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生物学机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感缺失,即体验快乐能力的丧失,或者对愉快刺激缺乏反应,是抑郁症的一个内表型。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研究进展,了解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包括其对快感缺失的神经解剖学机制、免疫炎症机制及分子遗传方面等。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结果多显示抑郁症的快感缺失与奖赏系统相关的脑区相关,且在执行与奖赏相关任务时,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的活性发生了改变;遗传的研究也多基于与奖赏相关神经递质,尤其是多巴胺;免疫炎症及遗传的研究结果也为抑郁症及抑郁症快感缺失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寻求除五羟色胺外的新的作用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即刻治疗和延迟治疗对癫痫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8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即刻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延迟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期刊
患者 男,26岁。左手拇指掌指关节以远0.5cm处钢绳绞断,离断指置入海水容器浸泡10小时入院。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伦敦塔任务下执行功能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年3~8月,对30名抑郁症患者和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抑郁症组相匹配的30名健康对照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伦敦塔任务(tower of London test,TOL)测试。结果(1)抑郁症组TOL测试的正确答题数、答题总数[分别为(9.1±5.1)个,(12.1±5.3)个],低
目的研究阈下抑郁青少年的趋近和回避行为特点。方法27名阈下抑郁组青少年与29名对照组青少年完成趋近和回避任务,比较趋近任务与回避任务的反应时差异。同时比较两组在行为抑制系统与行为激活系统的得分差异。结果(1)阈下抑郁组在趋近高兴表情时其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阈下抑郁组:(1 208.18±338.92)ms,对照组:(1 058.40±204.22)ms,t=2.02,P<0.05
目的比较22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主动、冲动攻击行为群体中的分布,推测与主动、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运用PowerPlex Y23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对271例主动攻击行为服刑人员与271例冲动攻击行为服刑人员样本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复合扩增,然后应用AB3500xL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比较2组2
目的 探讨发现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阐述发现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优越性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教学法可以加强医学生对眼科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对
目的 探讨常规屈光检查和配镜处理后儿童患者出现不满意投诉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方法 对自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眼科验光配镜的6876位消费者进行跟踪调查,
目的探讨学龄双生子儿童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多态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作用特点。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147对6~12岁双生子儿童行为问题进行测评;采用PCR技术,对DRD4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运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双生子儿童DRD4基因多态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与儿童性别、年龄、卵型的交互作用。结果(1)DRD4基因多态性与学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米非司酮及两者联合使用对PTSD模型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PTSD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米非司酮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米非司酮联合使用组(U组),每组8只。通过条件性恐惧记忆实验(fear conditioning test,FC)测定大鼠的恐惧记忆,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焦虑状态,通过酶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