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i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是高考的科目之一,同时也作为一门语言,在平时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语朗读在我国常规教学中是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浅析了英语朗读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英语朗读。
  【关键词】英语;朗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点。而朗读是阅读的基础和铺垫。因为朗读是出声的阅读,在朗读时,学生的眼、口、耳、脑各个器官同时并用,这就很容易增强理解力与记忆力。笔者认为,大声朗读是一种乐趣,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朗读时,通过声音的反馈,能更好地体会、理解和表达读物的思想感情。朗读,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母语的方法。难以想象,不会朗读而能说出动听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朗读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朗读,准确传神地读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使课文形象化、生动化。这除了要有准确的语音、语调,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朗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要统一在一定的感情基调上,即统一在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这一基调上。正确的朗读能够使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进一步完善,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一文,作者的思想就一直沉浸在悲痛、庄严、愤怒的感情中。朗读这篇课文时,就应把握这种感情基调。而The Necklace(《项链》)这篇文章通过分角色朗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剧情。根据不同的要求对这些材料有目标地进行朗读,使同学们既掌握了英语基础又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韵味。因为朗读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消化吸收所学内容的过程,而背诵也是朗读熟练的结果。
  因为我国是非英语国家, 不具备很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形式多样的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如鼓励他们表演英语短剧、英语小品,唱英语歌曲,朗诵诗歌,进行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也锻炼了他们开口说的能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笔者所教的两个班高二上学期自发组织了一次英语晚会。他们只是跟老师要了几份材料,除此之外都是他们自己的创意。这次晚会上,大部分同学表演了节目,有小品、故事、诗歌等,参赛者全都精神饱满、语言流畅、朗读节奏感强,表情自然,动作协调。其中一组同学演出了At the Tailor’s。剧中人物一个是流落街头最后成为百万富翁的青年,他从寒酸发展到后来的傲慢;另两个是售货员和店主,他们从冷漠到看到百万英镑钞票后的不知所措,进而阿谀奉承。三位同学的表演时,面部表情和动作的把握相当到位,台词演绎得准确而巧妙,引起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最后压轴的是一组同学表演的Western Wedding Ceremony。气氛庄严、神圣。这组同学参与人数有十几人,其中牧师声音庄重、沉稳且流畅;新娘、新郎严肃、温柔且兴奋的回答无不引起同学们的赞许声。这次晚会上同学么演出的短剧达到了逼真的效果,使观看的同学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次比赛后,更多同学投入到学习英语的行列中,学习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教学中, 要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坚持朗读,形成习惯。 其方法与形式也是多样的。
  一、跟读对话、课文。主要是借助录音机、多媒体作示范性的朗读。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听清并体会到地道的英语发音并从中感悟到其中的语境与所包含的英美文化氛围与渊源。
  二、领读。领读是在听录音的基础上让发音正确且语调好听的同学领读单词或课文。这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亲切和鼓励从而积极参与,对学习英语更有信心。
  三、集体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这种朗读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帮助那些胆小的同学同时也能使全班同学在短时间内都有朗读实践的机会。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集体朗读还有利于组织教学。上课后,利用几分钟的时间集体朗读所学单词、对话或课文,短时间内使学生精力充分集中到课本上。
  四、分角色朗读与背诵。这种练习适用于对话、短句。在练习中可以通过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与学生分组、分排,轮流的方式进行朗读与背诵表演,这种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朗读时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很多同学记忆单词,低着头拼命抄写、默写,效果不好。不妨大声朗读,反复训练发音器官和耳朵,把声音烙在脑子里。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改正口语发音,还记住了单词。
  六、朗读是积累语言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听说能力强的人并非其感觉灵敏,主要是他们的语言积累丰富。丰富的词汇、语法是口语的基础。人不可能对任何话题都谈笑自如,所以我们要通过多读、多背、多听扩大知识面,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慢慢会产生语感,变语言知识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朗读在英语水平的提高中至关重要,大量准确地朗读能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更能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朗读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课外材料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外;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当今社会对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考英语阅读文章越来越难,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然而,在朗读、精读、课内读形式下,课本文章简单、语言知识讲解无趣、教学方式刻板,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三、学情分析  四、教材分析  
【摘 要】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的初中化学课程理念强调通过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的要害。
情境教学渊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李吉林老师将其正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并形成了系统的情境教育理论。同样,情境教学也适用于高校,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
【摘 要】 由于目前的高中教材中许多实验所用到的物质都具有污染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师生的健康,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并且由于有毒物质的反复使用,也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惧怕,在高度提倡环保意识的现今时代,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成为必然趋势,而想要完成这一理念必须通过不断更新、创新实施方案,完善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并且呼吁更多的实验者有效地实施绿色化的实验方案。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教学;研究对策
【摘 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问题分析,指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是问答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交流;过度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降低。提出了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具体是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
文章针对当前中高职正在开展的中高职衔接工作,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背景、原则、主要内容、招生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结合苏州地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展开探讨。
【摘 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问题,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获得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教学效率  问题式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逐
每一段泽被百姓的历史,都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温暖记忆——  “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产到户”带给农民的温饱。  太行山脚下的河北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在取消农业税的2006年,铸造了一尊“告别田赋鼎”;2008年,他再铸“恩惠鼎”,表达对惠农政策的感谢之情。  点点滴滴的历史见证,汇成涓涓细流,贯穿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长河:从“瓜菜代”式的饥饿到温饱,再到
棉田内10%的植株有第一朵鲜花开放为初花期开始,是棉花生长中的“爬坡”阶段,是水肥的临界线。如果中午前后,棉株打焉,要立即浇水,不要后拖,且水量不宜过大,底肥不足的要追施以氮钾肥为主的速效肥料或生态源肥料,一般追施量为15kg~25kg。   初花期田间长相:株高70cm~80cm,叶色亮绿,节密蕾多,有果枝10台左右,果枝与果枝上下之间的距离为5cm~6cm,果节间也就是同一果枝上的蕾、花、铃
分析了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对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认知偏颇、教育环节缺少协同机制、忽视职业发展要求、学生的创新认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总结了高职学生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