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栽培基质物质降解与转化规律研究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金耳不同生长发育时间栽培基质内物质降解与转化的变化规律,了解金耳对碳源的降解利用特点,为栽培培养基配方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金耳8个生长时间点[未接种(0 d),以及接种后20、25、30、35、40、45和50 d]栽培基质中含水量、pH、培养料湿重及干重、子实体鲜重及干重、木质纤维素组分的降解量,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金耳生长发育周期内,含水量由60.27%下降至39.00%.接种后25 d pH由5.50降至4.55,之后pH基本稳定在4.20左右,总体为酸性条件.培养料干重由最初的735.00 g/袋降至530.00 g/袋,子实体鲜重产量为644.71 g/袋.总培养基失重率27.89%,其中,绝对生物学效率12.33%,呼吸作用消耗率15.56%.30~35 d为子实体生长第1次高峰期,40~45 d为子实体生长第2次高峰期.0~40 d呼吸作用随着金耳子实体生长不断增加.木质纤维素组分的吸收利用顺序依次为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其利用率分别为33.90%、32.79%和30.76%.生长前期(0~30 d)主要以非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为碳源,生长后期(30~50 d)主要以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为碳源;整个生长周期内所需的44.72%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55.28%的碳源来自非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结论]金耳生长发育周期内对非木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类物质的利用率高于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可从此方面考虑进行培养基配方优化,以提高生物学效率.
其他文献
移动Ad Hoc网络(MANET网络)作为一种复杂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具有节点位置不固定、网络拓扑改变快、无线自组网、去中心化、多跳传输等特点,是无人机群组网通讯的最佳选择。在突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无人机群作为应急通讯的首选,必然要求无人机群能够快速组建网络,动态感知网络态势,无需基站进行通讯等要求。因此面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救灾环境,无人机群之间信息的快速传输及交互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该网络中节点位
[目的]对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家族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小麦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拟南芥NPR1家族蛋白序列为参考序列,从小麦基因组中鉴定出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利用RNA-Seq原始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小麦NPR1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水平.通过STRING在线网站构建TaNPR1s蛋白的互作网络.[结果]共鉴定获得20个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的不稳定指数均大于40
为了有效防控蚕病发生,阐述和分析了广西近几年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主要蚕病以及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各类蚕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联系.高温多湿条件下各类主要蚕病均易发生,家蚕农药中毒与周边作物使用农药情况存在密切联系.针对蚕病防控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正确消毒、合理使用蚕药、细化品种研究、加强桑园管理、规范蚕种生产经营及技术培训等建议,为有效防控蚕病发生,提高养蚕成功率,促进广西蚕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模数转换技术是现代社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光采样电量化模数转换器由于同时拥有光采样的优异性能以及电量化编码的成熟技术,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门方向。其中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时间交织光模数转换器能够在保证采样端高采样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后端电量化系统的性能需求,因此备受瞩目。目前主流的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时间交织光模数转换系统,其采样部分大多采用锁模激光器作为采样脉冲源,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光学腔调节难度
[目的]分析西南麦区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云南小麦育种的亲本选择及优质资源挖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种植于云南楚雄的96份西南麦区小麦育种材料的1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和测定,计算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利用这些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96份小麦育种材料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83%,其中白粉病的变异系数最高(70.28%),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4.3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
[目的]克隆小麦绒毡层退化基因(Tapetum degeneration retardation,TaTDR-Like),研究其组织表达及不同育性材料间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时空表达模式,为深入揭示小麦花药异常发育的分子机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1376(MF-XN1376)为材料,通过PCR扩增克隆得到TaTDR-Like基因的3个同源拷贝,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TaTDR-Like蛋白特性及TaTDR-Like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TDR-Like基因的组织表
[目的]分析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间杂交F2:5家系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为宁夏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及其杂交的248个F2:5家系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等方法对12个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进行研究.[结果]12个籽粒品质性状在F2:5家系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其中,水分含量、吸水率、沉降值、稳定时间和硬度指数的群体平均值均超过高亲亲本,超高亲比例为59.27%~92.74%;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出
[目的]探明硫包衣型缓释肥施用方式对不同红皮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及氮效率的影响,为缓释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红皮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扬富麦101、苏麦11和农麦88)为试验材料,在等量施氮(纯氮225 kg/ha)条件下,设100%硫包衣缓释肥(Q)、60%硫包衣缓释肥与+40%尿素配施(H)2种肥料配比方式,3个基追比水平(10:0、7:3和5:5),以常规尿素分施(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处理为对照(CK),比较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基追比处理间小
[目的]研究取食经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的玉米对粘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玉米相关抗虫机制,为利用植物自身抗性进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玉米苗喷施100μmol/L的MeJA溶液,将处理24 h后的玉米苗喂食粘虫1龄幼虫,连续喂食直至化蛹,观察分析粘虫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外源MeJA处理后玉米植株茉莉酸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处理后的玉米叶片相关激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取食经MeJA处理的玉米叶片后,6
伴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自动驾驶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率、高谱效和大容量光纤通信的需求不断上升,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因其具有大容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光纤C+L波段可用频率几乎被完全利用,仅依靠增加复用波长数目提升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容量难以满足指数式增长的网络容量需求。单载波调制的奈奎斯特波分复用系统通过压缩信号带宽、提升系统频谱效率成为实现大容量光传输的可行方案之一,但正交传输准则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