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内容及简要分析
结合季节特征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更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要求。春天中的柳树、小草、花儿、阳光还有动物的出现,是需要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的,而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与快乐同样需要幼儿去感知。因此,把本次活动作为“寒冷的冬天”主题的衔接,让它成为春天主题的一个引子,一方面可以将孩子关于初春的零散的一些经验加以提升,同时能留给孩子许多拓展的空间,从而可以捕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寻找教学切入口。
参与活动对象分析
中班的幼儿还处于懂与不懂的朦胧状态,对春天的认识只有一点零星的记忆。经过了寒冷的冬天,也有了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可作为比较对象,这样幼儿就能快乐地参与活动,愿意观察、探索初春的变化,感受初春的气息,并愿意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
活动指导思想
《规程》和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五个重视:重视幼儿科学情感和态度的养成,重视培养幼儿乐学、会学,重视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重视发展促使幼儿不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重视科学精神的早期培养。基于此,我们要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引领幼儿去触摸自然、解读自然。春天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季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多看、多问、多想、多动、多说,勤探索、善发现,在幼儿去表现他们自己眼中的春天时,他们在情感、语言、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必然会获得拓展。因此,笔者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设计
1.快乐地参与活动,愿意观察、探索初春的变化,感受初春的气息,能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
2.学着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并尝试表现与音乐相符合的动作。
3.能根据不同性质的音乐,尝试表达表现不同的小动物,萌发爱春天、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春游踏青,走进大自然。
2.环境创设:春天课件、三种不同性质的音乐磁带、录音机、布置好场景。
活动过程设计及分析
1.欣赏感受。
活动情境创设:播放课件。利用课件以及富有表情的配乐朗诵将幼儿引入情境。
活动过程:欣赏配乐诗朗诵《春天来啦!》。教师提问:(1)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觉得春天美吗?(2)说说看,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春天很美呢?(注重对幼儿语言的积累)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为了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进一步感知春天,所以采用了富有感情的配乐诗朗诵,引导幼儿的再回忆,并在回忆中去表达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通过随机插入角色的课件演示,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
2.倾听辨别。
活动情境创设:放录音并插播课件。声音包括:(1)抒情、柔和的音乐(课件中飞出小燕子)。(2)跳跃的音乐(课件中跳出活泼的小兔)。(3)缓慢的音乐(课件中缓慢地爬出小乌龟)。
活动过程:教师让幼儿仔细倾听,并辨别是什么动物出来了,以感受不同性质的旋律。并针对三段音乐对幼儿进行重点指导,如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燕子出来了”、“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看不见它们”等。教师并适时激发幼儿的情感:“有了这些小动物,我们不再孤单。”并引导幼儿做游戏。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通过录音机播放乐曲,引导幼儿在思考中选择不同方式来表现不同性质的乐曲。活动中选择的“飞”、“爬”、“跳”三段音乐具有明显的特点,便于幼儿听辨,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特有的表达与表现方式,比较自然地从欣赏中获取各种艺术和非艺术的经验。同时,插入角色的课件更加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及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表达表现。
活动情境创设:录音机播放音乐《我来啦!》,并插播春天景色的课件,引导幼儿小结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教师以“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动物们都出来了。你们喜欢这些在春天里出来的小动物吗?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引入活动。接着,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游戏模仿春天里的小动物,并作重点指导:明确自己角色,仔细听辨不同的音乐,尝试表现相符的动作。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用不同性质的乐曲创设情境,给幼儿在自我确定的基础上完整表现的机会。通过课件,又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乐曲带来的动态变化,使幼儿在与春天的景色以及与小动物的互动交流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4.活动延伸。
活动情境创设: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
活动过程:欣赏课件中美丽的春天景色。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通过课件《美丽的春天》让幼儿向往更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活动评价
1.认知发展。其评价要点为:认识春天,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
2.技能发展。其评价要点为:能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尝试表现与音乐符合的动作。
3.能力提高。其评价要点为:(1)能分辨“飞”、“爬”、“跳”三段不同特点的音乐。(2)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4.情感发展。其评价要点为:(1)感受初春的气息,能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2)在与春天的景色以及与小动物的互动交流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萌发爱春天、爱小动物的情感。
