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面对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存在的一些薄弱问题,必须创新选拔和管理方式,扩大党在农村的覆盖面,必须创新“两委”制度建设,全面实行依法执政,必须创新服务和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群众创业热情,从而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执政水平。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村级党组织 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为此,必须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村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处在什么地位、扮演何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是对包括村级党组织在内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集中概括。由此可以看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强弱、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1、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指挥官。
指挥官即领导者。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毫无疑问,村级党组织也就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对此村级党组织要牢牢紧记,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坐镇指挥,最大限度调动其他各类村级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村镇、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和神圣职责。
2、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设计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各种模式应运而生。究竟哪种模式最适合本地,或者都不适合,村级党组织最有发言权。因此,村级党组织要履行设计师的职责,不盲目跟从,而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冷静分析、全盘考虑,设计出最具本地特色、最适宜、最可行的新农村蓝图。
3、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联络员。
村级党组织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际之间最重要的“连结点”。村级党组织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是农民认识党、了解党的“窗口”,同时又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了解民情的“主渠道”,这种双向连结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要把各级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传达落实下去,同时,也要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上来,当好党与群众、政策与实际之间的联络员。
4、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通过村级党组织的大量工作才能变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比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该如何统筹安排?村容村貌应如何整治?农民的精神生活如何来丰富?设计规划能否到位?等等,这都需要村级党组织亲力亲为、一一抓落实。因此,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的实践者。
5、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生。
领导即服务,现代化的新型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从整体上来说,村级党组织充当的以上几个角色,都是服务生的角色。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要摆正服务生的角色定位,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后顾之忧,为新农村建设排除一切障碍。
二、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级党组织在改革、稳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党的执政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崭新事业,少数村级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些薄弱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执政意识不强。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村委会在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而村民对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宣传组织作用等认识相对来说比较淡薄,甚至出现了“宁为村长跑断腿,不为支书倒杯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淡化了村级党组织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由于执政意识不强的普遍存在,导致不少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常常置身事外、被动工作,而且畏难情绪严重,工作缺乏成效。
2、班子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不合理。当前村级党组织成员中不少是农村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人担当,而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致富技能偏少、思想观念偏旧,缺少朝气和活力,缺乏吸引力和创造力,常出现不会办事、不敢办事或好心办坏事的情况,适应不了新农村建设开拓性工作的需要。
3、“两委”关系不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委会片面强调自治的职能和权力,不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另搞一套;而有的村党支部对村委会行使自治的职能和权力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对村党支部的挑战,威胁到了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于是对村务决策和管理大包大揽,直至矛盾激化,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两委”关系不齐、不顺、不和、不强,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4、后备力量不足。一方面,少数村级党组织忽视发展或不愿发展新党员;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青壮年无心呆在农村,更无意当村官,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不愿加入党组织,这不仅使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匮乏,而且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损失,因为这部分人恰恰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5、工作作风不实。在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村干部工作能力差,抓不住重点、破不了难点,而且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办事不公、处事不当,激起群众的对立情绪;少数村干部作风漂浮,虽身在基层,却不愿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干群关系紧张、激化,导致新农村建设推行受阻。
6、致富能力不强。新农村建设不光是给村庄“穿衣戴帽”,更重要的是发展村级经济。但不少村干部常常在增加农民收入面前变得束手无策,缺乏新思路、新举措,缺乏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不能带头致富,更无能带领群众致富,致使村级集体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民生活难以宽裕。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面对新形势,村级党组织必须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抓重点、破难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法,努力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新农村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组织。
1、创新选拔和管理方式,扩大党在农村的覆盖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党员和群众是主体,其整体素质如何,关系到村级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村级党组织要从农村工作的全局出发,不仅要提高村级党组织成员素质,更要注重提高广大农村党员队伍和群众的整体素质,扩大党在农村的覆盖面,巩固村级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
一是配备信得过的村级领导班子。一个“五有”(有政治头脑、有发展意识、有双带能力、有领导能力、有敬业精神)的村党支书是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果的重要前提。在换届选举、班子建设等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五有”标准,采用民主推选、公开竞选等方式,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能干事的高素质人才选进村班子。
