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天峻县草地资源特点,选取气候湿润度、年平均气温为草地生态系统主导因子,以现乡镇区域为基础生产单元,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县域草地生产单元进行了科学划分,共分为新源、阳康、生格,智合玛,苏里,木里,舟群,南山南等六类生产单元,切合生产实际,为全县特色农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草地生产单元;划分;天峻县
生态环境决定着生物种类种群,即使在统一环境中,物种也表现出与环境的适应性差别[1]。在青海环湖地区的天峻县域内,同为高海拔地带的阳康、舟群和县城周边地区,畜种当家品种臧系绵羊和牦牛生产力相应均具有较大差距,幅度超过20%[2];生格乡域以中山——布果特山竟成为绵羊生产力高低和牦牛生产区的分界线。对于经营户来讲,如能使草地与生产对象耦合,以牲畜生产力提高数量与现市场价格计算,一只羊(羊单位)最低可提高50元收入,若户平均年出栏200只则增加收入10000元,显然草地与牲畜优化结合无疑是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那么,对于一个区域或是县、乡而言,如能科学规划利用草地其经济效益将不可估算。目前,国内经济已经迈进了资源有效配置的发展势头,商品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业生产需要严格遵守经济发展规律,挖掘草地资源潜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业,据此,探讨天峻县草地生产单元划分问题则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生产单元内涵与意义
1.单元内涵
草地生产单元土地单元在科学利用中相对于草地资源类型的而进一步分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草地质量和生产条件相对一致的草地[3],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区域性,是对草地尺度的界定,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草地资源;二是草地质量相近性,通过对草地资源评定结果在一定尺度下为同一类别,具体表现在不同区域的草地在主导因子诸如气温或降雨量等差异上甚小,从而,为牧草以及家畜生产确定了响应相应的生态位;三是草地植被群落相似或可食牧草营养结构及其植被组分相近的草地,二者集中反映在草地能够对生产对象(利用方式)具有一定的生产适宜性。草地生产单元区别于草地分类,没有严格的类型草地划分指标界限,是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结合生产对象需求灵活的在一定尺度上对草地资源的归类。
2.单元划分意义
草地生产单元是草地利用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草地利用系统和生态组织系统的工作基础。对于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生产利用方面:宏观上为县域开展牧业生产规划,布局畜牧业生产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效依据;微观上能够为高效利用草地资源,科学组织生产,实现草地与次级生产统一性提供理论保障。二是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由于生产单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生产利用对象的单一性,生产利用过程的规范性,为草地系统的保护建设实现标准化提供根本保障。三是生产单元划分是提升地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天峻是纯牧业县域,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历史悠久,生产设施完善,草地畜牧业经济已经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但是,要实现草地畜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尚必须从资源利用入手,坚持创新理念,规范管理资源,科学经营草地,提升经营水平。
二、单元划分思路
草地是在水气热土等自然因子和植被共同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综合体,自然因子决定着植被,不同尺度因子的天然组合形成不同的草地类型,在对草地植被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诸因子中仅是其中少数的主导因子。不同草地类型对畜牧生产作用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草地与家畜适应性。因此,在草地生产单元划分中,必须遵循草地形成规律,首先把握好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确定主导因子与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输出关系,进而,根据系统相似程度确定草地生产单元。
