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的共生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ph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蒂文森创作《化身博士》有着深刻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化身博士》表明了史蒂文森对社会道德问题的严肃思考。本文结合《化身博士》植根的时代背景,对作品中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剖析, 探讨《化身博士》的现实意义,促使人们关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并对自身进行反思,应如何去行善,避免灵魂的堕落。
  关键词:史蒂文森 双重人格 维多利亚时期道德观
  作为19世纪末英国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因其作品的精巧设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读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高斯华绥曾经这样评价他:“我确信在19世纪的英国作家中,史蒂文森是除狄更斯外更能被读者长久记住的一位”(高斯华绥,2002)。1886年,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发表了他的恐怖小说《化身博士》。它深刻的主题引起了批评家注意。亨利·詹姆斯认为这部作品“充满哲学意味”,“探讨了人性中的高尚因素和卑微因素”(亨利·詹姆斯,1984)。
  《化身博士》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伦敦著名医生亨利·杰基尔的故事。杰基尔从小就觉得自己有不同的人格。后来他发现了一种可以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海德的药物。海德外形丑陋,行为猥琐。然而,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杰基尔拼尽全力保护海德。后来,杰基尔发现药物逐渐失效,他变成海德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变回杰基尔也越来越困难。为摆脱海德,杰基尔不得不自杀。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杰基尔是个大善人,海德无恶不作,但他们之间却没有根本地对立。杰基尔和海德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特殊产物。实际上,杰基尔和海德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一、杰基尔和海德的非对抗性与依赖关系
  (一)杰基尔和海德的非对抗性关系
  “海德”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名字。它的同义词是“隐藏”。它代表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隐藏,强调了杰基尔博士见不得人的一面;另外一层意思是兽皮,暗示着海德先生的兽性。每当杰基尔变成海德时,他就穿上一件兽皮:“他高大强壮的身体变得又矮又小,他的手上长满了毛。”所有见过海德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类人猿。杰基尔变成海德就像人类退化为猴子,想要挣脱文明的束缚。所有阻止他的人都会受到攻击。因此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危险份子。
  小说有两个场景集中描写了海德的罪行。在第一个场景中,海德急着赶回家,结果,他不但撞倒了一个小女孩,而且还无情地从她身上踏过,任由其在地上尖叫。在第二个场景中,当丹弗斯·卡鲁爵士向他问路时,海德突然升起一阵无名怒火,用拐杖把老人打死了。
  许多批评家把这部小说看成是道德寓言。他们认为杰基尔本质是善良的。笔者并不认同杰基尔是善的象征,海德自己是恶的象征这种观点。尽管杰基尔一再声称他是为人类福祉考虑,因为他发明药物的目的是净化灵魂。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一个借口,借机做坏事而又逃避惩罚才是他创造海德的真正目的。自从海德诞生以来,杰基尔一方面利用臭名昭著的海德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方面利用杰基尔的身份保住体面的生活。在用海德的身份一夜疯狂之后,他仍能因为杰基尔的好名声而接受人们的尊敬。所以,是杰基尔的虚伪、双重人格和欲望让他不惜冒死亡的风险,变成罪恶的海德。
  (二)杰基尔与海德的相互依存关系
  杰基尔在小说中有众多的头衔:医学博士、民法学博士、法学博士、皇家学会会员等。杰基尔属于社会精英,有着良好的社会地位。在小说的开始,海德对杰基尔的态度是冷淡的。他鄙视中产阶级的道德评价体系,决心与杰基尔博士划清界限。然而,随着海德犯下了无尽罪行和药物失效,他对杰基尔的依赖逐渐加深。当海德把一个小女孩撞倒后,目击者声称要把他的丑行告知整个伦敦,使他声名狼藉。然而,当海德走进杰基尔的房子并拿出有杰基尔签字的支票时,大家原谅了海德。在世俗眼光里,海德的声誉无足轻重,而杰基尔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信誉的象征。人们对海德的被动认可是杰基尔的好名声所带来的。
  二、写作背景
  (一)个人背景
  史蒂文森是苏格兰一位灯塔建筑师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信教徒,整个家庭也深受宗教清规戒律的影响。史蒂文森是一个非常叛逆的青年。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期间,他经常身穿奇装异服,嗜酒旷课。毕业后,他放弃所学专业,专攻文学。这些都导致了他和父亲之间的激烈冲突。虽然后来他的行为有所收敛,但他还是深深感觉到自由放纵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社会道德之间的巨大矛盾。史蒂文森的经历与杰基尔不无相似之处。史蒂文森听从于父亲的决定,隐藏他真实的想法。同样的,因为拥有众多头衔,声望良好,杰基尔博士也不得不隐藏他做坏事的念头。所以史蒂文森创作双重身份这一主题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与自己的经历深有关联,他一直思索着怎样把善恶之间的相互影响写成一个故事。
  (二)社会背景
  社会因素是产生主题的深层次原因。《化身博士》的故事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伦敦。在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统治充满各种清规戒律,人们的情感和行为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大多数中产阶级过着保守、规矩的生活。然而,许多上层阶级寻欢作乐,私下生活放纵。
  在《化身博士》中,四名绅士都属于伦敦的中产阶级,是维多利亚时期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都过着富裕的生活,工作体面,举止优雅。杰基尔从小就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厄特森先生是著名的律师,兰扬是受人尊敬的医生。在文中一开始出现的理查德·恩菲尔德也是富裕的绅士。然而,在严苛的宗教和社会准则的要求下,所有杰基尔的朋友都压抑他们的欲望,过着一潭死水的生活。例如,小说一开始史蒂文森就这样描述厄特森先生:“厄特森先生是个不爱说话、一本正经的人。在陌生人面前,他非常腼腆,不爱流露自己的情感。在生活上,他从不放纵享乐,吃喝也很随意、简单;即使很喜欢看戏,他也有20年没有进过剧院了”(《化身博士》,2009)。从这段描述中可以想象所谓的“社会精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感情受压制,工作了无生趣。就是在这样虚伪的社会风气下杰基尔博士选择了双重身份的生活。
  尽管杰基尔是个完全的伪君子,应该对他犯下的罪行负全部责任,但是维多利亚时期虚伪的社会风气却是使他产生双重性格的温床。所以,对双重性格的探讨反映了史蒂文森对社会道德的认真思索,和对虚伪的中产阶级道德的猛烈批判。这部小说的意义也由此超越了一般的恐怖小说。
  三、结语
  总体来说,《化身博士》是在道德层次上谈论人类弱点的一部杰作。它把人类善恶两面的斗争完全展示在世人面前,探讨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揭露了人类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对善恶斗争的描写也提醒人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思考怎样运用善的一面避免灵魂的堕落。从这一意义上,《化身博士》已经升级为对人类本性的关怀。通过这部小说,史蒂文森表达了他对人类的深切关怀和对人在高压的社会道德规范下追求自由的无奈。
  参考文献:
  [1]陈榕.野性的规训——解读R L 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2]高尔斯华绥,倪庆饩译.高尔斯华绥散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3]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凡璇译.化身博士[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4]James, Henry. Literary Criticism[M]. New York: Library of America,1984.
