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石峰高,湘江水长。20世纪,湘江之滨的大山乌石峰下的茅舍中,有一位贫苦农民的儿子,15岁那年,因带领饥民闹粜,被人告发,为躲避官府的追捕,不得不逃离家乡。几年后,为生活所迫,不满18岁的他到长沙靖港参加了湘军,在湖南陆军第二师当了兵,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在湘军对北洋军阀的作战中,他机智勇猛,得到连长、营长的赏识,被选送到团部的训练队学习。在《论立志》的作文中,他写道:“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为“富国强兵”的愿望奋斗毕生。他,就是彭德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独立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战功显赫、享誉中外的人民共和国元帅。
“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生于1898年10月24日。他家和中国千千万万个贫苦农民家庭一样,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在《自述》中对其凄惨状况作了如下描述:“家中无以为生,先卖山林树木,后典押荒土,最后留下不到三分地。家中一切用具,床板门户,一概卖光。几间茅草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铁锅漏水,用棉花扎紧,才能烧水。衣着破烂不堪,严冬时节人着棉衣鞋袜,我们兄弟还是赤足草鞋,身披蓑衣,和原始人同。”
因父病母死,彭德怀8岁开始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上山打过柴,下水捉过鱼,给富农家放过牛,到煤矿挖过煤。1913年,乌石大旱,田土无收,穷人无米为炊,而地主暗地与奸商勾结,将积谷偷偷运到外地卖高价却不肯卖给当地农民。15岁的彭德怀带头闹粜,团防局以“聚众闹粜,扰乱乡曲”为罪名要抓他。在堂叔彭五爷的资助与指点下,连夜逃走,去位于洞庭湖南滨西林围当堤工。
尚未成年的彭德怀既当炊事员,又挑土垒堤,往返于没膝的泥水中,累酸了筋骨,压驼了腰背。辛辛苦苦做了两年半工,仅得三担半米的工资。因此,他不胜感叹:“所谓洞庭湖区是湖南米仓,就是这些堤工的血汗和骨肉累积起来的。”由于残酷的剥削,堤工们无法生活,几次停工、罢工,要求增加工钱。但因没有很好组织与领导而遭失败。1916年春节前,彭德怀领头,要求预发工钱过年。堤工局不但不答应,反而将彭定为“不安分子”驱逐出境。
沉重的劳动,使彭德怀心中充满了对豪富者的仇恨和对贫苦大众的同情,性格也越来越倔强。他后来回忆这段苦难经历时说:“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从这时起,我才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艰辛,认识了中国社会,同劳动人民结了深厚的感情,产生了挽救他们的思想。”
“怀是想念贫苦人民,德是为贫苦人奋斗,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彭德怀在逃离途中,躲进山洞避雨。见洞内水滴落处的石头,已形成一个深深的窝,受到很大启发:“石头这么硬,还能被水滴穿,如果受苦人都像这水滴一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斗下去,这人吃人的旧社会不也会被滴穿、被砸碎吗?人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子劲才行。”于是他为自己起号“石穿”。
在走投无路之时,恰逢湘军招兵,他带着求生的愿望报了名。在写上名字以后,又郑重地写下了刚为自己起的号:石穿。他决心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寻找穷苦人的活路。他军政训练刻苦,作战勇敢,在团部训练队学习时写的两篇作文得到好评。在《论立志》中,他写道:“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以禽兽为伍……”在《爱惜光阴》中写道:“大禹圣人爱惜寸阴,陶侃贤人尤惜分阴,况吾辈军人乎!欲为国负重任者也,岂不勉哉……”
1922年报考湖南陆军讲武堂时,他将得华改为德怀。好友郭得云问改“德怀”是什么意思?他解释:“怀是想念贫苦人民,德是为贫苦人奋斗,为国家富强而奋斗!”郭得云极为称赞:“把你的号石穿联系起来看,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由于训练刻苦,作战勇敢,他三年内便由二等兵升为班长、排长。但是,救国救民理想的实现却未如所愿。他看到湘军也同一切旧军队一样,浸染着封建习气。特别是看到一批从保定军官学校来的年轻军官,初来时满腔热血,但随着自身地位和薪金的提高,追求升官发财,贪图安逸享乐,吃喝嫖赌,他十分鄙视。他坚决不与他们为伍,而结交了黄公略、李灿等20多个真正具有爱国热忱的士兵,秘密组织了“救贫会”,相约以救国救民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
1921年,彭德怀被任命为代理连长,率领一个加强排驻防华容县注滋口。他应农民的要求,派三名救贫会员秘密处决鱼肉百姓的大恶霸欧盛钦。但彭德怀不久被人告发,遭逮捕,幸于押往长沙途中,机智逃脱,在湘潭县易家湾得船工罗六十老倌帮助,夜渡湘江,逃过一劫。而注滋口只停了一天税收,百姓仍在受苦。彭德怀深刻认识到“杀一两人无济于事”,对救贫会员说:“中国如何得富强?过去只知道有滴水穿石那样的意志去奋斗。现在明白了,没有政治主张,没有共同信仰的团体,共同奋斗,那只是一种幻想。”
“共产党是杀不完的,我们这里不是又加了一股吗?”
