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Zn2+的裸眼和荧光识别

来源 :化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氨基吡嗪、邻香草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荧光探针2-甲氧基-6-(吡嗪-2-亚胺基)甲基苯酚(L),后经硼氢化钠还原,制得还原席夫碱2-甲氧基-6-(吡嗪-2-胺基)甲基苯酚(H2L).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席夫碱探针L和还原席夫碱H2L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加入Zn2+时,探针L在二甲基亚砜(DMSO)-H2O(1∶1,V∶V)溶液中显示出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由无色变为黄色.利用探针L可裸眼识别Zn2+,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Zn2+浓度在2.00×10-6~5.00×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4.26×10-8 mol/L;而还原席夫碱H2L对金属离子没有明显的荧光响应.探针L在检测环境中的Zn2+含量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图解实验观察大全·化学(修订版)》[(日)長倉三郎等编,施忆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是根据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图解实验观察大全(修订版)》丛书中的化学分册翻译而成.该书是依据日本中小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指导要求,以图解的形式全面呈现观察与实验教学要点的工具书.该书装帧精美,正文前配有彩色插页,图文清晰,完美体现各个实验与观察项目的操作细节,突出了探究性与趣味性,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尤其是书中流露出的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期刊
针对目前化学实验全英文在线教学资源匹配度较低、相对匮乏等问题,以医学留学生为中心,建设了有声课件、模块化实景实验操作视频以及测试题库3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资源,通过资源的线下使用和基于雨课堂的在线预习,实现从“集中、定时、定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向“模块化、碎片化、信息化”的混合教学模式转变,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秩序,提高医学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良性循环,可切实提高化学实验国际化教学质量.
环己烷的构象翻转问题是有机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立体化学内容.虽然诸多中英文教材均指出环己烷构象翻转过程中存在着五碳共平面的半椅式构象,但是这种描述缺乏理论和实验的证据支撑.建议采用四碳共面的结构讲授环己烷构象翻转过程.该四碳共面构象不仅得到理论计算支撑,而且符合势能面的物理化学原理,但遗憾的是目前仅有少量教材使用这一表述.
以乙酰苯胺重结晶实验为例,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引入思想实验,通过翻转课堂中设计的递进式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进行思想实验,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实验过程,从而在实际操作中避免易犯的失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微知库平台为基础,在课前、课中、课后引入微信公众号作为支撑和延伸,充分利用两者优点,针对充分颗粒化教学内容,灵活组合线上自学和线下教学形式,从而构建了微信公众号-微知库平台二元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高职轻工类专业课程“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中实施.经历3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能为同类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细菌污染已成为食品,医疗和环境等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由于数十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在处理细菌污染问题时均有各自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的抗菌剂和高效的抗菌方法.光催化技术由于其操作易控、能耗低、催化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抗菌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有机多孔材料(PO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荷传输特性和带隙的可调性,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使其在食品保鲜、医学诊断、抗菌涂层和废水处理等重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GROMACS设计了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在不同温度水环境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通过计算模拟过程中酶蛋白主链动力学,分子内氢键数目,回转半径以及溶剂可接触表面积的变化,分析温度对酶的结构与功能造成的影响.该模拟实验可帮助学生:(1)掌握蛋白质分子在水溶液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2)理解温度对酶结构稳定性和活性造成的影响;(3)了解分子运动特性的生物学的意义;(4)学习酶工程研究的新手段.
乙酰羟酸合成酶是目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几类超高效商品化除草剂的作用靶标酶,其关键位点的突变是除草剂抗性形成的根源.选择其中2个单点突变体,从分子克隆、突变、蛋白的表达、纯化,到酶学检测等方面,全方位研究了乙酰羟酸合成酶野生型和2个突变体的性质和功能.整套实验包括了多种基本单元操作以及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设计性实验,涉及化学生物学的理论与操作较为全面.本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农药使用的必要性、农药造成的抗药性以及如何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设计开发新型绿色农药.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化学工程实践博士项目,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该项目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独创,其模式较为新颖,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该模式突破了钟摆现象二元分割范式的制约,体现出跨学科多元整合的特色.在实践中,多元整合的特色体现在历史演进、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培养路径方面.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创新高层次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可运用跨学科多元整合模式,从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理念、打造跨学科教师队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出发,打破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
结合当下的国际国家社会背景,我国一些核心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国家的重要领域亟需创新型人才,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的教育改革,实行“3+3”选科模式,要求中学指导学生进行选考选科,以指导其生涯规划,这也直接对接着高校的招生政策,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壁垒亟需打破.此外,高校中也存在学生兴趣低、成果少等队伍不稳定性的问题.中学生是未来输送到高校进行培养,并最终服务于国家相关领域的后备人才,因此,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对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与实施,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引领,对生涯规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