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质疑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宽松氛围,营造质疑环境
  我们的学生很少有对所学的内容向老师质疑的。难道他们真的就没有疑问吗?回答是肯定不是,茫茫书海,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原因:成绩差的甚至一般的同学不知问什么,成绩好的对语文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是认为,已经学会,没啥可问,还有的根本不敢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不能质疑,何谈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呢?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学起于思”,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表现。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后顾之忧。因此,我努力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对此,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
  2.扩大质疑空间,培养质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如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一个善学的人,疑将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使学生将其“疑”提出并加以解决,长久下去,学生质疑的兴趣会大大降低。那怎样保持学生质疑的兴趣呢?必须扩大质疑的空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质疑,课外也可以质疑,不仅可以对老师质疑,学生家长亲朋好友都可成为质疑的对象,不仅可以对语文所学内容质疑,而且可以对相关知识、相关学科质疑。扩大质疑空间,可以引发学习探索的内驱力,培养质疑的兴趣和能力。
  3.指导质疑方法,提高质疑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工具”,学习方法是学生的“工具”,只有这两种“工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作用,对学生来讲,学习方法作为“工具”,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学生在质疑时,往往不知如何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形成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3.1循循诱导,点拨促思
  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要要求学生读课文。首先,在泛读的基础上,循循诱导让学生抓住质疑的关键点:文眼、字眼、特殊含义的词句、修辞手法、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选择、作品的构思、主题等。此点拨促思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迅速深入课文,体验到质疑成功的快乐。其次,让学生抓住疑难点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想适应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疑难点,在读中解疑,这样顺藤摸瓜,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3.2反复精读,悟出道理
  教师在提出阅读能力的训练要求后 ,让学生反复精读课文,不断地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悟出某个道理,并通过说或写表现出来。 另外,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有设计质疑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提问题不读书,把自己一些想法及疑问写在预习本上。有意识让学生去找疑。3、想象训练,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在思维能力训练方面,注重了写实实在在的人和事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把想象力与发散思维相结合。如,我们可就课文来拓展思维点,让学生想象出课文情节中没有的情况。例,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落难的王子》,就可补充材料说明他多愁善感的性格、突遭厄运时的心理及行动、在磨难中表现的非凡勇气、大彻大悟后的豁达等。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可试着更换结局来拓展思维。让学生做出种种可能的设想,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今天,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无疑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孜孜不倦追求。
  
  收稿日期:2010-06-18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收获研究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欧美国家的学习收获测量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介绍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高等教育学习收获测量方面的研究概貌。研究发现,在国际高等教育学习收获测量领域,美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其理论和测量工具对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测量方式主要包括标准化的直接评价法和自我报告式的间接评价法两种,这两类评价方法各具优势,互为补充。受
期刊
【摘 要】初中生容易将比喻与象征混为一谈,这里要谈谈两者的区别,望为初学生提供些借鉴。一、 所属范畴及构成不同。(二)使用效果及在文中地位不同。  【关键词】比喻;象征  Shallow Xi parable and symbol of differentiation  Guo Shao-yuan  【Abstract】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easy lump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答题规范化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高考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且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这需要学生根据平时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术语言,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政治问题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中学,政治学术
期刊
[摘 要]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新时代本科教育的新征程,为新时代本科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青年教师是建设“一流本科”的新生力量,其专业水平影响着“一流本科”建设的长期高质量发展。笔者在探究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基础上,基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专业、学术、晋升等多方面的挑战,提出政府、高校、教师“三位一体”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大前提下,创新型教育怎样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电教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电教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适量运用电教手段,不仅
期刊
【摘 要】情景交际能力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交际、交流、交涉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结果。训练学生的英语情景交际能力,不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高考应试水平,更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一定会在将来的人生发展上有回报。  【关键词】英语;情景交际;素质教育  How to Improve the Scenario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Hi
期刊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地规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 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 进行交际的能力,……”书面表达就是在卷面上体现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高中一年级就应 该开展书面表达训练。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在高三时才开展书面表达训练,到那时就会有一种“为时太晚、 力不从心”的
期刊
近年, 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
期刊
1.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解决问题”教学的步骤  1.1审题(收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应用题类型非常多,有图文结合式,有表格式,有对话式,而且信息量也很大,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