彭德怀受过辛亥革命的影响,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十分欣赏。但是后来,他从实践中看到辛亥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的问题,目睹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军阀的连年纷争,政治越来越腐败,人民生活越来越艰难,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给军阀当炮灰,要想富国强兵,依靠这种本身就黑暗腐败的队伍是根本没有希望的。
在他彷徨和苦恼的时候,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始北伐。彭德怀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他换上灰色军装参加了北伐。他看到一路上贴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标语,北伐军在“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雄壮歌声中行进,为之振奋。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彭德怀代理团长指挥一团作战,有机会结识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 段德昌在深入各团生活时,发现彭德怀与湘军其他军官完全不同,对他特别注意。彭德怀向段德昌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救国救民的愿望。段德昌针对彭德怀向往“耕者有其田”,告诉他:“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不应当停留在耕者有其田,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由按劳分配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共产党是按照这样的理想而斗争的。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已实行按劳分配,消灭阶级剥削。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这样的理想社会奋斗终生。”
彭德怀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很快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向往。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段德昌送给的《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通俗资本论》等进步书刊,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庄重地向段德昌表达入党的愿望,并要求派人来一营发展共产党组织,只是由于国共合作,暂不在第八军中发展党员,他的愿望才没有马上实现。
在中国共产党处于最困难、最危机的时刻,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惨遭杀戮的情况下,身为国民党团长的彭德怀却从大革命的失败中真正认识了共产党,他向李灿等救贫会好友表示:“走共产党的路,决不回头,这主意早就打定了。”他抛弃高官厚禄,毅然决然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他的申请得到批准。在入党仪式上,他庄严宣誓: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牺牲一切,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还怀着坚定的信念满怀信心地对支部的党员说:“共产党是杀不完的,我们这里不是又加了一股吗?”
“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
彭德怀一生倾注着对劳动人民真挚、深厚的感情,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多次说过:“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在战争岁月里,他待士兵亲如兄弟。长征时,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部下一半。他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见面分一半嘛!”抗日战争时期,有人送他几筒从日军缴获来的炼乳,他硬要把它倒进炊事班的开水锅里,让战士们也能喝几口。他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在频繁的转战中,每到一村一镇,总是抓紧时间了解驻地群众的生活,对最贫困者给以帮助。他常说:“群众好比是水,我们是鱼。如果没有水,鱼会变成死鱼,树会变成死树。”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并在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就连在最艱苦的时候捋树叶、挖野菜,也规定部队不得在村庄附近与民争采。他亲自带领干部攀岩越岭到远处山中去寻,把近处、平坦处的野菜、树叶留给群众。
革命胜利了,进城了,人民生活开始改善了,可他仍然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住的老房“永福堂”破旧漏雨。他既不肯换新房又反对翻修与粉刷。他说:“哪里漏就补哪里,能住就行了。”“房子是住人的,不是图好看的。”1955年,国家进了一批吉斯牌轿车,想把他那辆旧吉姆车换下。但他说:“世界上好东西多的是,总不能见到什么好就搞过来嘛!配车是工作需要,不是为了图舒服,有个车坐就行了。”
彭德怀常常告诫干部:“我们革命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时时刻刻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为人民谋利益……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抬高我们,赞颂我们,害怕我们。”他对一些省、区在风景区内为中央领导盖专门的招待所深感不安。他同省里负责同志说:“你们也许是真心实意尊重我们,但我也要真心实意告诉你们,我们不是帝王将相,你们这样搞,是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是在群众面前孤立我们嘛!人民看到这些长期关闭的房子会怎么想?不骂娘,起码也会觉得我们这些人太特殊了吧!这样搞,有什么必要?我们来了,住个普通招待所有什么不好?看看人民住的什么?我们革命,不就是为了打倒压在人民头上的贵族老爷吗?”
“不弄通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死不瞑目!”