1.主导因子选择
主导因子即是草地在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自然因素,比如水、温度、肥料营养N、P、K等,与牧草生存及其生长发育表现密切相关关系,那么自然因子是草地生产单元划分的依据。主导因子随地区环境差异而不同,此外,植物生长同时受李比希规律和土地最大回报率规律支配,因此,主导因子的确立应满足三个条件[4]:一是稳定持续性,即影响因子影响着草地发展和牧草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二是直观敏感性,即决定着生物的存亡以及生长速度的快与慢以及滞止;三是差异变化性,即因子变化在相应尺度间具有一定明显差异。天峻县域草地生产单元形成主导因子必须切合天峻县域草地形成及发育特点。
2.单元划分原则
(1)生产指导性。生产单元能科学客观的反映县境域内草场畜牧业生产对象的影响,草场类型或草地质量相近的草地生产效果相近。要利用其相近性原理建立草地生产单元体系,科学指导布局,为畜牧生产服务。
(2)经济规模性。生产单元的划分要以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结合县域经济和生产经营发展水平、草地资源状况,保持适度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生产整体性。按照一定尺度结合生产规模,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草场进行取舍,减少因小气候作用形成的插花地类局部独立强的草地,保持草地单元集中连片。
(4)实施操作性。单元划分使用方法应简单易行便于掌握,需要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在经营等权属关系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尊重草地经营单位现实界定,应以乡镇或自然村社甚至到户为基础归类生产单元;在草地类型过渡或交错地带,确定依据应以生产和经济效益为基本尺度。
3.单元划分方法
在影响草地形成诸因素中,其贡献大小处于模糊状态,在一定层面上难以确定,需要借助科学手段加以明确。本文利用利模糊数学方法[5]。
三、天峻县草地生产单元划分
1.草地资源概况
天峻是青海环湖地区一纯牧业县,介于东经96º49´~99º42´,北纬36º54´~39º12´,为祁连山中段阳坡一偶,西北——东南走向,西北窄小,东南宽大,东西长南北短,形为不规整长三角形;地势西北高峻,与青海祁连、甘肃肃北等县接壤;西南与柴达木盆地为邻,东南相对低矮,面朝青海湖,分别与省内刚察、共和两县相连;地貌以中、高山和丘陵为主,沿东南有布哈河穿过,并形成山前洪(冲)积平原,海拔2850~5826.8m。土地总面积2.57×104㎞²,可利用草场1.57×104㎞。地带性表现明显,气温年极端温度+25.6℃,-35.9℃,年0°≥积温482~1395℃,年5℃≥积温0~1171.5℃,年平均气温-0.93~6.5℃,日温差年平均10.5~17.6℃;年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90~150d;年大风及扬沙天气90d以上。湿润度自西与北分别向东与南递减,年降雨量144.7~500.3㎜,蒸发量819.5~1203.5㎜。草地按照“植被——地形学分类法”分为11大类56个组,以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类为主。县辖属10个乡镇63个自然村[6]。
2.单元划分
(1)影响草地形成主导因子确定。从天峻县草地调查资料可知,造成草地质量差异和限制草地生产因素的主要在是气候条件,其地带性表现极为强烈,形成寒冷和寒温两个热量气候区,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分别为≥13℃和≤5℃;在年平均气温上,西北部苏里与东南部县城相差4.6℃,在生物温度(≥3℃积温)指标上,最高吉尔玛与最低木里分别为1321℃和326℃相差近1000℃。在降雨方面,最高与最低分别为497mm和144mm,其绝对差约为350mm,跨越了干旱~~湿润三个水分气候区,但是降雨与牧草生长关系主要体现在与蒸发相互作用构成的空气湿润度指标上,经测算其上限与下限之差接近4.0,对牧草影响较大;根据土地分类指标体系和方法,该县气候寒冷湿润~~寒冷干旱等5个级,由此可见,热量和水分共同构成了县域牧草生产差异的基本因子,因此,该县域草地生产单元划分主导因子确定为湿润系数和平均气温两个。