二是造就模范带头的党员队伍。在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要积极打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实行能人党员分片管理负责的方式,让农村养殖种植大户、个体私营业主、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有用武之地。并在能人竟争中挖掘典型,培养典型,借此带动全体党员处处作表率的自觉性,用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是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党员。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它需要高素质、现代化的新型党员和群众来共同完成。村级党组织要依托基层党校,农民夜校或农村龙头企业等教育示范阵地,对党员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强化党员素质。当前要特别注重学习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群众工作的艺术、方法等,为新农村建设准备后备力量。
2、创新“两委”制度建设,全面实行依法执政。
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委关系能否顺畅,能否实行依法行政。理顺“两委”关系,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其他各种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服从村级党组织的统一调度,各就各位,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二是建立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要创新民主形式,用制度的形式,把村委会纳入村党支部领导之下,规范村委会依法行政。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委会要将资金使用、推行进度、问题矛盾等情况,定期向村党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并相互协商、讨论,找出最有效的可行办法。
三是建立重大村务民主决策制度。凡属重大村务决策,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征求意见、民主决策;积极推行村级民主“听证会”制度;建立村民理事会,把新农村建设的最后决策权、执行权交给代表村民意愿的村民理事会。
四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务应由村民理事会统一管理,让村民对每个阶段、各方面情况都了如指掌。如: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拨了多少专项资金,这批资金用于哪些项目,每个项目用了多少等等,都要建立明细的账目,村民理事会对账目要及时审查、及时公开,实行民主管理。
五是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乡镇党委要组织党员群众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对推诿扯皮、不干事、不称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
3、创新服务和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
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他目标,因此,村级党组织要将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
一是立足本地资源,拓宽村级经济发展路子。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因此要立足本地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开辟增收途径;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村民立足本地资源发展村级经济。
二是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双带”作用和致富能手传帮带作用。俗话说:“村子富不富,核心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双带”作用以及先富裕起来的村级党员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把自己的致富理念、致富技术、致富门路传授给广大村民,鼓励村民积极创业。
三是建立创业激励机制,促使能人创企业。村级党组织在制定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建立创业志愿服务队,为创业能人排忧解难;除此之外,每年还要评出若干创业明星,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宣传,用身边的事感染、触动身边的人,努力形成党员干部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氛围。
四是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村级领导班子,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各领导班子成员要争当农业生产的技术员、市场营销的信息员、产品销售的联络员,为农民致富开山辟道。
五是增加投入,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村级党组织一方面要争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筹措资金,积累发展村级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在用地、税收、信贷、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可免则免,可减则减,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创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晏蔚青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村级党组织 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为此,必须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村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处在什么地位、扮演何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是对包括村级党组织在内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集中概括。由此可以看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强弱、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1、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指挥官。
指挥官即领导者。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毫无疑问,村级党组织也就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对此村级党组织要牢牢紧记,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坐镇指挥,最大限度调动其他各类村级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村镇、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和神圣职责。
2、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设计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各种模式应运而生。究竟哪种模式最适合本地,或者都不适合,村级党组织最有发言权。因此,村级党组织要履行设计师的职责,不盲目跟从,而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冷静分析、全盘考虑,设计出最具本地特色、最适宜、最可行的新农村蓝图。
3、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联络员。
村级党组织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际之间最重要的“连结点”。村级党组织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是农民认识党、了解党的“窗口”,同时又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了解民情的“主渠道”,这种双向连结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要把各级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传达落实下去,同时,也要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上来,当好党与群众、政策与实际之间的联络员。
4、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通过村级党组织的大量工作才能变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比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该如何统筹安排?村容村貌应如何整治?农民的精神生活如何来丰富?设计规划能否到位?等等,这都需要村级党组织亲力亲为、一一抓落实。因此,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的实践者。
5、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生。
领导即服务,现代化的新型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从整体上来说,村级党组织充当的以上几个角色,都是服务生的角色。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要摆正服务生的角色定位,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后顾之忧,为新农村建设排除一切障碍。
二、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级党组织在改革、稳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党的执政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崭新事业,少数村级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些薄弱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执政意识不强。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村委会在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而村民对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宣传组织作用等认识相对来说比较淡薄,甚至出现了“宁为村长跑断腿,不为支书倒杯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淡化了村级党组织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由于执政意识不强的普遍存在,导致不少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常常置身事外、被动工作,而且畏难情绪严重,工作缺乏成效。
