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水平,不断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习得,更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之一。结合平时的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数学不仅仅是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阶梯、基础,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在社会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再结合数学所表现出来的简洁性、和谐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与思变性给予人赏心悦目的美感,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兴趣。通过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讲解、合情合理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数学成绩是可以很快提高的,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培养探讨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讨论中积极采用小组制,把后进生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小组,鼓励组内合作,展开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组间竞争,使后进生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得到发展,实现转化,让他们讨论、争辩: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讨论后开展组间评价,使学生有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和自主评价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准确计算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运算法则,抑制知识的负迁移,培养计算准确性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做题,不急于求成,书写规范、准确,力求一次性准确完成。最后,要强化综合训练。教师不仅要选择知识点单一的题型训练,还要选择一些复杂的、涉及知识点多的综合题进行训练,强化综合计算能力,以避免学生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四、培养自主思考的习惯
  数学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发问,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主动发现、主动提问、主动探究。学习数学概念时,启发学生探究数学概念的形成,力争让学生在探究形成过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利用画图开启学生的思维,教师在黑板上画好标准的图形,大家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处教师精要点拨,之后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认真画图,分析解题过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提问时有的学生想得很幼稚、有的学生想得很离奇、有的学生想得很刁钻,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毕竟是学生们努力思考的结果。只要坚持努力思考,定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采取科学猜想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思维在于激活,自主发现的习惯在于数学教师的循循善诱,只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一定会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问题。
  五、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是学习的重要方式。首先,做数学学习笔记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将自己的体会、疑点作出标记,随时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的想法及所悟记下来,笔记要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记带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任啥都记;其次,做笔记不是为了保存资料,必须经常翻阅、整理、更新。翻阅笔记以求加深记忆和理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加强对重难疑点的思考;整理笔记以求对知识的整合与方法的归纳,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更新笔记以求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重难点的转移,随着学习的进展与能力的提高重新确定思考内容。课堂笔记要做得尽量简洁,不能因做笔记影响听课和思考,有时可以直接把笔记做在教科书或资料上,写出学习的要点。
  六、培养课后反思的习惯
  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准确度,等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吸收,构建知识体系,我的要求是:
  (1)课后反思。每节课下课后利用课间时间花3-4分钟过电影似的反思再现本节课内容,若有疑难及时问同学、老师,知识不带帐。
  (2)回家反思。每天放学回家后反思复习20分钟当天所学数学知识及前两天所学数学知识(家长签字,教师检查落实)
  (3)解题后反思。对解题的结果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反省,对解题中出现的已知观点、关键因素及同类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从而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加以掌握,为以后解决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使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是解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反思要求三个方面:①检验结果、②讨论解法、③推广应用。
  (4)考试后反思。反思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补救,为继续学习扫清知识障碍,对于不懂的知识寻求同学、老师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主动给予帮助。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王峰英.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J].青海教育,2005(06).
  [2]裘晓岚,陈兰清,唐振松.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对氧化铝进行生产时,大都采取了拜耳法,其中循环效率理论能够对企业生产成本、能耗及产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
创造是人类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而这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
期刊
学生进入初中后,应该培养的能力素质在更大程度上给教师提出了要求。那么,在中学里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本论文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房地产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使用过程对房地产投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房地产投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学生组织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情境领导理论就学生组织活动类型对学风建设进行探析,经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活动对学风的影响存在
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本文为全文原
期刊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你是否发现自己的笑容变少了?身边人在抱怨你经常情绪不稳定?rn信息化时代,社会转型期,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加快,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呈现出比单纯的躯体健康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营销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的营销方式,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成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