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戈登确实一开始就打动了我,但更重要的是,他一直站在我这边。鲍勃也令我印象深刻,但他做的很多事我都不喜欢。他的个人魅力我受不了,管理风格我受不了,他做决定的无能为力我受不了,他不愿真正了解业务也让我受不了。我不喜欢他身上那些让世人对他最为崇拜的东西。”2012年下半年,76岁的安迪·格鲁夫在接受记者迈克尔·马隆采访时回忆起英特尔的另外两位创始人。此时距离他辞去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已经过去了近15年—也是在那一年,他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98年度人物。这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也是英特尔另外两位创始人鲍勃·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未能获到的荣耀。
很少有单凭一己之力成就的事业,也很少有仅有一个创始人的公司。大部分伟大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合伙人。比如惠普公司的戴维·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他们开创了硅谷的创新浪潮。或者如索尼公司的井深大与盛田昭夫。再后来,是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与史蒂夫·沃兹尼克、Google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联合创始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甚至可以说,如果我们还能记得住一家公司的几个联合创始人,他们已算是关系融洽。在大多数公司,人们最终只能记得住一个,就是后来成为CEO的那个。
英特尔被人记住创始人的则有三个,而且这三个创始人都拥有商业超级巨星的魅力:鲍勃·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在三个创始人中,安迪·格鲁夫似乎从来都没有喜欢过鲍勃·诺伊斯,但是他却一直是戈登·摩尔的崇拜者;鲍勃·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是从肖克利实验室到仙童半导体再到英特尔的忠实伙伴;安迪·格鲁夫不是著名八叛将的一员,但是他追随着戈登·摩尔从仙童来到了英特尔。
这三个创始人也性格迥异。鲍勃·诺伊斯是最具魅力的那一个。首先,他同时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和科学家。其次,他身上具有后来被称为硅谷风格的那种东西,即对公司等级和权力的漠不关心。以及,相比于职业生涯的安逸,他更看重创新。第三,他能够“让这个反复无常的群体聚集在一起,而且让他们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如果换个能力差一些的领导人,可能就做不到这一点。”对于那些凝聚在鲍勃·诺伊斯身边的顶尖人才而言,鲍勃·诺伊斯就是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1968年鲍勃·诺伊斯离开仙童半导体决定成立一家新公司,硅谷风险投资之父阿瑟·洛克希望诺伊斯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来向潜在的投资人解释新公司将做什么。诺伊斯拿出的是一份措辞含糊的文档,其中只提到“新公司将制造与市面上当前产品不同的半导体设备,以及这些设备会拥有更高的集成度”。诺伊斯说:“坦白说,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要做什么,那样会过早地吸引太多竞争对手。”迈克尔·马隆感慨道:“鲍勃·诺伊斯在1968年的声望已是何等的如日中天,他觉得没必要说太多,只需说一声‘戈登和我正在创立一家制造新型芯片的公司’,就有投资人拿着支票争先恐后地找上门来。”随着英特尔的成功,鲍勃·诺伊斯成了硅谷的标志性人物。
迈克尔·马隆说:“在硅谷,职业生涯的终极标准是由戴维·帕卡德设定的:在一间车库里创立一家公司,让它成长为该领域内领先的创新者,让它上市,把它送进财富500强,成为行业的代言人,前往华盛顿,然后成为一个历史性的全球人物。”
硅谷的第一个标志人物是硅谷的创造者弗雷德·特尔曼,他也是惠普公司两位创始人在斯坦福大学的导师。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电子学课程,并且主导斯坦福拿出一大片地成立斯坦福工业园。接下来,是惠普的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他和休利特一起在车库中创办了惠普,以“惠普之道”设定了硅谷企业文化的典范,随后曾到华盛顿出任国防部副部长。紧接着,“硅谷进入了鲍勃·诺伊斯的时代。他在全球范围内为硅谷发声,领导着美国对日本的芯片战争。”在迈克尔·马隆看来,包括史蒂夫·乔布斯和拉里·佩奇在内的硅谷后起商业领袖们,仍然没有达到诺伊斯所抵达的位置。