彭德怀为人刚直爽快,光明磊落,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直言,最反对虚伪和明哲保身。他常说:“一个负责干部,在重大问题上必须表明自己的真实观点,这才叫负责。”
1958年,他去过河北、甘肃、青海、陕西等十多个省、区检查工作。在各地,他看到一些已经成熟的庄稼无人收割,大棵的树被砍来烧炭炼铁,深为人民的生活担心。他对各地宣扬的亩产稻谷几万斤、红薯几十万斤的“高产典型”十分怀疑,想回自己的家乡看个究竟。晚上在老家召开的座谈会上,见社员说话吞吞吐吐,干部报的产量差别很大,感觉大家没有反映实情,便在会后冒着寒风来到田边,打着手电蹲下数禾蔸。他对同去的干部说:“你们看,禾蔸这么小,禾苗香棍子粗一根,会有几千斤一亩吗?我们那时在家作田,一亩扮(注:湖南方言将收割称为“扮禾”)上500斤就算好禾咧!”干部们这才承认,亩产数字是喊出来的,都怕说少了被扣上右倾保守的帽子。彭德怀叹了口气说:“说大话、讲假话,把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传统作风丢光了!”“过去红军战报,讲缴获,讲俘虏,一是一,二是二,都不虚报。讲假话不得了啊!一害自己,二害国家,没有一点好处。”又说:“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十条标准来衡量,还很不够。但有一条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
庐山会议遭到错误批判后,他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但他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在谪居的吴家花园开荒种地,仍要看看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斤。他用精心耕作的“实验田”证明,所谓亩产几万、十几万斤的“高产卫星”完全是吹牛。他一面劳动,一面学习,阅读了大量马列原著和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著作。他表示:“不弄通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死不瞑目!”
他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进行探索。他说:“干什么光凭好心肠不行,得先学习,先调查。”1961年11月3日至12月23日,他在湘潭进行了50天的农村调查,写下了5个调查报告。
1965年,他赴任三线副总指挥,带到成都的书就有20多箱。他说对工业是外行,准备边干边学。“文化大革命”中,他身陷囹圄,长期遭受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但他仍矢志不移地学习,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规律。在接受审查期间,他说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订阅多种报纸,提供一些书籍。他说:“我希望你们在审查期间,再给我认真读书的机会。革命的人生,就是学习和工作、工作和学习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有其他吗?没有了!”他写信给侄女梅魁,请她帮助买一些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他还给四川省三线建设办公室会计写信,说眼镜度数不够了,不便看书,请多邮一点钱让他配副眼镜。为了追求真理的学习,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
“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生于1898年10月24日。他家和中国千千万万个贫苦农民家庭一样,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在《自述》中对其凄惨状况作了如下描述:“家中无以为生,先卖山林树木,后典押荒土,最后留下不到三分地。家中一切用具,床板门户,一概卖光。几间茅草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铁锅漏水,用棉花扎紧,才能烧水。衣着破烂不堪,严冬时节人着棉衣鞋袜,我们兄弟还是赤足草鞋,身披蓑衣,和原始人同。”
因父病母死,彭德怀8岁开始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上山打过柴,下水捉过鱼,给富农家放过牛,到煤矿挖过煤。1913年,乌石大旱,田土无收,穷人无米为炊,而地主暗地与奸商勾结,将积谷偷偷运到外地卖高价却不肯卖给当地农民。15岁的彭德怀带头闹粜,团防局以“聚众闹粜,扰乱乡曲”为罪名要抓他。在堂叔彭五爷的资助与指点下,连夜逃走,去位于洞庭湖南滨西林围当堤工。
尚未成年的彭德怀既当炊事员,又挑土垒堤,往返于没膝的泥水中,累酸了筋骨,压驼了腰背。辛辛苦苦做了两年半工,仅得三担半米的工资。因此,他不胜感叹:“所谓洞庭湖区是湖南米仓,就是这些堤工的血汗和骨肉累积起来的。”由于残酷的剥削,堤工们无法生活,几次停工、罢工,要求增加工钱。但因没有很好组织与领导而遭失败。1916年春节前,彭德怀领头,要求预发工钱过年。堤工局不但不答应,反而将彭定为“不安分子”驱逐出境。
沉重的劳动,使彭德怀心中充满了对豪富者的仇恨和对贫苦大众的同情,性格也越来越倔强。他后来回忆这段苦难经历时说:“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从这时起,我才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艰辛,认识了中国社会,同劳动人民结了深厚的感情,产生了挽救他们的思想。”
“怀是想念贫苦人民,德是为贫苦人奋斗,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彭德怀在逃离途中,躲进山洞避雨。见洞内水滴落处的石头,已形成一个深深的窝,受到很大启发:“石头这么硬,还能被水滴穿,如果受苦人都像这水滴一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斗下去,这人吃人的旧社会不也会被滴穿、被砸碎吗?人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子劲才行。”于是他为自己起号“石穿”。
