迁巴扎搬进政府盖的安置楼房,他们以拒绝和政府说话的方式来抵触改造。
“以前,我们计划拆除花盆巴扎危旧房,政府也在花盆巴扎门口竖起宣讲牌宣传政策。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谈判一直处于僵持。3个月后我们去问他们考虑得如何?他们都不说话。问为啥不搬?问为啥不说话?他们都保持沉默。后来其中一户开了口‘要想我们说话,你们先得把那个牌子拆掉’。”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回忆说。
待政策宣讲牌拆除后,花盆巴扎商户才吐露心声,“你们都是吃皇粮的,住楼房没后顾之忧,可我们祖祖辈辈就靠卖花盆、土陶养家糊口,叫我们搬到楼房里住,全家喝西北风啊?”
考虑到花盆巴扎商户实际生活状况,政府改变思路,顺应民心,重新提出两种方案供他们选择:一是自拆自建改造危旧楼,政府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二是自拆统建,由改造户自行拆除楼房,政府统建结构主体。
其实,无论自拆自建还是自拆统建,都是原址上重建。重建面积与原来面积相同,不增不减。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阿卜杜·色拉姆说:“无论哪种重建方案,都,必须做到能抵抗8级、地震,同时保持原有风貌。”
“我们搞餐饮的嘛,用水是大问题,改造后楼房自来水通到家,用水方便多啦!”对于新改造楼房,花盆巴扎老商户吾布力卡斯木很满意。吾布力卡斯木一家四世同堂,共50余人,几十年来家里一直靠卖烤包子、烤羊肉串为生。
“现在雇了14名工人,3个孩子也帮着一起干,一天能卖3000元烤包子,生意好时能卖到8000元。”吾布力卡斯木说。
铁匠巴扎铿锵依旧
与花盆巴扎一样,位于喀什老城区核心区的铁匠巴扎危旧房改造也是原址重建。
叮当,叮叮当……拐出花盆巴扎就是铁匠巴扎,铁匠铺里传来铿锵打铁声。
艾则孜江是铁匠巴扎有名的铁匠师傅。打铁30年,先后带出19个徒儿。
对于艾则孜江来说,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每天不紧不慢地轮锤打铁,然后美滋滋地看着一把把镰刀、一个个砍土墁……经自己双手铸造成型,再一一摆在铺子门口销售。
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刘夏宁说:“铁匠巴扎有112户家庭,匠人过去属手工业联社,后来手工业联社大集体解散,店铺分给铁匠师傅经营,如果拆除铁匠巴扎,匠人生活肯定受到影响。”
“政府盖的巴扎跟以前一模一样,商铺还是以前的商铺,邻居还是以前的邻居……这些都很熟悉,老城区改造没影响到生意。”艾则孜江表示:唯一变化是房子建筑时加了钢筋,抗震能力强。
铁匠巴扎位于阿热亚路,在亲眼目睹铁匠巴扎和花盆巴扎危旧楼房改造未影响到生意后,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铁匠巴扎马路对面居民今年纷纷向政府提交申请,请求改造危旧楼房。
站在铁匠巴扎记者看到:马路对面一片忙碌景象,有的住户在忙着拆旧房,有的住户正在盖新楼。
在阿热亚路记者看到:整条路上只有一户未申请改造,这栋楼房孤立地矗在工地中央。
“对不愿改造的住户,我们绝不强迫。但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孤立户也会坐不住的,因为新改造住房居住舒适程度与危旧房有着明显对比。”刘夏宁表示:老城区改造完全尊重居民意愿,政府绝不强拆一间房屋。
刘夏宁计算:政府在老城区改造投入上,通电通水通暖等综合改造成本平均达1100元/平方米。“老城区改造,政府承担最难工作,像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都政府来做,还有房屋主体结构建造也很麻烦,他们不愿意干也可交给政府干。维吾尔族最擅长房屋封顶,装饰装修房屋,这些比较简单,他们愿意做。”
一户一设计,让群众满意
喀什老城区28个片区有居民6.5万户,22.1万人。
可以说,喀什老城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区域,特别是核心区人口密度高达4.9万人/平方公里;建筑密度高达70%以上。
在未改造核心区记者看到:这里楼房错综复杂,房连房、楼连楼,土木结构建筑楼房参差不齐。
这里街道狭窄,迷宫式街巷纵横交错,如果不熟悉这里建筑特点,很容易迷路难返。
“老城区道路最宽仅6米,窄处不过1.5米,大部分地段机动车辆无法通行。消防、疏散、救援更是难以实施,老城区一旦着火不堪设想!”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表示。
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喀什区市政府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为基本要求。
为有效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格局风貌和建筑肌理,地、市组织大量设计力量开展一户一设计,尽量按照居民房屋原有建筑肌理和空间布局设计,并予以合理优化调整;编制居民房屋装修指导手册,由居民自行按照维吾尔族建筑艺术风格装饰房屋,力求改造后老城“不是老城,胜似老城”,切实达到“修旧如旧”效果。
“设计时先由居民画草图,自己参与设计新家,设计人员拿到草图后再作出图纸设计,对设计图纸,老百姓有三次修改权。”刘夏宁说。
由于以前老城区居民住房都没厕所,所以老百姓画草图时经常忘记画厕所,对此设计人员总要反复改。“可以说我们设计人员在做史上工程量最大,最难的设计。老城区有近5万户居民,家家房屋不重样,这意味着设计人员至少要设计近5万份图纸。”刘夏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