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北部磷矿废弃采石场自然演替初期植被特征

来源 :四川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磷矿废弃采石场的植被组成和自然演替情况。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46种,隶属于20科37属,以菊科(12种)、禾本科(9种)最多。废弃地的初期演替状态可以总结为:裸地→草丛→草灌丛→灌丛,在演替早期(〈10 a),植被主要物种多为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体的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期(10 a~20 a)的植物群落构成则较为稳定的草本灌木优势群落,而到了演替后期(20 a~30 a),植物群落则形成了大量的灌丛。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植物的多样性总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其他文献
天全县毛岗子林区的柳杉人工商品林,栽植时密度偏大,郁闭至今还未进行过抚育间伐,平均郁闭度在0.9以上。为了改变林分的生长状况,减轻林木的密度制约,提高木材的质量,现按不
白夹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是华蓥山山区重要的基底生态经济资源,笋用经营开发是华蓥山白夹竹林经营转型的方向。通过对邻水县国营罗过铺林场不同坡位(沟槽、坡下部、坡中
美国是世界核桃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现已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核桃产地之一。为进一步学习美国加州核桃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本文通过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苏里大学哥
生态足迹法是用于评价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川西南山地区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除外)、雅安市(石棉县和汉源县)为例,计算了2000年-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
2017年5月13—15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由四川省林学会主办的四川省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大熊猫保护联盟2017年度年会在成都召开。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主任徐强、
邛崃山系具有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通过实地调查以及采集标本和照片,对该区域杜鹃花属植物种类、生境和具体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邛崃山系共有63种(包括变种和亚种)野生杜
桉树是四川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发掘耐积雪胁迫的桉树杂交组合以及优良的遗传型,是桉树育种应对气候变迁和桉树种植区域北移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位于宜宾的桉树杂交子代测定林
红原县白河红柳区域地处于青藏高原边缘,新生代新构造运动时期隆起的高寒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红柳林面积逐年减少,导致草原、湿地
在四川省洪雅林场对陈山红心杉二代种子园的32个自由授粉优树子代进行苗期生长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陈山红心杉的平均苗高为14.08 cm,平均变异系数为17.58%;平均地径为3.10
本文针对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和发展特点,初步探讨了该区域森林火灾防控的难点,并结合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防控存在的困难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