2、班子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不合理。当前村级党组织成员中不少是农村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人担当,而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致富技能偏少、思想观念偏旧,缺少朝气和活力,缺乏吸引力和创造力,常出现不会办事、不敢办事或好心办坏事的情况,适应不了新农村建设开拓性工作的需要。
3、“两委”关系不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委会片面强调自治的职能和权力,不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另搞一套;而有的村党支部对村委会行使自治的职能和权力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对村党支部的挑战,威胁到了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于是对村务决策和管理大包大揽,直至矛盾激化,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两委”关系不齐、不顺、不和、不强,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4、后备力量不足。一方面,少数村级党组织忽视发展或不愿发展新党员;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青壮年无心呆在农村,更无意当村官,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不愿加入党组织,这不仅使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匮乏,而且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损失,因为这部分人恰恰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5、工作作风不实。在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村干部工作能力差,抓不住重点、破不了难点,而且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办事不公、处事不当,激起群众的对立情绪;少数村干部作风漂浮,虽身在基层,却不愿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干群关系紧张、激化,导致新农村建设推行受阻。
6、致富能力不强。新农村建设不光是给村庄“穿衣戴帽”,更重要的是发展村级经济。但不少村干部常常在增加农民收入面前变得束手无策,缺乏新思路、新举措,缺乏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不能带头致富,更无能带领群众致富,致使村级集体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民生活难以宽裕。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面对新形势,村级党组织必须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抓重点、破难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法,努力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新农村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组织。
1、创新选拔和管理方式,扩大党在农村的覆盖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党员和群众是主体,其整体素质如何,关系到村级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村级党组织要从农村工作的全局出发,不仅要提高村级党组织成员素质,更要注重提高广大农村党员队伍和群众的整体素质,扩大党在农村的覆盖面,巩固村级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
一是配备信得过的村级领导班子。一个“五有”(有政治头脑、有发展意识、有双带能力、有领导能力、有敬业精神)的村党支书是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果的重要前提。在换届选举、班子建设等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五有”标准,采用民主推选、公开竞选等方式,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能干事的高素质人才选进村班子。
二是造就模范带头的党员队伍。在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要积极打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实行能人党员分片管理负责的方式,让农村养殖种植大户、个体私营业主、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有用武之地。并在能人竟争中挖掘典型,培养典型,借此带动全体党员处处作表率的自觉性,用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是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党员。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它需要高素质、现代化的新型党员和群众来共同完成。村级党组织要依托基层党校,农民夜校或农村龙头企业等教育示范阵地,对党员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强化党员素质。当前要特别注重学习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群众工作的艺术、方法等,为新农村建设准备后备力量。
2、创新“两委”制度建设,全面实行依法执政。
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委关系能否顺畅,能否实行依法行政。理顺“两委”关系,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其他各种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服从村级党组织的统一调度,各就各位,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二是建立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要创新民主形式,用制度的形式,把村委会纳入村党支部领导之下,规范村委会依法行政。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委会要将资金使用、推行进度、问题矛盾等情况,定期向村党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并相互协商、讨论,找出最有效的可行办法。
三是建立重大村务民主决策制度。凡属重大村务决策,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征求意见、民主决策;积极推行村级民主“听证会”制度;建立村民理事会,把新农村建设的最后决策权、执行权交给代表村民意愿的村民理事会。
四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务应由村民理事会统一管理,让村民对每个阶段、各方面情况都了如指掌。如: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拨了多少专项资金,这批资金用于哪些项目,每个项目用了多少等等,都要建立明细的账目,村民理事会对账目要及时审查、及时公开,实行民主管理。
五是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乡镇党委要组织党员群众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对推诿扯皮、不干事、不称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
3、创新服务和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
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他目标,因此,村级党组织要将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
一是立足本地资源,拓宽村级经济发展路子。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因此要立足本地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开辟增收途径;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村民立足本地资源发展村级经济。
二是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双带”作用和致富能手传帮带作用。俗话说:“村子富不富,核心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双带”作用以及先富裕起来的村级党员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把自己的致富理念、致富技术、致富门路传授给广大村民,鼓励村民积极创业。
三是建立创业激励机制,促使能人创企业。村级党组织在制定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建立创业志愿服务队,为创业能人排忧解难;除此之外,每年还要评出若干创业明星,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宣传,用身边的事感染、触动身边的人,努力形成党员干部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氛围。
四是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村级领导班子,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各领导班子成员要争当农业生产的技术员、市场营销的信息员、产品销售的联络员,为农民致富开山辟道。
五是增加投入,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村级党组织一方面要争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筹措资金,积累发展村级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在用地、税收、信贷、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可免则免,可减则减,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创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