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建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有效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形成教学科研合力教学团队,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成效;改革计算机考核的传统模式、促进实践性教学;逐渐改进当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从而为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后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22-02
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速度日新月异, 互联网应用,数字化办公、电子通讯、智能城市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等都对高校大学生溶于现代化信息社会产生着直面的联系; 现代化信息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对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是衡量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关键。《计算机基础》 课程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要求本科生必须具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是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落实计算机应用实践,增强学生本专业计算机运用技能;为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相应提出高校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1 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加强课程建设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有效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途径。
1.1 更新课程教学理念
为了让《计算机基础》教育紧随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步伐,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高校应重新制定或修订《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可行的方案与策略, 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体现出《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地位;同时也解决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与实验、实习的问题。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首先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观念,以学生专业目标要素与社会就业岗位要求,以为社会培育创新人材与专业人材为本的新型课程教学理念。唯此,高校《计算机基础》 课程建设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尊重教育规律,高校才能够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造就培养社会急需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1.2制订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指标,是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指南。 详细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计算机实验与实习、教材选取,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突破教材的束缚与传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现有课程的教學内容,《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1]。高校应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信息时代需要为前提,培养学生具有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在短时间胜任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合格人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指引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专业性与通识性有机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重,并且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精神,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2]。
1.3 形成教学科研合力教学团队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这就要求高校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组建课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使教研室转变成为一个教学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的创新机构,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学校为了提升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鼓励《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通过访问学者、学历提高等形式。以学生实习、校企合作、联合课题攻关为契机,在实践、科研中提升任课教师。形成以教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研的良性互动与循环。鼓励教师申请校内、外,横向、纵向科研课题,提升教研室团队的科研水平,形成人人参与科研,教学科研良性循环良好局面。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需要高校各方面资源的支撑与保障, 也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投入与积极努力 [3]。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1 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成效
高校只有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边学边上机,才能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加强实践教学,手脑并用,熟能生巧,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高校应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完美配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关系建设等形式,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强化实践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内容,倡导研学式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与创新式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科学实验中的创新精神。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实践性教学,深化实践性教学管理,使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 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竞争与国家实力竞争大事。面向 21 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在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与系统性问题,高校师生必须共同应对,共渡时艰[4]。
2.2 改革计算机考核的传统模式、促进实践性教学
要想更全面的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通过科学正确评判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就应该改革计算机考核办法。通过对教材内容以及实验、实习内容的分析,建立无纸化的上机考试模式,建立大量的考题库,学生可上机选考卷,避免了千人一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考试抄袭现象的出现,全部题目都是由系统自动阅卷, 避免人工阅卷错漏与误判[5]。同时,计算机考试的过程中我校加入了“Office2010操作题”,可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的专业操作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整个高校各专业的“公共课”,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无论是在校学习中还是日后工作应用中,《计算机基础》教学都肩负着培养面向 21 世纪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在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学习重要性的认,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旨,以教学实践为切入点,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体系科学性,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机制现代化, 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中,深化教育改革机制,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训练好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在学习与实践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才能在21世纪信息化社会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廖俐鹃.高校微课程设计的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6(9):71-72.
[2] 柳科春,张欣. 浅议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J]. 科技风,2015(1):234.
[3] 乔玉冰,陈帮鹏, 刘凤云.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5(2):169.
[4] 杨永强,赖锴.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6(1):24-26.
[5] 韩芳.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计算机,2016(1):24-2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22-02
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速度日新月异, 互联网应用,数字化办公、电子通讯、智能城市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等都对高校大学生溶于现代化信息社会产生着直面的联系; 现代化信息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对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是衡量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关键。《计算机基础》 课程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要求本科生必须具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是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落实计算机应用实践,增强学生本专业计算机运用技能;为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相应提出高校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1 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加强课程建设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有效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途径。
1.1 更新课程教学理念
为了让《计算机基础》教育紧随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步伐,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高校应重新制定或修订《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可行的方案与策略, 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体现出《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地位;同时也解决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与实验、实习的问题。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首先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观念,以学生专业目标要素与社会就业岗位要求,以为社会培育创新人材与专业人材为本的新型课程教学理念。唯此,高校《计算机基础》 课程建设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尊重教育规律,高校才能够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造就培养社会急需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1.2制订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指标,是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指南。 详细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计算机实验与实习、教材选取,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突破教材的束缚与传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现有课程的教學内容,《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1]。高校应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信息时代需要为前提,培养学生具有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在短时间胜任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合格人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指引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专业性与通识性有机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重,并且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精神,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2]。
1.3 形成教学科研合力教学团队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这就要求高校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组建课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使教研室转变成为一个教学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的创新机构,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学校为了提升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鼓励《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通过访问学者、学历提高等形式。以学生实习、校企合作、联合课题攻关为契机,在实践、科研中提升任课教师。形成以教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研的良性互动与循环。鼓励教师申请校内、外,横向、纵向科研课题,提升教研室团队的科研水平,形成人人参与科研,教学科研良性循环良好局面。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需要高校各方面资源的支撑与保障, 也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投入与积极努力 [3]。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1 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成效
高校只有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边学边上机,才能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加强实践教学,手脑并用,熟能生巧,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高校应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完美配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关系建设等形式,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强化实践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内容,倡导研学式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与创新式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科学实验中的创新精神。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实践性教学,深化实践性教学管理,使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 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竞争与国家实力竞争大事。面向 21 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在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与系统性问题,高校师生必须共同应对,共渡时艰[4]。
2.2 改革计算机考核的传统模式、促进实践性教学
要想更全面的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通过科学正确评判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就应该改革计算机考核办法。通过对教材内容以及实验、实习内容的分析,建立无纸化的上机考试模式,建立大量的考题库,学生可上机选考卷,避免了千人一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考试抄袭现象的出现,全部题目都是由系统自动阅卷, 避免人工阅卷错漏与误判[5]。同时,计算机考试的过程中我校加入了“Office2010操作题”,可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的专业操作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整个高校各专业的“公共课”,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无论是在校学习中还是日后工作应用中,《计算机基础》教学都肩负着培养面向 21 世纪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在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学习重要性的认,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旨,以教学实践为切入点,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体系科学性,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机制现代化, 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中,深化教育改革机制,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训练好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在学习与实践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才能在21世纪信息化社会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廖俐鹃.高校微课程设计的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6(9):71-72.
[2] 柳科春,张欣. 浅议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J]. 科技风,2015(1):234.
[3] 乔玉冰,陈帮鹏, 刘凤云.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5(2):169.
[4] 杨永强,赖锴.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6(1):24-26.
[5] 韩芳.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计算机,2016(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