结合季节特征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更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要求。春天中的柳树、小草、花儿、阳光还有动物的出现,是需要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的,而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与快乐同样需要幼儿去感知。因此,把本次活动作为“寒冷的冬天”主题的衔接,让它成为春天主题的一个引子,一方面可以将孩子关于初春的零散的一些经验加以提升,同时能留给孩子许多拓展的空间,从而可以捕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寻找教学切入口。
参与活动对象分析
中班的幼儿还处于懂与不懂的朦胧状态,对春天的认识只有一点零星的记忆。经过了寒冷的冬天,也有了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可作为比较对象,这样幼儿就能快乐地参与活动,愿意观察、探索初春的变化,感受初春的气息,并愿意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
活动指导思想
《规程》和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五个重视:重视幼儿科学情感和态度的养成,重视培养幼儿乐学、会学,重视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重视发展促使幼儿不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重视科学精神的早期培养。基于此,我们要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引领幼儿去触摸自然、解读自然。春天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季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多看、多问、多想、多动、多说,勤探索、善发现,在幼儿去表现他们自己眼中的春天时,他们在情感、语言、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必然会获得拓展。因此,笔者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设计
1.快乐地参与活动,愿意观察、探索初春的变化,感受初春的气息,能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
2.学着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并尝试表现与音乐相符合的动作。
3.能根据不同性质的音乐,尝试表达表现不同的小动物,萌发爱春天、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春游踏青,走进大自然。
2.环境创设:春天课件、三种不同性质的音乐磁带、录音机、布置好场景。
活动过程设计及分析
1.欣赏感受。
活动情境创设:播放课件。利用课件以及富有表情的配乐朗诵将幼儿引入情境。
活动过程:欣赏配乐诗朗诵《春天来啦!》。教师提问:(1)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觉得春天美吗?(2)说说看,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春天很美呢?(注重对幼儿语言的积累)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为了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进一步感知春天,所以采用了富有感情的配乐诗朗诵,引导幼儿的再回忆,并在回忆中去表达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通过随机插入角色的课件演示,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
2.倾听辨别。
活动情境创设:放录音并插播课件。声音包括:(1)抒情、柔和的音乐(课件中飞出小燕子)。(2)跳跃的音乐(课件中跳出活泼的小兔)。(3)缓慢的音乐(课件中缓慢地爬出小乌龟)。
活动过程:教师让幼儿仔细倾听,并辨别是什么动物出来了,以感受不同性质的旋律。并针对三段音乐对幼儿进行重点指导,如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燕子出来了”、“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看不见它们”等。教师并适时激发幼儿的情感:“有了这些小动物,我们不再孤单。”并引导幼儿做游戏。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通过录音机播放乐曲,引导幼儿在思考中选择不同方式来表现不同性质的乐曲。活动中选择的“飞”、“爬”、“跳”三段音乐具有明显的特点,便于幼儿听辨,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特有的表达与表现方式,比较自然地从欣赏中获取各种艺术和非艺术的经验。同时,插入角色的课件更加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及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表达表现。
活动情境创设:录音机播放音乐《我来啦!》,并插播春天景色的课件,引导幼儿小结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教师以“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动物们都出来了。你们喜欢这些在春天里出来的小动物吗?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引入活动。接着,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游戏模仿春天里的小动物,并作重点指导:明确自己角色,仔细听辨不同的音乐,尝试表现相符的动作。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用不同性质的乐曲创设情境,给幼儿在自我确定的基础上完整表现的机会。通过课件,又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乐曲带来的动态变化,使幼儿在与春天的景色以及与小动物的互动交流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4.活动延伸。
活动情境创设: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
活动过程:欣赏课件中美丽的春天景色。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通过课件《美丽的春天》让幼儿向往更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活动评价
1.认知发展。其评价要点为:认识春天,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
2.技能发展。其评价要点为:能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尝试表现与音乐符合的动作。
3.能力提高。其评价要点为:(1)能分辨“飞”、“爬”、“跳”三段不同特点的音乐。(2)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4.情感发展。其评价要点为:(1)感受初春的气息,能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2)在与春天的景色以及与小动物的互动交流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萌发爱春天、爱小动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