然后,是伟大的戈登·摩尔,从1975年开始,他是英特尔的第二任CEO。你可能不知道谁是戈登·摩尔,以及他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但是,只要你是技术行业的关注者,就不可能没有听说过“摩尔定律”。用迈克尔·马隆的话说:“若干年后,当硅谷的其他名人传奇都被遗忘之后,人们仍然会记得戈登·摩尔。摩尔在高科技行业的职业生涯也是无与伦比的,但他被人们记住的原因并非是这一点,而是他提出的定律—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将会指出,他的定律定义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和创造财富的时代。”
英特尔的成功也是对摩尔定律的验证。马隆说:“在这个产业里,如果不是痴迷于维持摩尔定律,被一个巨人推动着要将竞争对手赶尽杀绝的话,英特尔可能已经被一个更高效的国家半导体公司、一个更聪明的超微、一个更具创新能力的摩托罗拉以及一个更强大的德州仪器碾碎了。”
1987年,安迪·格鲁夫成为英特尔的第三任CEO。从那时开始,安迪·格鲁夫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知名的商业领袖。这种名声一方面是由于英特尔在整个IT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迈克尔·马隆称之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司”。因为整个IT产业都建立在英特尔的芯片之上。即使没有这么夸张,也无人能否认,英特尔和微软组成的双方都否认的Wintel联盟,主导了移动互联网繁荣之前的整个IT产业。
另一方面是由于安迪·格鲁夫本人强硬的管理风格。用迈克尔·马隆的话说:“诺伊斯经营企业的方式和其他伟大的企业家截然不同。这是他的最大弱点,但这也让他成了一个伟大的人。摩尔把英特尔视为一个让他实现技术的必要性平台。对格鲁夫来说,英特尔是他用来定义自己并让世界对其非凡能力表示尊重的一辆战车,是要被凶狠地保护起来的某种东西。但对鲍勃·诺伊斯而言,英特尔公司是他的自我的延伸、他的意志和想象力的体现、他的伦理和道德的尺度。”
安迪·格鲁夫的风格凶狠强硬。他对待竞争对手如此,他用碾压的方式来对待芯片业的跟随者如AMD等公司;对待同事如此,有一句玩笑话说,即使是他妈妈阻碍了公司,他也会开除她。“好时光令格鲁夫感到不悦,因为英特尔永远无法像他希望的那样尽量利用机会,坏时光更令他怒不可遏,因为那仿佛是上帝自己在试图阻止英特尔走向胜利,但安迪·格鲁夫总会随机应变。他从硅谷以往的历史中看到,在好时光里每个人都是天才,而真正的人物和天才却是在坏年景中凸显的。”
他对鲍勃·诺伊斯的不满之处就在于诺伊斯总是希望能做一个“圣人”。格鲁夫说:“我看到鲍勃管理着一个混乱的公司,如果有两个人吵了起来,我们都等着他拿主意,他的脸上就会流露出一种痛苦的表情,更多时候,他只会转移话题。”
英特尔能长期在芯片产业维持着强势的领袖位置,并能在意识到错误时迅速调转方向迎头赶上,都同安迪·格鲁夫绝不允许失败的强硬风格有关。安迪·格鲁夫挑选的接班人贝瑞特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怒气冲冲地对记者说“跟在一个传奇人物后面是不是很难?你怎么看?”这三个性格迥异的人共同塑造了这家芯片巨头。在英特尔的三架马车纷纷退休后,这家公司似乎也已经过了它的全盛时期,尽管它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很少有单凭一己之力成就的事业,也很少有仅有一个创始人的公司。大部分伟大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合伙人。比如惠普公司的戴维·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他们开创了硅谷的创新浪潮。或者如索尼公司的井深大与盛田昭夫。再后来,是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与史蒂夫·沃兹尼克、Google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联合创始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甚至可以说,如果我们还能记得住一家公司的几个联合创始人,他们已算是关系融洽。在大多数公司,人们最终只能记得住一个,就是后来成为CEO的那个。
英特尔被人记住创始人的则有三个,而且这三个创始人都拥有商业超级巨星的魅力:鲍勃·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在三个创始人中,安迪·格鲁夫似乎从来都没有喜欢过鲍勃·诺伊斯,但是他却一直是戈登·摩尔的崇拜者;鲍勃·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是从肖克利实验室到仙童半导体再到英特尔的忠实伙伴;安迪·格鲁夫不是著名八叛将的一员,但是他追随着戈登·摩尔从仙童来到了英特尔。
