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家铺子》是茅盾站在社会现实的角度,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反映中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的破产倒闭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堆积造成的必然后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林家铺子》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其破产原因进行分析,揭示悲剧表象背后深刻的经济动因和社会根源。
关键词:《林家铺子》;社会背景;破产原因;社会现实
《林家铺子》是社会剖析作家茅盾的一篇针砭时弊的优秀短篇作品,作者站在时代与社会的角度,对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民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描写。作品一经发表,便获得了国内外文学界的一致好评。小说从宏阔的社会大背景和纷繁复杂的阶级矛盾出发,以林家铺子这一视角为写作着眼点,再现了战争动乱年代下,江南小市镇的经济凋敝、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从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中揭示造成社会民生悲剧的深刻根源以及中国社会的真正出路。
一、社会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时期,内部军阀混战割据,外部强敌大肆侵略,内忧外患的处境令中国大地生灵涂炭、老百姓民不聊生。而《林家铺子》的故事就发生在1931年——1932年间,正是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上海抗战发生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茅盾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踏到了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外国势力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快土崩瓦解,农村经济陷入了破产的境地。而面对如此危难棘手的情况,中国本土当局者,不但没有拿起武器奋起抗争,反而成为了帝国主义和邪恶势力的帮凶,盘剥百姓、欺辱压榨,使得原本富庶丰饶的江南小市镇经济一下子萧条凋敝、惨淡荒芜。处于这样水深火热的境地,社会剖析作家茅盾选择拿起笔杆,将真实的社会、人民的贫苦、侵略者的可耻行径以及当局者的麻木不仁都展现于读者眼前,让广大社会群众了解到社会的真实面貌与中国社会的本质属性,启蒙大众去探索一条真正能救万民于水火的正确革命道路。
中国近代社会,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外通商口岸的开放以及商品貿易的往来,使得中国遭受着外国侵略势力军事与商业的双重侵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商品倾销成为帝国主义盘剥中国百姓的首要方式。
九一八事变至一二八战争之时,正是日本遭受经济危机重创的时候,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将中国变成其独有殖民地的妄想,日本侵略者在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之后,又将魔爪伸向了我国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贸易属地——上海。面对日本的大肆掠夺,面对中国的生死危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卑躬屈膝,而对内却加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和工农革命群众的压榨盘剥。假借抵制日货和抗战的名义加进了对民众的敲诈勒索,并以各种借口向民众收取苛捐杂税,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及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日益贫困化,陷入生存危机境地。
茅盾的《林家铺子》就是作者亲眼目睹当时的社会现状后以艺术化的手法再现社会现实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林家铺子是将上海和农村相联系的一间市镇杂货铺,它的破产全过程,揭示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崩溃和中国民族工商业衰败颓靡的真正社会根源。作者对于其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以及对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的分析,更加透彻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悲剧历史命运的必然性。
二、林家铺子破产原因
林家铺子在特殊时代特殊境况下的破产结局并非偶然,由于经营环境的恶劣和内外夹击的窘境,其悲剧结局在所难免。而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归根结底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的敲诈盘剥,另一方面是同行的恶意竞争。
由于日寇的侵略,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纷纷发起抵制日货的活动,而在这种爱国情绪的蔓延下,林老板所处的小市镇也被卷入其中。林老板原本是抱着自己用心经营自家生意、恪守本分、与世无争的心态准备安稳地度过这一非常时期,但却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东北的战事早已波及到上海,令这些想要安稳的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根本无法安生。抵制日货的口号打响,这就给了以出售日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林家小铺一个沉重打击,店里的日货滞销,店铺的经营因此无法正常开展。与此同时,地方官员联合商会趁战乱之机向各家商铺收取巨额苛捐杂税,变相进行敲诈勒索。在全镇抵制日货的浪潮下,林家小铺里的东洋货也未能幸免。眼看着店里的货品无法销售,林老板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与商会斡旋,在缴纳一定的“活动经费”后,才得以获得“只需把东洋货的商标撕去即可”的特许。这样,价格便宜的东洋货才得以再次出现在货架上,店里的生意才得以重新开张。
生意虽重新开展,但厄运却再次降临。卜局长盯上了林老板的这间小铺,并拖商会会长给林老板传话,“卜局长那边,你也得稍稍点缀,防他看得眼红,也要来敲诈。生意好,妒忌的人就多;就是卜局长不生心,他们也要去挑拨呀!”这样的变相勒索给刚刚重复生机的林家铺子又蒙上了阴霾。并且卜局长还看上了林老板的独生女阿秀,想将阿秀娶进门做自己的三房姨太太,林老板当下震惊的不知该作何回应。然而这样的灾祸却远没有结束,不久之后林老板便被陷害入狱,百般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卜局长的无理要求。就在卜局长出面保人的时候,党部的黑麻却迟迟不肯放人,最终寿生凑了两百块进行打点,才得以将林老板救出来。地方官员与商会蛇鼠一窝,逼得林老板走投无路,丝毫不给其任何翻身的机会。
