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水平,不断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习得,更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之一。结合平时的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数学不仅仅是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阶梯、基础,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在社会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再结合数学所表现出来的简洁性、和谐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与思变性给予人赏心悦目的美感,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兴趣。通过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讲解、合情合理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数学成绩是可以很快提高的,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培养探讨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讨论中积极采用小组制,把后进生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小组,鼓励组内合作,展开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组间竞争,使后进生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得到发展,实现转化,让他们讨论、争辩: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讨论后开展组间评价,使学生有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和自主评价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准确计算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运算法则,抑制知识的负迁移,培养计算准确性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做题,不急于求成,书写规范、准确,力求一次性准确完成。最后,要强化综合训练。教师不仅要选择知识点单一的题型训练,还要选择一些复杂的、涉及知识点多的综合题进行训练,强化综合计算能力,以避免学生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四、培养自主思考的习惯
数学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发问,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主动发现、主动提问、主动探究。学习数学概念时,启发学生探究数学概念的形成,力争让学生在探究形成过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利用画图开启学生的思维,教师在黑板上画好标准的图形,大家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处教师精要点拨,之后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认真画图,分析解题过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提问时有的学生想得很幼稚、有的学生想得很离奇、有的学生想得很刁钻,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毕竟是学生们努力思考的结果。只要坚持努力思考,定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采取科学猜想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思维在于激活,自主发现的习惯在于数学教师的循循善诱,只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一定会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问题。
五、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是学习的重要方式。首先,做数学学习笔记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将自己的体会、疑点作出标记,随时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的想法及所悟记下来,笔记要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记带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任啥都记;其次,做笔记不是为了保存资料,必须经常翻阅、整理、更新。翻阅笔记以求加深记忆和理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加强对重难疑点的思考;整理笔记以求对知识的整合与方法的归纳,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更新笔记以求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重难点的转移,随着学习的进展与能力的提高重新确定思考内容。课堂笔记要做得尽量简洁,不能因做笔记影响听课和思考,有时可以直接把笔记做在教科书或资料上,写出学习的要点。
六、培养课后反思的习惯
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准确度,等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吸收,构建知识体系,我的要求是:
(1)课后反思。每节课下课后利用课间时间花3-4分钟过电影似的反思再现本节课内容,若有疑难及时问同学、老师,知识不带帐。
(2)回家反思。每天放学回家后反思复习20分钟当天所学数学知识及前两天所学数学知识(家长签字,教师检查落实)
(3)解题后反思。对解题的结果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反省,对解题中出现的已知观点、关键因素及同类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从而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加以掌握,为以后解决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使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是解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反思要求三个方面:①检验结果、②讨论解法、③推广应用。
(4)考试后反思。反思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补救,为继续学习扫清知识障碍,对于不懂的知识寻求同学、老师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主动给予帮助。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王峰英.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J].青海教育,2005(06).
[2]裘晓岚,陈兰清,唐振松.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数学不仅仅是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阶梯、基础,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在社会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再结合数学所表现出来的简洁性、和谐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与思变性给予人赏心悦目的美感,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兴趣。通过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讲解、合情合理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数学成绩是可以很快提高的,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培养探讨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讨论中积极采用小组制,把后进生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小组,鼓励组内合作,展开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组间竞争,使后进生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得到发展,实现转化,让他们讨论、争辩: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讨论后开展组间评价,使学生有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和自主评价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准确计算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运算法则,抑制知识的负迁移,培养计算准确性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做题,不急于求成,书写规范、准确,力求一次性准确完成。最后,要强化综合训练。教师不仅要选择知识点单一的题型训练,还要选择一些复杂的、涉及知识点多的综合题进行训练,强化综合计算能力,以避免学生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四、培养自主思考的习惯
数学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发问,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主动发现、主动提问、主动探究。学习数学概念时,启发学生探究数学概念的形成,力争让学生在探究形成过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利用画图开启学生的思维,教师在黑板上画好标准的图形,大家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处教师精要点拨,之后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认真画图,分析解题过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提问时有的学生想得很幼稚、有的学生想得很离奇、有的学生想得很刁钻,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毕竟是学生们努力思考的结果。只要坚持努力思考,定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采取科学猜想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思维在于激活,自主发现的习惯在于数学教师的循循善诱,只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一定会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问题。
五、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是学习的重要方式。首先,做数学学习笔记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将自己的体会、疑点作出标记,随时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的想法及所悟记下来,笔记要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记带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任啥都记;其次,做笔记不是为了保存资料,必须经常翻阅、整理、更新。翻阅笔记以求加深记忆和理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加强对重难疑点的思考;整理笔记以求对知识的整合与方法的归纳,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更新笔记以求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重难点的转移,随着学习的进展与能力的提高重新确定思考内容。课堂笔记要做得尽量简洁,不能因做笔记影响听课和思考,有时可以直接把笔记做在教科书或资料上,写出学习的要点。
六、培养课后反思的习惯
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准确度,等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吸收,构建知识体系,我的要求是:
(1)课后反思。每节课下课后利用课间时间花3-4分钟过电影似的反思再现本节课内容,若有疑难及时问同学、老师,知识不带帐。
(2)回家反思。每天放学回家后反思复习20分钟当天所学数学知识及前两天所学数学知识(家长签字,教师检查落实)
(3)解题后反思。对解题的结果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反省,对解题中出现的已知观点、关键因素及同类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从而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加以掌握,为以后解决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使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是解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反思要求三个方面:①检验结果、②讨论解法、③推广应用。
(4)考试后反思。反思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补救,为继续学习扫清知识障碍,对于不懂的知识寻求同学、老师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主动给予帮助。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王峰英.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J].青海教育,2005(06).
[2]裘晓岚,陈兰清,唐振松.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