  [5]Swearingen, Roger. The Prose Writings of Robert Louis Stevenson [M].London: Macmillan,1980.
其他文献
摘要:朱自清的《背影》的教育意义历来备受重视,但大多数的解读把其泛化为一般的亲情教育文本,忽视其中蕴含的“孝”的传统伦理道德,造成德育资源的流失。本文试从“孝”的角度来分析文本的教育意义,认为本文在表达父子相爱相怜之情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孝顺儿子的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孝”的一些基本内涵,在教学中可以紧扣文本挖掘这一资源,实现文本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背影 》 德育爱孝   引言  《背影》是
无论什么课程教学,教学设计及反思都是必需的,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通过反思、思考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后面加以改进、完善。本文以《再塑生命的人》这篇享誉世界的文章为例,详细阐述教学设计及反思的过程。  《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是一篇自传性散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人都知道
沈田瑶  瑶族,1991年生于四川成都,五色风马艺术品收藏工作室创始人,于2016年初开始跟随谢季筠老师研习书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恩师也常常告诫我们,书法修习之法,无论初学或熟手,都要先读帖,再下笔,先学会“读”,再学会写。  南宋词人姜夔曾在《续书谱》中提到:摹书最易。唐太宗云:“卧王蒙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亦可以嗤萧子云。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古人名笔
主办单位:泸州市叙永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泸州市叙永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穆岚  MULAN  《丹山》主编。现为叙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曾荣获泸州市委脱贫攻坚创新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先进个人、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十三五”全省广播电视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及全省一线扶贫干部表彰奖等省市奖项。  寄语  2005年,在叙永这片文化滋养的热土上,一个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的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小说异军突起。这类小说大部分以校园恋情为题材,充分表达了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这类小说有着明显的大众文化和通俗小说痕迹,内容上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被纳入校园亚文化范畴,但是其文本价值对当代文学艺术的贡献是无法抹掉的。本文从题材、主题和文类三方面对这类网络小说文本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校园题材 网络小说 文本研究  引言  当前,网络文
摘要:威廉·福克纳的创作总与美国南方文明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对于福克纳的这种南方情结,《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给了我们清晰明了的阐释。本文拟从福克纳的创作背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标题、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爱情悲剧、黑人托比这四方面出发对福克纳难以割舍的南方情结进行解读,旨在使读者深刻地了解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南方情结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提起20世纪的美国
摘要:“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的观点传播已久,导致超前识字有害论,人为割裂了识字与阅读关系。其实,识字是儿童早期阅读第一步,与阅读结合起来吸收传统的优秀识字与阅读教学方法,就会培养出有早期阅读意识、兴趣和习惯的阅读者。  关键词:儿童阅读 识字 识字与阅读  引言  阅读是随文字产生而产生,把语言的声音信息化为视觉信息,突破时空上限制,使人类积累的经验得以保留和传播,才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儿童阅读的过
摘要:小说成功的判定标准很大程度上在于小说的叙事艺术。不同的人生阅历,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了作家不同风格的叙事视角,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表现的因人而异成就了不同的小说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不仅仅是作家写作上的技巧,更大程度上是作家对于世界本质的艺术把握。因此,从叙事视角下对矛盾小说的解读可以更好地帮我们理解其创作的主体精神和小说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叙事视角 矛盾 小说  当前对于矛盾小说的研究不胜枚举
一、古代韵律诗的本质:言声和谐  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性质是什么?《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笔者认为,“言”(言语)与“声”(声音)的和谐,是古代韵律诗的本质属性,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唯一标志。  这里所谓的“言”,即诗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对诗歌语言特征的高度概括,是诗人
乐府民歌不仅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语言、叙事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俗、诗乐合一的形式,以及杂言句式等都是它的独特之处。乐府民歌还是一种歌舞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化特质,可以说是我国民族戏剧的前期形态,为之后民族戏剧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乐府诗选》分为上下两编,共收录了乐府诗840首。上编专选汉魏六朝乐府古辞454首,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