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肥厚型心肌病可移行为酷似扩张型心肌病的探讨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近相继发现部分HCM移行至酷似DCM,随病程的发展逐渐出现心室壁变薄、心脏扩大、收缩功能下降、左心衰。此时,原有左室流出道梗阻表现消失,被称作扩张期HCM。其病理改变仍符合HCM的特点,以室间隔为中心广泛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坏死、脱落。一般认为系心肌缺血导致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所致。心肌酶、心电图检查示持续性异常改变,Gd-DTPA造影磁共振、In~(111)标记单克隆抗心肌凝蛋白心肌闪烁图检查也示持续性心肌细胞坏死,预后差。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心脏移植。
其他文献
<正> 溶解血栓治疗(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AMI)80年代治疗学上一大突破,使AMI的死亡率降低18%~50%。也应用于脑梗塞,肺动脉栓塞、深部血栓形成,以及长期血液透析的肾脏病病
<正> 自从五十年代血清谷草转氨酶首次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以来,AMI的生化诊断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AMI的早期诊断,还是在估计梗塞面积,判断血管再通等方面,心肌
<正> 心脏骤停的预后严重,尽管作了广泛的研究,对急症抢救仍然是一个挑战。晚近,对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受到临床重视。 1903年Crble等首次报告,对心脏骤停的狗静注肾上腺素(E)
<正> 近10年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主要进展在于选择旁路血管。大隐静脉(SV)曾常规用于CABG,但手术后数年发现静脉的退行性改变常导致失败。目前普遍采用乳内动脉(IMA)
不同地区金融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是一样、抑或存在巨大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用本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来解释。文章基于2001~2010年
<正> 自1929年以来,又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腺苷的心脏效应作了大量研究工作,逐渐认识到,腺苷及腺嘌呤核苷酸对心脏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几年来,在某些方面又取得了诱人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诊断的病理学基础,二维超声显象特征及分型,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
<正>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近10年进展迅速,在美国PTCA作为初始血管重建术已从单支病变扩大应用于多支和复杂病变、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或初始介入)及无症状性心肌缺
<正> 原发性高血压(EHT)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免疫与EHT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资料显示遗传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免疫异常的现象,另有学者指出免疫遗传与EHT的发
<正>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钙化性心瓣膜病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有很大提高。现就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SAVC)作一综述。 1发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