(2)基础生产单元。基础生产单元是指县域内业已形成的自然区域单元。多年来,该县行政划分为新(下转第82页)源、关角、快尔玛、江河等10个乡镇,其均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相互可独立面对市场开展产品生产。从生产布局角度,县域多年来划分为新源、智合玛、苏里、木里、舟群、阳康、生格、南山南8个区域性生产单元。基础生产单元具有草地生产单元雏形,故此,以草地区域单元此为基础划分基础生产单元。
(3)模糊关系建立
①主导因子数据标准化处理:在确定为草地两个主导因子中,借于各基础生产单元年平均气温均为零下,而且变化幅度大,故先作正数化数据处理[7],方法是以最大负数的相反数做气温基数,找出各基础生产单元年平均气温与其差距,以差距数同气温基数相比取其所占份额作为气温数据化标准结果。湿润度系数按照正常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处理。在两主导因子处理基础上按照草地生态系统(输入与输出)原理建立模糊关系。二因子原始数据与标准化处理如下表1。
②主导因子标定
按照模糊原理对草地主导因子进行处理,rij= 1 — 0.1∑(∣ki-kj∣+∣wi - wj∣) 为基础生产单元相互比较结果相似程度,k、w为分别为各基础生产单元湿润度和年平均气温,i、j均为各基础生产单元排列序号。
其中:0.1∑(∣ki-kj∣+∣wi - wj∣)结果如下表2。
模糊关系rij= 1 — 0.1∑(∣ki-kj∣+∣wi - wj∣)结果如下表3。
天峻地域纵横跨度大,草地类型复杂,因此,取相似度λ=0.95,县域草地可划分为:新源、阳康、生格,智合玛,苏里,木里,舟群,南山南等六类生产单元,如表4所示。
四、草地生产单元划定结果评价
针对上述划分结果,以该县域1983年所测定2.5岁绵羊生产力(体重)最高基础生产单元木里为衡量尺度进行评价排列,则绵羊适应性为:木里>苏里>新源(包括阳康、生格)>智合玛>南山南>舟群青海省海西州菜篮子办公室青海省海西州菜篮子办公室,其中可定木里为臧羊生产最适宜草地单元;在新源、阳康、生格三地中,阳康>新源>生格。
参考文献
[1]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上)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2]天峻县人民政府.海西州农牧业区划大队.天峻县牧业自然资源及区划报告 [R] 1984
[3]陈焕伟,吴肖菊. 土地资源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4]朱德举.土地评价[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
[5]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6]天峻县人民政府.海西州农牧业区划大队.天峻县牧业自然资源及区划报告[R].1984
[7]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草地生产单元;划分;天峻县
生态环境决定着生物种类种群,即使在统一环境中,物种也表现出与环境的适应性差别[1]。在青海环湖地区的天峻县域内,同为高海拔地带的阳康、舟群和县城周边地区,畜种当家品种臧系绵羊和牦牛生产力相应均具有较大差距,幅度超过20%[2];生格乡域以中山——布果特山竟成为绵羊生产力高低和牦牛生产区的分界线。对于经营户来讲,如能使草地与生产对象耦合,以牲畜生产力提高数量与现市场价格计算,一只羊(羊单位)最低可提高50元收入,若户平均年出栏200只则增加收入10000元,显然草地与牲畜优化结合无疑是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那么,对于一个区域或是县、乡而言,如能科学规划利用草地其经济效益将不可估算。目前,国内经济已经迈进了资源有效配置的发展势头,商品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业生产需要严格遵守经济发展规律,挖掘草地资源潜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业,据此,探讨天峻县草地生产单元划分问题则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生产单元内涵与意义
1.单元内涵
草地生产单元土地单元在科学利用中相对于草地资源类型的而进一步分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草地质量和生产条件相对一致的草地[3],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区域性,是对草地尺度的界定,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草地资源;二是草地质量相近性,通过对草地资源评定结果在一定尺度下为同一类别,具体表现在不同区域的草地在主导因子诸如气温或降雨量等差异上甚小,从而,为牧草以及家畜生产确定了响应相应的生态位;三是草地植被群落相似或可食牧草营养结构及其植被组分相近的草地,二者集中反映在草地能够对生产对象(利用方式)具有一定的生产适宜性。草地生产单元区别于草地分类,没有严格的类型草地划分指标界限,是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结合生产对象需求灵活的在一定尺度上对草地资源的归类。
