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认真组织、精心施工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项目组织者的具备条件。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讲,其建设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要有很强的施工建设专业知识。因为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多层建筑,在施工中的结构安全性要求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其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导致了结构工艺的复杂。根据以上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施工策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高层建设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冬季、雨季施工不可避免,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高达2年左右。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通过缩短装饰和结构施工工期来缩短施工周期。因为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因此,可通过合理选择模板体系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2)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施工技术要求高。我国的高层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还在发展钢混和钢结构。钢筋混凝土一般以现浇为主,因此,需要重注研究钢筋连接、建筑制品、工业化模板、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同时,我国高层建筑的防水、消防、装饰、设备等要求也很高,在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使用功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消防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地下室、厨房、屋面、卫生间的防水也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二、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開口、减小墙厚等。
  (3)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三、结语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关系着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必须加强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水平,积极的探索和寻求提高施工技术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水平,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其他文献
摘要:桩基础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极高的承载力,能足以满足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承载需要,而且桩身可穿过承载力较低的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人工挖孔灌注桩是常见的桩基础一种,在施工过程中比较直观,且容易控制质量,目前仍有较多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笔者就十多年
期刊
摘要:现今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温度裂缝的产生一直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极为突出。为此,本论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及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另外自己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前言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中尤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的固化过程中,发生水化反应,内
期刊
摘要:帷幕灌浆技术是大坝工程基础施工项目处理过程中较常用到的施工技术,其主要是通过预先在设计位置上进行成孔、清孔等一些列工作后,进而进行行止水和压水实验,最后进行配浆灌注,以便更好的达到工程设计预定的目的。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坝的防漏防渗质量。文章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并对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化策略。  关键词:大坝帷幕灌浆;施工;常
期刊
摘要:危机管理意识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应该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的内涵,从树立强烈的危机管理意识、创建良好的危机管理环境氛围、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加强建筑施工中的危机处理工作、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了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希望对相关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者的危机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机管理;意识研究 
期刊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质量控制  一、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产品形成的周期也相对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应自始至终“质量第一”作为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坚持以人为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建筑行业所带动巨大的经济和高耗能源,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出现雾霾天气,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我国近期为防止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多项措施,提出从根本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建立长效的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
期刊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管建筑怎么发展,仍然存在工业化水平低、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项目决策  项目决策的最终表现为项目立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决定建设工程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领导层决策、资金保证、资源保证、效益保证,决定了工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高层建筑结构应用已日渐广泛,对建筑施工技术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建筑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底板厚度越来越厚,在工程施工中,底板由于温度应力极易产生裂缝,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灌注时采取阶梯式的平面和跑道式的灌注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克服了混凝土中产生的冷缝现象。因此,本
期刊
??:Long? ??? ?? ????Focus on forms?Focus on Meaning???? ????Focus on Form???? ????. ??? ? 2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摘 要: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泵送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因素分析,还分析了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裂缝;拌合物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一、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