除了官僚的逼迫欺压,同行的恶性竞争也是加速林家铺子破产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各个商家都在为自身争取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在激烈竞争中不择手段。而裕昌祥就是与林家铺子同行的一家商铺,但是规模和资产却比林家铺子更为雄厚,在看到林家铺子盈利的情况后,裕昌祥也采取了低价竞争的方式,与林家铺子展开价格战,拉拢顾客。并且在镇上可以造谣中伤林老板,使得上海收账的客人人心惶惶,纷纷要求强行收回账目,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向林老板催债,使得原本资金短缺的林家小铺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最终,在林老板被害入狱之际,裕昌祥落井下石,趁机将林家铺子的货物全部划走,断送了林家铺子最后一线生机。
战事频发,处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日益贫困化,购买力下降,即使再便宜的东西还是没有钱买。而这部分最底层群众正是林家铺子的主要经营销售对象,他们购买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林家铺子的经营状况。再加上官府步步紧逼、同行恶意陷害,内外夹击,使得林家铺子最终走上破产倒闭的绝境。
三、影射社会现实
林家铺子的悲剧并非只是江南小镇上一个小小杂货铺的悲剧,而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整个中国社会的悲剧。作者茅盾通过对于这样一间小杂货铺倒闭全过程的细致描写,影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动荡,影射了帝国主义的不义之举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茅盾站在社会剖析的角度,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方法对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城乡经济破产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刻透析,力图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作出整体的、全局的展现。
社会剖析小说作家通常注重以经济为切入视角,再现社会民生真实状况,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反动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在最动荡黑暗的时局下,受害最深的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劳动者。茅盾通过《林家铺子》这部短篇,再现生活,他的根本意图和侧重点就是在于向读者剖析中国的社会性质。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若不革新制度,按照现有的道路走下去,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性质下,中国的民族工业依旧不能正常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依旧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主共和,中国社会才有和平发展的那一天。茅盾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做了明晰的判断,用生活现实影射社会现实,因此,《林家铺子》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进步世界观与丰富生活素材于一体的现实主义优秀名篇。
参考文献:
[1]茅盾.林家铺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周婧.林家铺子的“倒闭”原因再认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3]李强.浅析茅盾小说对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的折射——以《林家铺子》为例[J].大众文艺文史哲.
关键词:《林家铺子》;社会背景;破产原因;社会现实
《林家铺子》是社会剖析作家茅盾的一篇针砭时弊的优秀短篇作品,作者站在时代与社会的角度,对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民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描写。作品一经发表,便获得了国内外文学界的一致好评。小说从宏阔的社会大背景和纷繁复杂的阶级矛盾出发,以林家铺子这一视角为写作着眼点,再现了战争动乱年代下,江南小市镇的经济凋敝、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从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中揭示造成社会民生悲剧的深刻根源以及中国社会的真正出路。
一、社会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时期,内部军阀混战割据,外部强敌大肆侵略,内忧外患的处境令中国大地生灵涂炭、老百姓民不聊生。而《林家铺子》的故事就发生在1931年——1932年间,正是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上海抗战发生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茅盾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踏到了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外国势力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快土崩瓦解,农村经济陷入了破产的境地。而面对如此危难棘手的情况,中国本土当局者,不但没有拿起武器奋起抗争,反而成为了帝国主义和邪恶势力的帮凶,盘剥百姓、欺辱压榨,使得原本富庶丰饶的江南小市镇经济一下子萧条凋敝、惨淡荒芜。处于这样水深火热的境地,社会剖析作家茅盾选择拿起笔杆,将真实的社会、人民的贫苦、侵略者的可耻行径以及当局者的麻木不仁都展现于读者眼前,让广大社会群众了解到社会的真实面貌与中国社会的本质属性,启蒙大众去探索一条真正能救万民于水火的正确革命道路。
中国近代社会,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外通商口岸的开放以及商品貿易的往来,使得中国遭受着外国侵略势力军事与商业的双重侵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商品倾销成为帝国主义盘剥中国百姓的首要方式。
九一八事变至一二八战争之时,正是日本遭受经济危机重创的时候,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将中国变成其独有殖民地的妄想,日本侵略者在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之后,又将魔爪伸向了我国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贸易属地——上海。面对日本的大肆掠夺,面对中国的生死危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卑躬屈膝,而对内却加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和工农革命群众的压榨盘剥。假借抵制日货和抗战的名义加进了对民众的敲诈勒索,并以各种借口向民众收取苛捐杂税,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及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日益贫困化,陷入生存危机境地。