在走投无路之时,恰逢湘军招兵,他带着求生的愿望报了名。在写上名字以后,又郑重地写下了刚为自己起的号:石穿。他决心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寻找穷苦人的活路。他军政训练刻苦,作战勇敢,在团部训练队学习时写的两篇作文得到好评。在《论立志》中,他写道:“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以禽兽为伍……”在《爱惜光阴》中写道:“大禹圣人爱惜寸阴,陶侃贤人尤惜分阴,况吾辈军人乎!欲为国负重任者也,岂不勉哉……”
1922年报考湖南陆军讲武堂时,他将得华改为德怀。好友郭得云问改“德怀”是什么意思?他解释:“怀是想念贫苦人民,德是为贫苦人奋斗,为国家富强而奋斗!”郭得云极为称赞:“把你的号石穿联系起来看,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由于训练刻苦,作战勇敢,他三年内便由二等兵升为班长、排长。但是,救国救民理想的实现却未如所愿。他看到湘军也同一切旧军队一样,浸染着封建习气。特别是看到一批从保定军官学校来的年轻军官,初来时满腔热血,但随着自身地位和薪金的提高,追求升官发财,贪图安逸享乐,吃喝嫖赌,他十分鄙视。他坚决不与他们为伍,而结交了黄公略、李灿等20多个真正具有爱国热忱的士兵,秘密组织了“救贫会”,相约以救国救民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
1921年,彭德怀被任命为代理连长,率领一个加强排驻防华容县注滋口。他应农民的要求,派三名救贫会员秘密处决鱼肉百姓的大恶霸欧盛钦。但彭德怀不久被人告发,遭逮捕,幸于押往长沙途中,机智逃脱,在湘潭县易家湾得船工罗六十老倌帮助,夜渡湘江,逃过一劫。而注滋口只停了一天税收,百姓仍在受苦。彭德怀深刻认识到“杀一两人无济于事”,对救贫会员说:“中国如何得富强?过去只知道有滴水穿石那样的意志去奋斗。现在明白了,没有政治主张,没有共同信仰的团体,共同奋斗,那只是一种幻想。”
“共产党是杀不完的,我们这里不是又加了一股吗?”
彭德怀受过辛亥革命的影响,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十分欣赏。但是后来,他从实践中看到辛亥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的问题,目睹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军阀的连年纷争,政治越来越腐败,人民生活越来越艰难,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给军阀当炮灰,要想富国强兵,依靠这种本身就黑暗腐败的队伍是根本没有希望的。
在他彷徨和苦恼的时候,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始北伐。彭德怀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他换上灰色军装参加了北伐。他看到一路上贴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标语,北伐军在“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雄壮歌声中行进,为之振奋。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彭德怀代理团长指挥一团作战,有机会结识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 段德昌在深入各团生活时,发现彭德怀与湘军其他军官完全不同,对他特别注意。彭德怀向段德昌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救国救民的愿望。段德昌针对彭德怀向往“耕者有其田”,告诉他:“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不应当停留在耕者有其田,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由按劳分配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共产党是按照这样的理想而斗争的。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已实行按劳分配,消灭阶级剥削。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这样的理想社会奋斗终生。”
彭德怀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很快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向往。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段德昌送给的《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通俗资本论》等进步书刊,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庄重地向段德昌表达入党的愿望,并要求派人来一营发展共产党组织,只是由于国共合作,暂不在第八军中发展党员,他的愿望才没有马上实现。
在中国共产党处于最困难、最危机的时刻,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惨遭杀戮的情况下,身为国民党团长的彭德怀却从大革命的失败中真正认识了共产党,他向李灿等救贫会好友表示:“走共产党的路,决不回头,这主意早就打定了。”他抛弃高官厚禄,毅然决然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他的申请得到批准。在入党仪式上,他庄严宣誓: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牺牲一切,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还怀着坚定的信念满怀信心地对支部的党员说:“共产党是杀不完的,我们这里不是又加了一股吗?”
