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往往重视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却忽略了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进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这使得一些高职大学生在求职中受到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特别是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人格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内部动力组织。它是人的个性品格的集合,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特质,包括智慧、气质、性格、能力和德行等各个方面,是个体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正视自己,正视过去,面对现实,着眼未来,渴望迎接生活的挑战,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身的价值。笔者认为,加强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
二、当代高职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表现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个别问题也很突出,大学生人格不健全的现象明显存在,主要有以下一些突出表现:
1.理想信念失重
不少高职学生看不到前途理想,缺乏精神支柱。人的理想、信念失重,名利意识就会升温,就会产生淡漠与蔑视奉献的精神状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民族国家如此,个人也不例外。
2.诚信的缺失
大学校园里诚信风气明显不足,不少学生考试作弊,和任课老师拉关系套近乎,以便自己考试过关。据统计,目前高校学生违纪现象中,考试作弊占所有违纪事件的首位,约为38%。
3.意志品质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这突出表现在:第一,自信心弱,不少学生不相信自己;第二,意志薄弱,有的学生承受不了失败和挫折,在经受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之后就退缩、畏惧,甚至灰心丧气;第三,情感脆弱,不能冷静地面对复杂的社会,不能客观地直面丰富的人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4.私欲膨胀,只重个人利益
一些大学生认为国家利益、民族兴旺只是华而不实的空洞口号,最实惠的还是自己的前途命运,缺乏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5.我行我素,团队精神涣散
这表现在:一是凝聚力不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缺乏,团队精神不强,我行我素,只讲索取;二是人格魅力缺乏。
三、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这些成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目前,我们的高职教育仍然是知识本位,学校看重的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学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因此,必须更新观念,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格本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客观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知与自爱。自知即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自爱即自我接受、自我理解、自我负责,包括自尊、自信、自强、自制等。大学生要完善自我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一个能够做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其次,不过分苛求自我。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不可抛弃现实生活,盲目追求实际得不到的东西。过高地期待自己,不切实际地苛求环境,都会损害自己,造成心理的不平衡。第三,不过分苛求他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强人所难本身就是一种认知错误。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友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自己,既不要强求自己,也不能苛求他人。
2.调整认知结构,培养乐观的情绪
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到其心理状况。认知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健康受情绪影响,情绪愉快,心理就健康;情绪不愉快,心理就不健康,而情绪是受人的认知态度所支配的。大学生要学会疏导不良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必须及时疏导、宣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3.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被消极、不良情绪所控制,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而损害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战胜挫折和逆境,以积极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在人生实践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磨练,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才能锻炼和形成自己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功能状态。
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第一,要正确认识挫折对人的影响,挫折对人有利有弊。利者,能引导人的认识能力深化,成为成长的新契机;弊者,使人心理痛苦、情绪紊乱,甚至行为偏离正常轨道。第二,要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不气馁,在挫折磨练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第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还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
4.志存高远,确立奋斗目标
理想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并使之产生自觉行动的必要前提。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驿站,要使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必须尽快确立起新的理想目标。具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并且热爱自己专业的大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所学的专业中,才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其人格才会朝着健全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在确立理想目标时,第一,要考虑个人的理想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第二,要考虑个人的理想目标与所学专业要求相结合;第三,要考虑将个人的理想目标与自身的实际条件相结合。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因此,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时,必须考虑自身条件,全面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视自己,扬长避短,切不可随波逐流。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经受生活的考验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与他人建立友好的、正常的人际关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可以发挥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心胸变得开阔、精神变得愉快。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其态度,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学校要构建实践基地,如见习基地、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帮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扶助支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经受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考验;大学生自己要主动在交往中进行实践磨练,通过与各式各样的人的接触,通过对各类活动的尝试,通过对各种各样经历的体验,积累经验,经受陶冶。只有经受了真实生活的考验、社会实践的锻炼,目标才会更加明晰,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一、人格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内部动力组织。它是人的个性品格的集合,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特质,包括智慧、气质、性格、能力和德行等各个方面,是个体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正视自己,正视过去,面对现实,着眼未来,渴望迎接生活的挑战,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身的价值。笔者认为,加强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
二、当代高职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表现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个别问题也很突出,大学生人格不健全的现象明显存在,主要有以下一些突出表现:
1.理想信念失重
不少高职学生看不到前途理想,缺乏精神支柱。人的理想、信念失重,名利意识就会升温,就会产生淡漠与蔑视奉献的精神状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民族国家如此,个人也不例外。
2.诚信的缺失
大学校园里诚信风气明显不足,不少学生考试作弊,和任课老师拉关系套近乎,以便自己考试过关。据统计,目前高校学生违纪现象中,考试作弊占所有违纪事件的首位,约为38%。
3.意志品质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这突出表现在:第一,自信心弱,不少学生不相信自己;第二,意志薄弱,有的学生承受不了失败和挫折,在经受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之后就退缩、畏惧,甚至灰心丧气;第三,情感脆弱,不能冷静地面对复杂的社会,不能客观地直面丰富的人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4.私欲膨胀,只重个人利益
一些大学生认为国家利益、民族兴旺只是华而不实的空洞口号,最实惠的还是自己的前途命运,缺乏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5.我行我素,团队精神涣散
这表现在:一是凝聚力不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缺乏,团队精神不强,我行我素,只讲索取;二是人格魅力缺乏。
三、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这些成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目前,我们的高职教育仍然是知识本位,学校看重的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学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因此,必须更新观念,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格本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客观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知与自爱。自知即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自爱即自我接受、自我理解、自我负责,包括自尊、自信、自强、自制等。大学生要完善自我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一个能够做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其次,不过分苛求自我。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不可抛弃现实生活,盲目追求实际得不到的东西。过高地期待自己,不切实际地苛求环境,都会损害自己,造成心理的不平衡。第三,不过分苛求他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强人所难本身就是一种认知错误。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友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自己,既不要强求自己,也不能苛求他人。
2.调整认知结构,培养乐观的情绪
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到其心理状况。认知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健康受情绪影响,情绪愉快,心理就健康;情绪不愉快,心理就不健康,而情绪是受人的认知态度所支配的。大学生要学会疏导不良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必须及时疏导、宣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3.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被消极、不良情绪所控制,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而损害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战胜挫折和逆境,以积极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在人生实践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磨练,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才能锻炼和形成自己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功能状态。
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第一,要正确认识挫折对人的影响,挫折对人有利有弊。利者,能引导人的认识能力深化,成为成长的新契机;弊者,使人心理痛苦、情绪紊乱,甚至行为偏离正常轨道。第二,要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不气馁,在挫折磨练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第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还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
4.志存高远,确立奋斗目标
理想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并使之产生自觉行动的必要前提。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驿站,要使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必须尽快确立起新的理想目标。具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并且热爱自己专业的大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所学的专业中,才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其人格才会朝着健全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在确立理想目标时,第一,要考虑个人的理想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第二,要考虑个人的理想目标与所学专业要求相结合;第三,要考虑将个人的理想目标与自身的实际条件相结合。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因此,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时,必须考虑自身条件,全面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视自己,扬长避短,切不可随波逐流。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经受生活的考验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与他人建立友好的、正常的人际关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可以发挥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心胸变得开阔、精神变得愉快。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其态度,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学校要构建实践基地,如见习基地、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帮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扶助支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经受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考验;大学生自己要主动在交往中进行实践磨练,通过与各式各样的人的接触,通过对各类活动的尝试,通过对各种各样经历的体验,积累经验,经受陶冶。只有经受了真实生活的考验、社会实践的锻炼,目标才会更加明晰,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