茅盾的《林家铺子》就是作者亲眼目睹当时的社会现状后以艺术化的手法再现社会现实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林家铺子是将上海和农村相联系的一间市镇杂货铺,它的破产全过程,揭示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崩溃和中国民族工商业衰败颓靡的真正社会根源。作者对于其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以及对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的分析,更加透彻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悲剧历史命运的必然性。
二、林家铺子破产原因
林家铺子在特殊时代特殊境况下的破产结局并非偶然,由于经营环境的恶劣和内外夹击的窘境,其悲剧结局在所难免。而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归根结底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的敲诈盘剥,另一方面是同行的恶意竞争。
由于日寇的侵略,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纷纷发起抵制日货的活动,而在这种爱国情绪的蔓延下,林老板所处的小市镇也被卷入其中。林老板原本是抱着自己用心经营自家生意、恪守本分、与世无争的心态准备安稳地度过这一非常时期,但却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东北的战事早已波及到上海,令这些想要安稳的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根本无法安生。抵制日货的口号打响,这就给了以出售日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林家小铺一个沉重打击,店里的日货滞销,店铺的经营因此无法正常开展。与此同时,地方官员联合商会趁战乱之机向各家商铺收取巨额苛捐杂税,变相进行敲诈勒索。在全镇抵制日货的浪潮下,林家小铺里的东洋货也未能幸免。眼看着店里的货品无法销售,林老板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与商会斡旋,在缴纳一定的“活动经费”后,才得以获得“只需把东洋货的商标撕去即可”的特许。这样,价格便宜的东洋货才得以再次出现在货架上,店里的生意才得以重新开张。
生意虽重新开展,但厄运却再次降临。卜局长盯上了林老板的这间小铺,并拖商会会长给林老板传话,“卜局长那边,你也得稍稍点缀,防他看得眼红,也要来敲诈。生意好,妒忌的人就多;就是卜局长不生心,他们也要去挑拨呀!”这样的变相勒索给刚刚重复生机的林家铺子又蒙上了阴霾。并且卜局长还看上了林老板的独生女阿秀,想将阿秀娶进门做自己的三房姨太太,林老板当下震惊的不知该作何回应。然而这样的灾祸却远没有结束,不久之后林老板便被陷害入狱,百般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卜局长的无理要求。就在卜局长出面保人的时候,党部的黑麻却迟迟不肯放人,最终寿生凑了两百块进行打点,才得以将林老板救出来。地方官员与商会蛇鼠一窝,逼得林老板走投无路,丝毫不给其任何翻身的机会。
除了官僚的逼迫欺压,同行的恶性竞争也是加速林家铺子破产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各个商家都在为自身争取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在激烈竞争中不择手段。而裕昌祥就是与林家铺子同行的一家商铺,但是规模和资产却比林家铺子更为雄厚,在看到林家铺子盈利的情况后,裕昌祥也采取了低价竞争的方式,与林家铺子展开价格战,拉拢顾客。并且在镇上可以造谣中伤林老板,使得上海收账的客人人心惶惶,纷纷要求强行收回账目,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向林老板催债,使得原本资金短缺的林家小铺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最终,在林老板被害入狱之际,裕昌祥落井下石,趁机将林家铺子的货物全部划走,断送了林家铺子最后一线生机。
战事频发,处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日益贫困化,购买力下降,即使再便宜的东西还是没有钱买。而这部分最底层群众正是林家铺子的主要经营销售对象,他们购买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林家铺子的经营状况。再加上官府步步紧逼、同行恶意陷害,内外夹击,使得林家铺子最终走上破产倒闭的绝境。
三、影射社会现实
林家铺子的悲剧并非只是江南小镇上一个小小杂货铺的悲剧,而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整个中国社会的悲剧。作者茅盾通过对于这样一间小杂货铺倒闭全过程的细致描写,影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动荡,影射了帝国主义的不义之举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茅盾站在社会剖析的角度,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方法对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城乡经济破产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刻透析,力图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作出整体的、全局的展现。
社会剖析小说作家通常注重以经济为切入视角,再现社会民生真实状况,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反动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在最动荡黑暗的时局下,受害最深的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劳动者。茅盾通过《林家铺子》这部短篇,再现生活,他的根本意图和侧重点就是在于向读者剖析中国的社会性质。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若不革新制度,按照现有的道路走下去,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性质下,中国的民族工业依旧不能正常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依旧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主共和,中国社会才有和平发展的那一天。茅盾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做了明晰的判断,用生活现实影射社会现实,因此,《林家铺子》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进步世界观与丰富生活素材于一体的现实主义优秀名篇。
参考文献:
[1]茅盾.林家铺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周婧.林家铺子的“倒闭”原因再认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3]李强.浅析茅盾小说对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的折射——以《林家铺子》为例[J].大众文艺文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