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杠悬垂系列动作训练辅助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单杠悬垂系列动作训练辅助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24例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超短波、中频电疗及牵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为期4个月的单杠悬垂系列动作(包括悬垂、悬垂转体及悬垂前后摆动)训练.结果 经治疗4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础上辅以单杠悬垂系列动作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缓解疼痛,可作为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呼吸肌是人体呼吸运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如呼吸肌功能下降可导致运动功能衰退、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后果.已有研究发现,对呼吸肌进行特殊功能训练能提高其强度及耐力[1],如通过改变人体呼吸方式,或给予较高吸气/呼气阻力,均可对呼吸肌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其功能[2].本研究采取不同呼吸训练法对体质较差人群进行干预,从而观察不同呼吸训练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相关因素,明确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主要干预方式,以指导脑卒中患者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方法 选择初次脑卒中偏瘫患者48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疾病特征等.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介入康复治疗天数、平衡能力、脑卒中后抑郁、年龄等5种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神经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可造成患者多种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当前SCI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SCI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目前临床针对SCI患者的治疗大多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并且这些治疗均立足于抑制脑细胞死亡,并应用多种神经活性药物促进其功能恢复,对己死亡或凋亡的神经细胞则无明显有效干预措施。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共选取182例下肢髋、膝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并嘱患者家属按摩患侧小腿部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底静脉泵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同时对2组患者伤口引流量进行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往往欠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及学习.近年来我科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理论~[1],采用温针灸联合前臂伸肌群牵伸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明显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期刊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已知或可疑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组织炎症.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较常见的疾病,病情表现轻重不等,在早期易忽略,不但威胁小儿的生命,且引起不同程度后遗症,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高压氧治疗主要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脑梗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本研究通过观察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探讨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
期刊
小儿严重输液渗出属护理不良事件.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不适,也是儿科主要的护理投诉.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尽管儿科护士一直在努力地采取预防措施,但输液渗出仍然难以避免.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渗出尽快吸收是减轻患儿痛苦、减少临床护理纠纷的最好办法.使用物理因子治疗以解决临床难题,是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科所独有的特色~([1]).本研究采用超短波治疗严重输液渗出患儿48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
期刊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2%~65%~[1];吞咽障碍同时也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因为它能增加发生吸人性肺部感染~[2]、营养不良~[3]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4].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确切疗效~[5]。
期刊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脊髓损伤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每组10只.Nystrom法制造大鼠脊髓(T10-11)中度压迫性损伤模型.利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监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0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6小时背部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以及血管管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血管管径均较稳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