2.单元划分意义
草地生产单元是草地利用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草地利用系统和生态组织系统的工作基础。对于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生产利用方面:宏观上为县域开展牧业生产规划,布局畜牧业生产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效依据;微观上能够为高效利用草地资源,科学组织生产,实现草地与次级生产统一性提供理论保障。二是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由于生产单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生产利用对象的单一性,生产利用过程的规范性,为草地系统的保护建设实现标准化提供根本保障。三是生产单元划分是提升地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天峻是纯牧业县域,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历史悠久,生产设施完善,草地畜牧业经济已经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但是,要实现草地畜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尚必须从资源利用入手,坚持创新理念,规范管理资源,科学经营草地,提升经营水平。
二、单元划分思路
草地是在水气热土等自然因子和植被共同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综合体,自然因子决定着植被,不同尺度因子的天然组合形成不同的草地类型,在对草地植被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诸因子中仅是其中少数的主导因子。不同草地类型对畜牧生产作用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草地与家畜适应性。因此,在草地生产单元划分中,必须遵循草地形成规律,首先把握好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确定主导因子与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输出关系,进而,根据系统相似程度确定草地生产单元。
1.主导因子选择
主导因子即是草地在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自然因素,比如水、温度、肥料营养N、P、K等,与牧草生存及其生长发育表现密切相关关系,那么自然因子是草地生产单元划分的依据。主导因子随地区环境差异而不同,此外,植物生长同时受李比希规律和土地最大回报率规律支配,因此,主导因子的确立应满足三个条件[4]:一是稳定持续性,即影响因子影响着草地发展和牧草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二是直观敏感性,即决定着生物的存亡以及生长速度的快与慢以及滞止;三是差异变化性,即因子变化在相应尺度间具有一定明显差异。天峻县域草地生产单元形成主导因子必须切合天峻县域草地形成及发育特点。
2.单元划分原则
(1)生产指导性。生产单元能科学客观的反映县境域内草场畜牧业生产对象的影响,草场类型或草地质量相近的草地生产效果相近。要利用其相近性原理建立草地生产单元体系,科学指导布局,为畜牧生产服务。
(2)经济规模性。生产单元的划分要以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结合县域经济和生产经营发展水平、草地资源状况,保持适度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生产整体性。按照一定尺度结合生产规模,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草场进行取舍,减少因小气候作用形成的插花地类局部独立强的草地,保持草地单元集中连片。
(4)实施操作性。单元划分使用方法应简单易行便于掌握,需要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在经营等权属关系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尊重草地经营单位现实界定,应以乡镇或自然村社甚至到户为基础归类生产单元;在草地类型过渡或交错地带,确定依据应以生产和经济效益为基本尺度。
3.单元划分方法
在影响草地形成诸因素中,其贡献大小处于模糊状态,在一定层面上难以确定,需要借助科学手段加以明确。本文利用利模糊数学方法[5]。
三、天峻县草地生产单元划分
1.草地资源概况
