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价值取向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和党务信息发布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2010年6月30日,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中共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中外记者见面会,11位新闻发言人首次集体亮相,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党委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将重大政策及时与群众沟通。
  所谓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通常是指各级党委及其职能部门指定的专门从事涉及党的工作的新闻发布人员,针对需要公开的党务事项或某一重大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是党委新闻发言人的一种制度形式。但是,新闻的发布与新闻的发言还是有区别的。“发布”,即我要发什么,读者就只能看什么,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是“公共关系”的目标指向。党委新闻发布往往是单向的,如党纪条规和党的政策的发布,记者和媒体发文。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其重点在于回应实际存在的公共诉求。在互联网时代,公民与新闻、信息之间变成了“发言”、“搜索”、“接收”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舆论也将以新的技术形式得以形成。因此,及时、透明地回应涉及党委决策、党务公开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公共舆论,就成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双向性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大鲜明特征。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这一鲜明特征,是由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公共关系为目标(澄清虚假,消除误解,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党组织不再有权只挑自己想说的话说,必须直面和保障实现党员与公众的知情诉求,这是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党委新闻发言人成为执政党党务公开的一种制度安排,有利于纠正以往一些党组织及其部门对党员和社会关切予以回避、对媒体咨询加以推诿、在重大突发事件上时常失语和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进行搪塞等“不作为”、“不及时”、“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
  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较而言,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更注重“凝聚人心”、“执政为民”、“促进和谐”等政治诉求。党中央虽然提出了“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的原则,体现执政党对人民知情权的承认和重视,但原则不等于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这一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表明了执政党对自己执政角色与社会角色的一次重新认识和清醒定位,是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形式,把自己真正定格在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轨道上。得到人民的认可,这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最大亮点。
  因此,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仅是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的事情,或者不仅仅是局限于发展党内民主的范围和层面,更应从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的高度去认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所以党内特别是各级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甚至是对一些重要事件的态度、回应,不仅直接涉及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也关系到是否尊重人民群众包括知情权在内的民主权利问题。通过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公布党内的一些信息,对社会关注的一些舆论热点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就能够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我们党的主张、立场、态度,以及出台的一些重大决策和措施办法,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提升我们党对舆论引导的能力。这是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同时也是我们党通达社会民意,引导社会热点,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切莫搞成花架子。一方面,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布什么信息,事前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比如通过网络民意调查机构,网络舆情分析,包括党建网站,等等),了解广大党员、人民群众所关心关切的一些热点问题,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的新闻发布对社会层面更具回应性、针对性,从而避免各说各话,或者自说自话;另一方面,要制定和明确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包括党委新闻发言人要讲真话,讲实话,讲事实,对那些只讲套话、空话、大话的新闻发言人,要进行失职责任追究。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有一个职能,就是公布我们党做了些什么,出于何种考虑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策,包括颁布了哪些党内条规,等等,这些也要求通过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个平台把它传播出去,以便于大家及时了解和掌握。
  需要强调的是,党委新闻发言人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进行新闻发布时,党委新闻发言人肯定应当说实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因时间所限,党委新闻发言人就党员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代表党委阐述立场与发表看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走上前台的新闻发言人并不是代表个人在发言,而是代表党的组织在发布新闻、接受采访。他个人了解的情况和信息可能会很多,但是他必须正确处理实行党务公开与遵守党的保密纪律之间的关系,他只能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进行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当然,随着党务公开的深化和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特例,公开的党务内容应该逐步扩大,而不是越来越少。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本身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过去需要保密的,今后可能就不再需要保密;过去不能说的,现在已经可以说了,这是一个过程,一种趋势。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还要注意处理好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政府里面大部分领导干部都是中共党员,甚至政府新闻发言人也是中共党员,但是从学理上来说,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画等号。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同一个事件上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关注的角度和层面会不尽相同。比如,因政府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的言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就政府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的言行事实情况、采取的整治措施等进行新闻发言,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则侧重就该群体性突发事件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热点问题和所引发的公众不满情绪进行舆论引导,疏导公众情绪。又比如,地方党委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有制定权,可以通过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把地方党委作出的该项重大决策及时发布出去,但是,怎么落实和执行发展战略规划,具体的时间表和举措等内容,这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范围内的事。涉及发布党的重要会议、举办和参加党的重要活动、党际交往情况、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党员领导干部监督问题、反腐败等问题,都应该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范围之内的事情,而不属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内容和职责范畴。
  中共中央所属部门11位发言人集体亮相,释放出了一系列强烈的信号。一是表明我党力求通过民主透明执政,接受舆论监督,以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发展趋势要求。二是这些年来,中央各部门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不久的将来肯定“一个都不能少”,这一制度将在中央所有部门全部推开。三是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呼应与互动中,中央部门要作出表率。四是众多部门集体亮相,与过去各个部门单独进行新闻发言相比,在党务的众多方面之间形成了一个联系网。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也使他们相互了解各自的一些进展和重大的举措与做法,便于我们党的新闻发言形成合力,具备整体性、联动性、协调性,这本身很有意义和价值。五是更节约成本。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刚刚起步,党委新闻发言人这支队伍的形成,包括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有些党委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言时应对从容,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能力,也有些党委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言时情绪紧张,回答问题“所答非所问”,这表明党委新闻发言人的相关知识储备、实践经验、能力技巧还有待强化和提升。此外,目前尚未通过党务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哪些党务应该公开、哪些党务不应该公开,再加上以前的一些职业习惯的影响(比如说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等等,都会影响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际效果,这也恰恰是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现在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已,很多相关的制度、环节都需要完善,包括强化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培训,需要通过一种职业化的训练,提升他们语言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以适应党委新闻发言人职业化、专业化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以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到反腐败工作体系之中。这在党
提出建立党执政的防错纠错机制,不是无的放矢。从历史上看,党执政以来有过多次重大的失误,都是党通过自身的努力纠正的。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掌握着非常大的权力和前所未有的资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建立起党执政的防错纠错机制,不犯或少犯错误,防止决策的失误。    一、立足于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建立党执政的防错纠错机制,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权
余秋雨被很多人视为文化大师。何谓大师?从佛学的角度来解释,一般是指大师范、大导师,因此佛祖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到后来,凡有道高僧或出家人均被称为大师。再而后,大师之谓逐渐俗化而走下神坛,凡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往往都冠之以“大师”的名号。现如今,“大师”日益泛滥,人们对“大师”称号也多有追捧,因而举国上下大师鹊起。这就带来一个疑问,“大师”是什么人都想称、都敢称
社会建设是我党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关系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
为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一样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与支撑,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金短缺,而资金短缺的关键是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因此,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建立灵活多样的筹资机制和筹资模式
近代远赴日美留学的医学生群体对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有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比留日与留美医学生的群体构成、专业选择,以及归国后的医学活动和成就等方面,分析两个医学留学生群体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工作及思维方式与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截然不同,帮助研究生培养对象迅速适应这些不同并完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既是民意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变以及国家快速发展、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恰当地界定民生问
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历史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
3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最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中国外交30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