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如何 变成不可触犯的“底线”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reess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的结合,如何克服党建与企业工作“两张皮”,使“两心”变“一心”?这是困扰一些企业多年、至今仍然需要探索的问题。令人高兴的是,在齐鲁大地孔夫子的故乡,田陈煤矿的党组织以创新的思维、求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以及优异的成绩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坚持“强化核心抓党建,融入中心促发展”的思路,紧紧抓住煤矿发展最重要的安全生产问题,以此作为党建与企业发展结合的切入点、落脚点去探索和开创,使党建成为推动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强大力量,而党的建设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党建与企业发展的双飞跃、共提升。
  田陈煤矿以党建促安全生产的宝贵经验是:
  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很好地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和安全的关系问题。所谓发展观,首先是价值观,是价值观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煤矿企业,要具体化为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矿工生命安全的万分珍惜。长期以来有种说法,煤矿是高危企业、安全是不可控的,事故是难免的。认识的错位导致了安全管理的缺位。田陈煤矿党组织不这样看。矿区有个醒目的标语“矿工万岁”,在当今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很少看到这样的标语。而在田陈,这不仅是口号,而且是党组织发自内心的宣言和安全工作的指南。在田陈煤矿党组织看来,6000多名职工,每一个都是骨肉兄弟,一个都不能少。正是对以人为本的深刻认识和对员工的深厚感情,让企业党组织始终以“如履薄冰”的态度抓安全,把忽视安全看做渎职乃至犯罪。
  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很好地解决了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使员工由管理的对象变为实践和保障安全的主体。6000多名职工的安全生产,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矿长、各级领导和党组织是不行的。田陈煤矿的高明之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了员工”与“依靠员工”统一起来,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认为管理不止是对物的管理,而且是对人的管理,实现了从物到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管理上不是机械地把人管死,而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在我自己手中”,变“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6000多名员工人人想着安全、时时不忘安全、事事突出安全,安全成为全员、全方位、全天候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隐患。使员工由管理的对象变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运用,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动员、组织和教育作用,通过强化责任这一关键环节,把制度的约束性和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保证了制度的执行。在当今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不是没有制度,许多企业有整套整套的制度,而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所以事故屡屡发生。这样看来,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糟糕。为什么在田陈,制度是无声的命令、大家认同的规则、不可触犯的“底线”?因为田陈煤矿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跨越了单纯建章立制这个阶段,在制度基础上形成了机制。机制与制度有联系又有区别,机制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目标、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的工作系统。构成机制的两个要素是系统化和动力源。田陈煤矿的制度是系统的,大到企业的宏观管理、小到每个螺丝的位置,都有规矩,让人有所遵循;而且其制度既有实体性的(规定做什么),又有程序性的(规定怎样做),还有保障性的(违背如何处理),这样的制度没有缺口和短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执行制度时的自由裁量空间。田陈煤矿的制度之所以能够得到执行是因为田陈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政治优势,依靠宣传、组织和动员工作,使广大员工首先是党员和干部明确了执行制度的责任意识。巧妙的渗透性的宣传、系统的培训、赏罚分明的奖惩措施以及井下具有震撼力的宣誓和写在巷道上的党员责任书,无时不在强化人们的责任意识,把执行制度当作责任。在田陈煤矿的各项制度面前,员工人人负责,党员以身作则、干部率先垂范,通过责任这一关键环节,把制度的约束性和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安全生产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总之,田陈煤矿党组织把安全生产作为切入点、落脚点,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不仅为解决煤矿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作者为北京市委党校党建部主任、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其他文献
2010,世界告别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机制性变化。  同时,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与人类生存攸关的全球性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凡此种种,预示着未来数年内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其中,既蕴涵着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也潜藏着各种问题、挑战和风险,机遇与挑战深度交织
期刊
日航破产重组对中国的启示  评述由头: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全球五百强,“日本的骄傲”,“战后经济繁荣的象征”……头上顶着一个个五彩光环的日本航空轰然倒下。日航的倒掉,引起世界关注。日航为什么会走上破产重组的道路?日航和中国企业的相似性有哪些?它的破产重组带给中国企业的警示在哪里?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不是走到头了?人民论坛编辑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剖析。    企业管理模式跟文化有关,做这些改变,需要
期刊
房山区是首都城市发展新区。近年来,房山区教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地制宜、明确思路,科学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推进“1123”工程,在推动区域教育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解房山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情况,1月下旬,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有关专家深入房山进行了专题调
期刊
中产阶层本来不应该成为夹心层,他们充满希望地投身于大城市的经济建设,期冀成为中流砥柱,而他们却不得不面对自己赖以遮风避雨的一片瓦。月薪数千元,收入水平中不溜。他们说,自己过得很不轻松:好不容易才凑足首付买了房,沦为“房奴”;贷款买车,又还贷又养车,不折不扣的“车奴”;生了孩子,更是被“深度套牢”,沦落成了“孩奴”。其实在我看来,他们是“追求体面的被奴役者”。他们被什么奴役呢?还是我曾经在人民论坛上
期刊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加快发展(简称“两新组织”)。“两新组织”的大量出现,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党建的运行机制形成挑战。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引导“两新组织”科学发展,是当前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6月中旬,人民论坛记者专程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对该市“
期刊
关键词:话语能碍释放    传统媒体——值得信任的“老字号”  产品说明:原料优质上乘(公正、权威、客观、及时),疗效突出,公众信任度高。  副作用:互動性不足,报道存在一定局限,表达力度广度还不够深。  功能主治: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国外试验:西方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和议员,都必须有“经骂”的基本功;而在百姓这边,“骂”是基本权利,西方民主社会正是建立在公众有权
期刊
中国要从熟人社会变为信用社会    怀疑原本应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以及监督的力量来源。但当怀疑成为社会大众的本能,进而在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自然地条件反射,既让自己辛苦,又伤害别人,产生许多无谓的交易成本,降低社会的运行效率。  在30多年前的文革时期,中国的社会却是一种“泛信”状态。对领袖人物、对社会理想、对人际关系、对生活状态,都寄予极大的信任,相信人、相信制度会为自己和社会带来最美好的利益和将来。显
期刊
改革战略中的“尺蠖效应”    中国历来是一个负福利国家,现在也是。中国的进步就表现在负福利的降低上,即向“零福利”渐渐靠扰,并通过二次分配不加剧社会分化。现在更多是高收入者高福利,低收入者低福利。这样的福利安排,反映的还是讨价还价权利的缺失。近年来改革政策、乃至改革战略不是没有调整,甚至可以说是调整之频繁举世罕见。但好像怎么调整都不对劲,这就是所谓的“尺蠖效应”:就像那一放一缩却只朝着一个方向移
期刊
传统的全国百强县评价体系主要建立在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上,过于注重GDP的水平,容易造成县市走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误区,一味地强调地区生产总值,忽视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经济硬指标上去了,社会软环境却下来了,人民的幸福指数反而不如从前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的。一个以衡量县域GDP为主的排名方法,只是说明百强县在经济发展方面是基本成功的,反映的只是经济发展这一有限领域的情況,面对科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最近,温家宝总理又强调:“要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一要推进教育改革。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统一起来。对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