这三个创始人也性格迥异。鲍勃·诺伊斯是最具魅力的那一个。首先,他同时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和科学家。其次,他身上具有后来被称为硅谷风格的那种东西,即对公司等级和权力的漠不关心。以及,相比于职业生涯的安逸,他更看重创新。第三,他能够“让这个反复无常的群体聚集在一起,而且让他们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如果换个能力差一些的领导人,可能就做不到这一点。”对于那些凝聚在鲍勃·诺伊斯身边的顶尖人才而言,鲍勃·诺伊斯就是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1968年鲍勃·诺伊斯离开仙童半导体决定成立一家新公司,硅谷风险投资之父阿瑟·洛克希望诺伊斯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来向潜在的投资人解释新公司将做什么。诺伊斯拿出的是一份措辞含糊的文档,其中只提到“新公司将制造与市面上当前产品不同的半导体设备,以及这些设备会拥有更高的集成度”。诺伊斯说:“坦白说,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要做什么,那样会过早地吸引太多竞争对手。”迈克尔·马隆感慨道:“鲍勃·诺伊斯在1968年的声望已是何等的如日中天,他觉得没必要说太多,只需说一声‘戈登和我正在创立一家制造新型芯片的公司’,就有投资人拿着支票争先恐后地找上门来。”随着英特尔的成功,鲍勃·诺伊斯成了硅谷的标志性人物。
迈克尔·马隆说:“在硅谷,职业生涯的终极标准是由戴维·帕卡德设定的:在一间车库里创立一家公司,让它成长为该领域内领先的创新者,让它上市,把它送进财富500强,成为行业的代言人,前往华盛顿,然后成为一个历史性的全球人物。”
硅谷的第一个标志人物是硅谷的创造者弗雷德·特尔曼,他也是惠普公司两位创始人在斯坦福大学的导师。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电子学课程,并且主导斯坦福拿出一大片地成立斯坦福工业园。接下来,是惠普的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他和休利特一起在车库中创办了惠普,以“惠普之道”设定了硅谷企业文化的典范,随后曾到华盛顿出任国防部副部长。紧接着,“硅谷进入了鲍勃·诺伊斯的时代。他在全球范围内为硅谷发声,领导着美国对日本的芯片战争。”在迈克尔·马隆看来,包括史蒂夫·乔布斯和拉里·佩奇在内的硅谷后起商业领袖们,仍然没有达到诺伊斯所抵达的位置。
然后,是伟大的戈登·摩尔,从1975年开始,他是英特尔的第二任CEO。你可能不知道谁是戈登·摩尔,以及他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但是,只要你是技术行业的关注者,就不可能没有听说过“摩尔定律”。用迈克尔·马隆的话说:“若干年后,当硅谷的其他名人传奇都被遗忘之后,人们仍然会记得戈登·摩尔。摩尔在高科技行业的职业生涯也是无与伦比的,但他被人们记住的原因并非是这一点,而是他提出的定律—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将会指出,他的定律定义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和创造财富的时代。”
英特尔的成功也是对摩尔定律的验证。马隆说:“在这个产业里,如果不是痴迷于维持摩尔定律,被一个巨人推动着要将竞争对手赶尽杀绝的话,英特尔可能已经被一个更高效的国家半导体公司、一个更聪明的超微、一个更具创新能力的摩托罗拉以及一个更强大的德州仪器碾碎了。”
1987年,安迪·格鲁夫成为英特尔的第三任CEO。从那时开始,安迪·格鲁夫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知名的商业领袖。这种名声一方面是由于英特尔在整个IT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迈克尔·马隆称之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司”。因为整个IT产业都建立在英特尔的芯片之上。即使没有这么夸张,也无人能否认,英特尔和微软组成的双方都否认的Wintel联盟,主导了移动互联网繁荣之前的整个IT产业。
另一方面是由于安迪·格鲁夫本人强硬的管理风格。用迈克尔·马隆的话说:“诺伊斯经营企业的方式和其他伟大的企业家截然不同。这是他的最大弱点,但这也让他成了一个伟大的人。摩尔把英特尔视为一个让他实现技术的必要性平台。对格鲁夫来说,英特尔是他用来定义自己并让世界对其非凡能力表示尊重的一辆战车,是要被凶狠地保护起来的某种东西。但对鲍勃·诺伊斯而言,英特尔公司是他的自我的延伸、他的意志和想象力的体现、他的伦理和道德的尺度。”
安迪·格鲁夫的风格凶狠强硬。他对待竞争对手如此,他用碾压的方式来对待芯片业的跟随者如AMD等公司;对待同事如此,有一句玩笑话说,即使是他妈妈阻碍了公司,他也会开除她。“好时光令格鲁夫感到不悦,因为英特尔永远无法像他希望的那样尽量利用机会,坏时光更令他怒不可遏,因为那仿佛是上帝自己在试图阻止英特尔走向胜利,但安迪·格鲁夫总会随机应变。他从硅谷以往的历史中看到,在好时光里每个人都是天才,而真正的人物和天才却是在坏年景中凸显的。”
他对鲍勃·诺伊斯的不满之处就在于诺伊斯总是希望能做一个“圣人”。格鲁夫说:“我看到鲍勃管理着一个混乱的公司,如果有两个人吵了起来,我们都等着他拿主意,他的脸上就会流露出一种痛苦的表情,更多时候,他只会转移话题。”
英特尔能长期在芯片产业维持着强势的领袖位置,并能在意识到错误时迅速调转方向迎头赶上,都同安迪·格鲁夫绝不允许失败的强硬风格有关。安迪·格鲁夫挑选的接班人贝瑞特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怒气冲冲地对记者说“跟在一个传奇人物后面是不是很难?你怎么看?”这三个性格迥异的人共同塑造了这家芯片巨头。在英特尔的三架马车纷纷退休后,这家公司似乎也已经过了它的全盛时期,尽管它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