“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
彭德怀一生倾注着对劳动人民真挚、深厚的感情,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多次说过:“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在战争岁月里,他待士兵亲如兄弟。长征时,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部下一半。他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见面分一半嘛!”抗日战争时期,有人送他几筒从日军缴获来的炼乳,他硬要把它倒进炊事班的开水锅里,让战士们也能喝几口。他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在频繁的转战中,每到一村一镇,总是抓紧时间了解驻地群众的生活,对最贫困者给以帮助。他常说:“群众好比是水,我们是鱼。如果没有水,鱼会变成死鱼,树会变成死树。”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并在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就连在最艱苦的时候捋树叶、挖野菜,也规定部队不得在村庄附近与民争采。他亲自带领干部攀岩越岭到远处山中去寻,把近处、平坦处的野菜、树叶留给群众。
革命胜利了,进城了,人民生活开始改善了,可他仍然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住的老房“永福堂”破旧漏雨。他既不肯换新房又反对翻修与粉刷。他说:“哪里漏就补哪里,能住就行了。”“房子是住人的,不是图好看的。”1955年,国家进了一批吉斯牌轿车,想把他那辆旧吉姆车换下。但他说:“世界上好东西多的是,总不能见到什么好就搞过来嘛!配车是工作需要,不是为了图舒服,有个车坐就行了。”
彭德怀常常告诫干部:“我们革命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时时刻刻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为人民谋利益……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抬高我们,赞颂我们,害怕我们。”他对一些省、区在风景区内为中央领导盖专门的招待所深感不安。他同省里负责同志说:“你们也许是真心实意尊重我们,但我也要真心实意告诉你们,我们不是帝王将相,你们这样搞,是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是在群众面前孤立我们嘛!人民看到这些长期关闭的房子会怎么想?不骂娘,起码也会觉得我们这些人太特殊了吧!这样搞,有什么必要?我们来了,住个普通招待所有什么不好?看看人民住的什么?我们革命,不就是为了打倒压在人民头上的贵族老爷吗?”
“不弄通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死不瞑目!”
彭德怀为人刚直爽快,光明磊落,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直言,最反对虚伪和明哲保身。他常说:“一个负责干部,在重大问题上必须表明自己的真实观点,这才叫负责。”
1958年,他去过河北、甘肃、青海、陕西等十多个省、区检查工作。在各地,他看到一些已经成熟的庄稼无人收割,大棵的树被砍来烧炭炼铁,深为人民的生活担心。他对各地宣扬的亩产稻谷几万斤、红薯几十万斤的“高产典型”十分怀疑,想回自己的家乡看个究竟。晚上在老家召开的座谈会上,见社员说话吞吞吐吐,干部报的产量差别很大,感觉大家没有反映实情,便在会后冒着寒风来到田边,打着手电蹲下数禾蔸。他对同去的干部说:“你们看,禾蔸这么小,禾苗香棍子粗一根,会有几千斤一亩吗?我们那时在家作田,一亩扮(注:湖南方言将收割称为“扮禾”)上500斤就算好禾咧!”干部们这才承认,亩产数字是喊出来的,都怕说少了被扣上右倾保守的帽子。彭德怀叹了口气说:“说大话、讲假话,把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传统作风丢光了!”“过去红军战报,讲缴获,讲俘虏,一是一,二是二,都不虚报。讲假话不得了啊!一害自己,二害国家,没有一点好处。”又说:“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十条标准来衡量,还很不够。但有一条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
庐山会议遭到错误批判后,他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但他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在谪居的吴家花园开荒种地,仍要看看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斤。他用精心耕作的“实验田”证明,所谓亩产几万、十几万斤的“高产卫星”完全是吹牛。他一面劳动,一面学习,阅读了大量马列原著和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著作。他表示:“不弄通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死不瞑目!”
他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进行探索。他说:“干什么光凭好心肠不行,得先学习,先调查。”1961年11月3日至12月23日,他在湘潭进行了50天的农村调查,写下了5个调查报告。
1965年,他赴任三线副总指挥,带到成都的书就有20多箱。他说对工业是外行,准备边干边学。“文化大革命”中,他身陷囹圄,长期遭受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但他仍矢志不移地学习,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规律。在接受审查期间,他说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订阅多种报纸,提供一些书籍。他说:“我希望你们在审查期间,再给我认真读书的机会。革命的人生,就是学习和工作、工作和学习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有其他吗?没有了!”他写信给侄女梅魁,请她帮助买一些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他还给四川省三线建设办公室会计写信,说眼镜度数不够了,不便看书,请多邮一点钱让他配副眼镜。为了追求真理的学习,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