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学习需求现状研究——以深圳老年大学为例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在逐渐走向老龄化,未来老年人口还将呈现翻番趋势,深圳市也不例外,在加大养老服务力度的同时,也更应该关注起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扎根理论,深入深圳老年大学开办以来为期半年的老年学员学习现状,对其老年学员学习需求进行探索,发现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
其他文献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因教育方式与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而在新时代愈发受到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与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本文探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认为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实现大学生的个体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从精神成长的角度看,青少年树立制度自信的过程,呈现为对国家制度及其治理效能,从产生信赖到赋予信任再到成为信念、最终确立信心的拔节孕穗过程.由此规定了制度自信教育的逻辑环节,必须遵循青少年树立制度自信的精神成长逻辑,本文从实践教育、理论教育、价值教育和本质教育着手,切实推进制度体验、制度体系、制度体悟和制度体认,构建青少年树立制度自信的教育路径.
小西重直是日本战前的教育家,唐一帆是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二人先后对劳作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其观点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认为劳作教育是身体与精神相统一的教育,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的教育,是对道德培养起重要作用的教育,是注重提升创造力的教育.同时二人对劳作教育的本质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小西重直的劳作教育本质观充满了宗教色彩,强调劳作教育对“美”的重要作用;唐一帆的劳作教育本质观立足现实生活,强调劳作教育对“生产”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唯物主义色彩.对二人的劳作教育本质观进行研究与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劳动教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今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也是大数据时代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学专业课程采用当前常见的三种线上录播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混合式教学中线上与线下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开展音乐学专业混合式教学,在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融合及评价融合方面提出了思考和意见.
目前,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教育、创造教育、德育、职业教育等方面.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仍存在学科领域不广泛、理论研究不深入、实践研究较空泛、研究内容重复率高、研究方法较为保守、研究者立场缺乏批判精神等不足.后续的研究应注重提升理论高度和学术深度、增强实践实效、拓展研究视角、立足时代背景,真正深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惠及当今教育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深刻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的引领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内容、主体、方法引领作用,坚持抓主业、担主责、唱主角,守好“主阵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具有最根本、最关键的意义.
本文从共生理论的相关内容着手,简略阐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并立足于人才培养系统、师资队伍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管理价值体系以及质量评估机制体系等内容,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高校和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驻校导师”模型是当前美国诸多教育改革项目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采用的一项策略.该模型以“伙伴协作”为理念基础,由邀集合作伙伴和组建共同体、识别方向和制订目标,学习策略和示范观察,合作分析资料和反思精进四个步骤构成,旨在为在职教师提供持续密集、个体化、现场即时的专业支持.本文研究美国“驻校导师”模型的基本做法,为推进和完善我国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制度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学风有着直接关联,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声誉、校风等软实力发展;同理,高职院校创新学风建设优劣会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教育效果.本文在基于动态视觉对高职院校“双创”主体特点探究的基础之上,运用调查法对四川省某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134个项目中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7个有代表性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的项目主持者做了半结构访谈,梳理出高职院校创新学风面临的挑战和建设途径.
美育内隐着学生美感符号生成的规则秩序,规约着学生的价值意蕴与审美判断.粤北农村小学的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审美情趣缺乏、家长观念落后等不良窘况.本文建议,可以从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及转变观念、提高家长对美育认识等维度发展粤北农村的小学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