天峻是青海环湖地区一纯牧业县,介于东经96º49´~99º42´,北纬36º54´~39º12´,为祁连山中段阳坡一偶,西北——东南走向,西北窄小,东南宽大,东西长南北短,形为不规整长三角形;地势西北高峻,与青海祁连、甘肃肃北等县接壤;西南与柴达木盆地为邻,东南相对低矮,面朝青海湖,分别与省内刚察、共和两县相连;地貌以中、高山和丘陵为主,沿东南有布哈河穿过,并形成山前洪(冲)积平原,海拔2850~5826.8m。土地总面积2.57×104㎞²,可利用草场1.57×104㎞。地带性表现明显,气温年极端温度+25.6℃,-35.9℃,年0°≥积温482~1395℃,年5℃≥积温0~1171.5℃,年平均气温-0.93~6.5℃,日温差年平均10.5~17.6℃;年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90~150d;年大风及扬沙天气90d以上。湿润度自西与北分别向东与南递减,年降雨量144.7~500.3㎜,蒸发量819.5~1203.5㎜。草地按照“植被——地形学分类法”分为11大类56个组,以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类为主。县辖属10个乡镇63个自然村[6]。
2.单元划分
(1)影响草地形成主导因子确定。从天峻县草地调查资料可知,造成草地质量差异和限制草地生产因素的主要在是气候条件,其地带性表现极为强烈,形成寒冷和寒温两个热量气候区,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分别为≥13℃和≤5℃;在年平均气温上,西北部苏里与东南部县城相差4.6℃,在生物温度(≥3℃积温)指标上,最高吉尔玛与最低木里分别为1321℃和326℃相差近1000℃。在降雨方面,最高与最低分别为497mm和144mm,其绝对差约为350mm,跨越了干旱~~湿润三个水分气候区,但是降雨与牧草生长关系主要体现在与蒸发相互作用构成的空气湿润度指标上,经测算其上限与下限之差接近4.0,对牧草影响较大;根据土地分类指标体系和方法,该县气候寒冷湿润~~寒冷干旱等5个级,由此可见,热量和水分共同构成了县域牧草生产差异的基本因子,因此,该县域草地生产单元划分主导因子确定为湿润系数和平均气温两个。
(2)基础生产单元。基础生产单元是指县域内业已形成的自然区域单元。多年来,该县行政划分为新(下转第82页)源、关角、快尔玛、江河等10个乡镇,其均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相互可独立面对市场开展产品生产。从生产布局角度,县域多年来划分为新源、智合玛、苏里、木里、舟群、阳康、生格、南山南8个区域性生产单元。基础生产单元具有草地生产单元雏形,故此,以草地区域单元此为基础划分基础生产单元。
(3)模糊关系建立
①主导因子数据标准化处理:在确定为草地两个主导因子中,借于各基础生产单元年平均气温均为零下,而且变化幅度大,故先作正数化数据处理[7],方法是以最大负数的相反数做气温基数,找出各基础生产单元年平均气温与其差距,以差距数同气温基数相比取其所占份额作为气温数据化标准结果。湿润度系数按照正常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处理。在两主导因子处理基础上按照草地生态系统(输入与输出)原理建立模糊关系。二因子原始数据与标准化处理如下表1。
②主导因子标定
按照模糊原理对草地主导因子进行处理,rij= 1 — 0.1∑(∣ki-kj∣+∣wi - wj∣) 为基础生产单元相互比较结果相似程度,k、w为分别为各基础生产单元湿润度和年平均气温,i、j均为各基础生产单元排列序号。
其中:0.1∑(∣ki-kj∣+∣wi - wj∣)结果如下表2。
模糊关系rij= 1 — 0.1∑(∣ki-kj∣+∣wi - wj∣)结果如下表3。
天峻地域纵横跨度大,草地类型复杂,因此,取相似度λ=0.95,县域草地可划分为:新源、阳康、生格,智合玛,苏里,木里,舟群,南山南等六类生产单元,如表4所示。
四、草地生产单元划定结果评价
针对上述划分结果,以该县域1983年所测定2.5岁绵羊生产力(体重)最高基础生产单元木里为衡量尺度进行评价排列,则绵羊适应性为:木里>苏里>新源(包括阳康、生格)>智合玛>南山南>舟群青海省海西州菜篮子办公室青海省海西州菜篮子办公室,其中可定木里为臧羊生产最适宜草地单元;在新源、阳康、生格三地中,阳康>新源>生格。
参考文献
[1]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上)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2]天峻县人民政府.海西州农牧业区划大队.天峻县牧业自然资源及区划报告 [R] 1984
[3]陈焕伟,吴肖菊. 土地资源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4]朱德举.土地评价[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
[5]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6]天峻县人民政府.海西州农牧业区划大队.天峻县牧业自然资源及区划报告[R].1984
[7]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